古代君子八雅為什麼以琴為首?

天翼用戶118474147836


在中國傳統文人的人文價值中,古琴不只是一種音樂形式、更稱得上是文人生命境界的表達。古琴能為八雅之首,是古琴所具備“天地之音”的寫照。

古琴發展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可稱之為中國最古老的音樂。古琴簡稱為琴,按所屬是彈撥樂器,現代稱之為古琴或七絃琴,古代時又有著綠崎、絲桐、焦尾等的別稱。幾千年以來的發展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古制。

關於古琴的創制,從後史資料可以知道,古琴是由古代聖王或者傳說中的聖君所創制的。東漢琴學家蔡邕的《琴操》中寫道:

首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琴長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廣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下曰巖。池,水也,言其平。下曰濱,濱,賓也,言其服也。前廣後狹,象尊卑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宮也,象五行也。大弦者,君也,寬和而溫。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亂。文王武王加二絃,合君臣恩也。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

古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混沌”的音樂表現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中國傳統文化中琴棋書畫的排列順序,是根據道家文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順序進行排列的。古琴以“天地之音”最接近自然萬物的“混沌”表現,最能體現道家文化中的“一”之態。琴以無音、無旋、無法、自知的形式,在個人修行教育過程中,是最接近“道”的門徑,所以“琴”歷來都是聖人教化的首選。

大音希聲,古琴以“天地之音”為追求,所以在琴譜的記錄、彈琴方式、傳承方式等等方面都體現了這種追求和特質。

“一生二”天地化為“陰陽”,圍棋就是“陰陽”的具象。圍棋的演化方式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交互,天地交融”

“二生三”書法是文字的線條表達,這個線條就是天地氣韻的形態所聚。文字是世間萬物的抽象表達,而書法正是這種文字抽象表達的具象。

“三生萬物”從抽象走向具象,從文字走向事物。繪畫現對於書法來言則更具象,更“真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萬物一旦去用圖畫、文字表達,則必有偏失。所以傳統文化中,越具象的表達,越直白地表達則離大道越遠。這就是琴棋書畫排序蘊含的道路。


雲隱


古人將“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奉為君子八雅,期中以琴為首。

琴與“古德”已達到了完美的融合與統一。如,孔子和琴編《詩經》,司馬相如彈《鳳求凰》,嵇康的廣陵絕響,陶淵明的無絃琴,宋徽宗的《聽琴圖》等等,都是“琴雅”與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的融合統一。

不僅如此,琴除了兼具音樂本身的特點外,還廣泛的社會活動中將書法、繪畫、人文、中醫等都進行了哲學上的融合,也正因如此讓其它樂器不能比。


往事舊聞


瑤琴殷殷心澄淨,落棋沉沉意通明。

慢書寫得山水闊,閒畫招來乾坤輕。

詩詞百家入夢久,酒令萬里猶伶仃。

花色冉冉春秋去,茶影幽幽晝夜平


小歪的象棋日記


因為在八雅中琴的難度最高,最難學,不但要學彈奏技巧,還要寫歌譜,沒歌譜你彈什麼?實際上要學兩門功課!學會也難以熟練,熟練也難以全面!


廚妖路小福


琴的音律,為抽象之物,對人自身的要求最高.因此,古人就把最難掌握,造詣最深的技藝——琴,


東 城


琴最能陶冶人的性情,而且其彈奏的難度相對於其他樂器來說難度更大,因而比較出名。


螞蟻好大隻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君子“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八雅中,琴能位列於八雅之首不是巧合,而是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

一、至尊出身,超凡脫俗

根據百度資料,古籍中記載有伏羲作琴、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由舜定琴為五絃,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絃。由此可見,傳說中的發明者都是中華文明始祖,上古帝王造器,非同凡響。

二、道學教義,形通天地

魯迅曾論斷“中國根柢全在道教”。古琴的外形和構造充分表現了道生萬物的宇宙本體論和陰陽轉化、規律運動的辯證思維法。古琴長約三尺六寸五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頭寬六寸,象徵六合。琴尾四寸,象徵四時。琴前廣後狹,象徵尊卑之別。官、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徵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來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稱為文、武二絃象徵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別象徵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徵閏月。琴最早是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七根琴絃上起承露部分,經嶽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徵七星。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分別象徵天、地、人合之理,這些形制命名的象徵意義正是“陰陽之合、尊道貴德、天人合一”的道教教義所在。

