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4年,換過9份工作,如今月薪3000:慘痛經歷望你引以為戒!


畢業4年,換過9份工作,如今月薪3000:慘痛經歷望你引以為戒!

文|王勝男


一、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實現了雙清零,國內企業逐漸開始復工,全國人民集體做個了“雙月子“之後,體內洪荒之力爆棚,正準備著摩拳擦掌、大展拳腳,期待有一番作為。


然而海外疫情全面爆發,美股更是史無前例的10天內熔斷四次,全球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同時國內的企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 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經受著史無前例的考驗。


在情感關係中,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越是困難越是能夠考驗兩個人的感情。


這句話,也可以適用於企業和個人之間。

畢業4年,換過9份工作,如今月薪3000:慘痛經歷望你引以為戒!

來訪者張研(化名)25歲,16年大專畢業,工作不到四年,卻已經換過九份工作了!


最近這份工作是張研去年九月份入職的,是他做的最久的一份工作,但是他現在又想離職了。


由於這幾年換工作太過於頻繁,導致張研的職場經驗太過於零碎,能力積累更是有限,他很糾結要不要再次跳槽。


當我問起辭職理由的時候,張研說:“公司薪資要調整,不知道會降多少......我目前工資只有3000,如果再降薪的話,就真的要活不下去了。”


  • “降多少呢?”我問。
  • “還不知道,只是聽說......”張研喃喃地說。
  • 我不禁嘆了口氣繼續說:“才只是聽說,還不知道是否降薪,你現在考慮離職會不會早了點兒呢?”
  • “其實也不只是這樣。我感覺我們公司業務發展的一般,管理制度也很混亂,領導對於員工也不是很關心,每天就知道喊口號……”說到這裡,張研開啟了吐槽模式(此處省略一萬字)。

我大概總結了一下,張研想跳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薪資待遇低;
  2. 感覺公司發展一般;
  3. 管理制度混亂;
  4. 領導缺乏人文關懷;
  5. 同事勢利眼;
  6. 感覺工作無趣,能力提升有限……


  • 我反問張研:“在你的認知範圍內,你覺得哪些公司的哪些崗位是符合薪資待遇高、業務發展好、管理制度規範、領導關愛員工且有趣的範疇呢?”
  • “感覺沒有吧,就算是有,我也沒有什麼能力進去。“張研突然間變得很喪氣。
  • “別喪氣,你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我鼓勵他。
  • “什麼關鍵?“他不解。
  • “能力!”我說。


通過對過往職業經歷的梳理,我發現張研用行動驗證了那句話:“一言不合就跳槽”。


可以說,他每份工作的跳槽理由千奇百怪,但是卻忽略了能力的積累。


畢業4年,換過9份工作,如今月薪3000:慘痛經歷望你引以為戒!

要說小夥子之前年紀小有不斷重來的資本,但是工作四年後突然間發現有點扎心了,這幾年好像除了年齡增長,相應的經驗能力卻一點也沒有增長……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反而會削弱他的職業競爭力。


同時受到的疫情影響,張研發現他現在可以選擇的工作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心儀的工作幾乎沒有,於是內心開始慌的一筆。


二、


不論從我親身的職業經歷,還是從經手的諮詢案例來看,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完美公司,在職場中我們也沒有辦法實現真正的隨心所欲,在工作中也永遠不可能不受委屈。


遇到問題逃避是無效的,只有解決問題才是硬道理。


疫情之下,如果真的要跳槽,我建議先分析究竟是企業的問題還是個人的問題?如果是個人問題,就算是跳槽到下一家,歷史的悲劇有可能會重新上演!


放在張研這個案例中:


1、企業層面: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可以側面來驗證一個企業的實力。


例如:企業財務資本是否雄厚、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如何?還有公司管理制度、薪酬體系是否完善等等,同時非常時期,公司的做法和行為更是對公司領導者的能力和個人品質的一個驗證。


2、個人層面: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能夠檢驗個人與企業崗位的匹配情況。


例如:你是否相信企業並願意在危急時刻與企業共度難關?當企業受到疫情影響,薪資有調整的時候,是否會心生不滿萌生出跳槽的想法?


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有些員工以往就對本職工作有些不滿,一直有換工作的想法,而此時的疫情恰好成了“催化劑”。

畢業4年,換過9份工作,如今月薪3000:慘痛經歷望你引以為戒!

通過諮詢梳理,我發現外部環境並不是張研想跳槽的主要因素。


受到疫情的影響,公司業務不佳,全員降薪也是為了更好渡過難關——事實上,大部分的企業都會有類似降薪的操作。


毫不誇張地說,在目前這種時局下,如果有公司沒有倒閉也沒有欠薪,還在正常運轉並且暫時也沒有裁人,就已經是很不錯的公司了。


經過剖析,當下主要問題還是聚焦在張研個人方面:


1、自我認知缺失,在入職前缺少信息蒐集;


經過諮詢,我發現他對於當前的工作並不是很感興趣。


在後來的諮詢梳理中,他發現自己其實喜歡有創意有想法類型的工作,但是他當前的工作是事務處理類的工作偏多,也正是因為興趣缺失意願性不強,所以每當工作不順利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會萌生出想離職的想法。


2、職場適應性差,缺乏主動性;


當進入新環境的時候,他不懂得提升自己的主動性:他總是期待他人主動跟自己打招呼、不會主動認識新同事、更不會主動與他人打招呼問好及建立關係等等。


因為不懂得主動與同事交流,張研在建立人際關係方面各種受挫——這就直接導致了他難以融入新環境中,在情感方面感到孤立無援。


3、能力低但期待過高,容易有心理落差;


這一點就很扎心了,我們每個人都期待有個理想的工作,但是隻有你的核心技能夠硬的時候,你才有挑三揀四的資本;


否則當你能力不足的時候,就註定被人家挑毛揀刺。


——職場更是一個注重“門當戶對”的地方。


三、


張研雖然有9份工作經歷,但是每一份都是“蜻蜓點水”,徒有寬度沒有深度。


現在疫情之下,大多數企業都受到影響,對外招聘計劃停止或者減少,甚至用人單位對於崗位候選人的要求也會更高。


更何況張研也沒有明確的想去的目標崗位呢?


通過諮詢分析,張研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儘管他對當前的工作不滿意,但真的不能衝動跳槽,還是得在本崗位中穩一穩,需要謀定而後動。


對於個人而言,疫情之下,如果想要跳槽需要注意哪些呢?


畢業4年,換過9份工作,如今月薪3000:慘痛經歷望你引以為戒!

1、明確內在需求,找準目標崗位。


從我以往的諮詢案例中分析,頻繁跳槽的來訪者,有個共性問題就是在找工作之前自我認識不足,從而定位不準。


等他們入職後才發現:“哦,天啊,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然後一言不合就鬧著要離職。


——你早幹嘛去了呢?


雖說“計劃不如變化快”,在做的過程中尋找對的方向也是可以的。


但是相比兩眼一抹黑進入事後反悔的情況,謀定而後動的效率顯然會更高。


因為一旦方向錯了,你之後的努力不叫努力,叫做糾錯!

畢業4年,換過9份工作,