三、儒家推崇,君子之器

孔子非常推崇禮樂文化,禮即周禮,琴的七絃之意和演奏時著漢服、重儀禮之規均包含禮制;樂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指琴的研習和修為,儒家的形而上學觀在琴上得到完美體現,逐漸成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被標為君子之器。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儒家推崇以德為先,琴有九德之說,嵇康雲:“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白居易有詩:“本性好絲桐,塵機聞即空。一聲來耳裡,萬事離心中。” 宋代《琴論》雲:“攻琴如參禪,歲月磨練,瞥然省悟,則無所不通,縱橫妙用而嘗若有餘”。古人認為,形而上者謂道,形而下者謂器。琴之為器也,德在其中。善琴者通達從容,故琴道歷來都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為之一生的追求。

四、音域寬厚,靈通萬物

古琴藝術表現的廣度和深度首屈一指。古琴有三音,它的散音(空絃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鐘;泛音透明如珠,豐富多采,由於音區不同音聲有異:高音區輕清鬆脆,有如風中鈴鐸,中音區明亮鏗鏘,猶如敲擊玉磬;按音發音堅實,各音區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區渾厚有力,中音區宏實寬潤,高音區尖脆纖細。按音中的各種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細緻的表現力。古琴彈奏有十六法,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揮出很多藝術表現的特色,因此可以繪山水花木之景,訴人倫情感之思,應天地宇宙之理。中國古琴有《瀟湘水雲》、《廣陵散》、《高山流水》、《漁樵問答》、《平沙落雁》、《陽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陽關三疊》、《梅花三弄》、《醉漁唱晚》等十大名曲,由此可見一斑。

五、心物相合,境界為尊

古琴技藝非常講究意境,要求彈琴者必須將外在環境與平和閒適的內心調和,才能達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藝術境界。傳說,伯牙曾跟隨成連學琴,雖用功勤奮,但終難達到神情專一的境界。於是成連帶領伯牙來到蓬萊仙境,自己划槳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終不見成連先生回來。此時,四周一片寂靜,只聽到海浪洶湧澎湃地拍打著岩石,發出崖崩谷裂的濤聲;天空群鳥悲鳴,久久迴盪。見此情景,伯牙不禁觸動心絃,於是拿出古琴,彈唱起來。他終於明白成連先生正是要他體會這種天人交融的意境,來轉移他的性情。後來,伯牙果真成為天下鼓琴高手。 “古人彈琴之前要沐浴、淨手、焚香,非常講究。”陶淵明“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與白居易“入耳淡無味,愜心潛有情。自弄還自罷,亦不要人聽”,所以彈奏古琴也有“五不彈”之道:不坐不彈,下雨不彈,衣冠不整不彈,塵市不彈,對俗子不彈。

古琴一向被視作“華夏正聲”、“元音雅樂”的代表,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其道教的教義原生和儒家的禮樂滲透,使得古琴在藝術領域的技法修為上,深深烙上自然情懷和浪漫主義印記,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愛不釋手的器物。“和雅”、“清淡”是琴樂標榜和追求的審美情趣,“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樂深遠意境的精髓所在,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表現了文人墨客傲骨凌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也迎合了士大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儒學倫理,位於八雅之首實至名歸。








77de8


古代八雅為:琴、棋、書、畫、詩、香、花、茶。並總結為: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幽遠淡定。將“琴”作為八雅之首,可見之重要,“通達從容”高度概括了其做人處事的精髓和根本。



老西123


君子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琴,早在伏羲時代就被髮明出來了。在古代,人們用琴、棋、書、畫四方面的才能優劣來衡量文化修養的高低,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古琴有九德之說,君子之器,象徵正德。自古以來,遷客文人均以琴會友,不競不求,清修自娛。“神閒氣靜,雪其躁氣,釋其競心,指下掃盡炎囂,弦上恰存貞潔”是撫琴的最高境界。《白虎通義》言: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由此可見,琴不僅僅是樂器之名,更是高潔正氣道德品質的象徵。

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

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

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

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陶冶情操

圖片自制,需要可自取或私信


木子皿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

者通達從容,善者籌謀睿智;

者至情至性,善者至善至美;

者韻至心聲,善者情逢知己;

者陶冶情操,善者品性怡然。

問世間琴為何物?古琴在音樂歷史的中,可謂是歷盡人間滄桑。當初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說明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和五音。

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新增一弦,周武王伐紂時,為了鼓舞士氣又增一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絃琴。後來增加的這文武二絃,象徵君臣之合恩。

古琴的體型基本定型為七絃,到漢代的時候,還出現了比較完善的共鳴箱和標誌音位的琴徽。於是,便成為一件完美的樂器了。

漢高祖劉邦在登上帝位之時,為了穩固政權,把先秦的古禮與秦朝的儀制結合起來,來約束朝堂上的文人和驕臣。從儒學的發源地徵召了三十名儒生,共同研製漢朝宮廷禮樂。在這一年的新年朝會上,正規的宮廷雅樂禮儀第一次正式實施了起來。

古琴三千年,中國文人的精神史就有很大一部分是鐫鑄在泠泠七絃上。古琴藝術是繼崑曲之後被列入非物質遺產的第二個中國文化門類。

棋在古代八雅中排名第二,也稱圍棋。圍棋也是一種古老的智力遊戲,是中國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堯帝發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之一。

是根據下棋時,黑白雙方互相攻擊,互相包圍的特點,稱“下棋”為“圍棋”。所以,圍棋的名字就因此而定了下來。它不僅是“古代八雅”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四大藝術”(琴棋書畫)的“四藝”之一。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的紙還沒有發明,人們就地取材,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甲骨的書。也就是最早遺留下來的書,也稱甲骨書。

從宋至清代的印本圖書到現代的電子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人類許多偉大的創造,大都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的過程,並聚合無數人的心力,時刻成長、壯大,圖書也不例外。

就是因為有了書籍,我們才能瞭解學習漢字,學習史料,才能瞭解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歷程。也是我們人類精神上的食糧。

最早繪畫位於法國肖維巖,洞內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它可以追溯至32000年前。那些畫是由紅赭石和黑色顏料作雕刻及繪畫,主題有馬、犀牛、獅子、水牛、猛獁象或是打獵歸來的人類。

東方主要是以墨及礦物顏料的畫為主,而西方主要是以油畫及水彩畫為主,在形式及主題上都有非常豐富的傳統意義。

二十一世紀繪畫的活力及多變性蓋過了之前曾有人提出嚴謹藝術已死的宣告。在以文化多元性為特點的時代,對於時代性的代表風格沒有共識。藝術家繼續以不同的風格及美學氣質進行創作,而其成就則留待市場的評價。

詩總是表達人的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情感。陶淵明,表現的是他對上水田園生活的嚮往.讀者欣賞過程中總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言為心聲詩歌更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

詩歌通過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詩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蘊含在藝術形象之中。較之其他文學作品,詩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通過意境表達思想感情,詩的意境,是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個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

據說,酒是叫一個杜康的人研製出來的。在他睡覺的時候,是一個老翁在夢中指點他製作酒的,來到他的面前對他說:“你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再在糧食泡在水裡第九天的酉時找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說完老翁就不見了。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製作。

於是,他在第九天的酉時(5點~7點)到路邊尋找三人。分別是,一名書生、一名將軍和一個傻乎乎的乞丐。他們各滴一滴血在酒裡。

有了這三滴血,杜康終於製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麼名字呢?他一想,這飲品裡有三個人的血,又是酉時滴的,就寫作“酒”吧,怎麼念呢?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這就是關於酒來歷的傳說。

酒是一種文化,飲酒追求意境,但不能亂飲。

古代詩人大多愛花,或借花言志,或借花抒懷。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的傳世名句。就連一向嚴肅的杜甫,也經常把花用在詩中,『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意思是桃花盛開,深紅淺紅,濃淡相間,令人流連。

茶無貧富貴賤之分,可以是素樸簡約,也可以堂皇精緻,大俗大雅,盡在人們日常生活之中,是以作為解渴只用,還是以茶修身養性,每個人對茶的態度不同,其實境界各異,談不上高下分別,每個人在茶中都有自己的訴求與安頓,能否得道,全憑悟性。

古代君子八雅為什麼以琴為首?

《風俗通》說,琴者樂之統,與八音並行,君子所常御。原來,琴是眾多樂器的統率,是君子隨身攜帶的東西。

從高山流水的故事開始,文人騷客對古琴有了新的理解和期望。要說古琴真正獨特的意義,還得等到孔子。在孔子之前,古琴只是在巫師的手上,用於祭祀之用而已。而在孔子之後,古琴才真正的歸於文人,才是道德與素質的代表。孔子把琴用在儒家文化裡,所以古琴一下子就被髮揚光大了。儒家文化在每朝每代裡,都代表著支配的作用。因此,後世儒生沒有不學彈琴的,古琴象徵著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古琴的無上地位,也是儒家學的勝利,並非僅僅是古琴的琴聲所致。當然,在所有的樂器中,那時的古琴,就是藝術中的表率。

由於孔於的提倡,幾乎所有的後代文人都會彈琴,並逐漸形成操琴通樂是君子修身養性的最高層次。在南宋的時候產生的文人四藝,就是讀書人都必須要懂得的琴、棋、書、畫四件事。作為正音,琴樂寄寓了中國幾千年的正統思想和文化。

古人把符合儒家標準的音樂看得極重。周武王為了鞏固政權,大力推行禮制,並提倡琴樂,《禮記》就有士無故不撤琴瑟規定。每個朝代都將古琴放置於特殊的地位,所以,在古代,無論哪個官員被抄家時,都會把古琴、時琴與古籍、書畫一道,逐件地上繳朝廷,而其它樂器卻通通給低價處理掉了,這就是傳世古樂器中只有古琴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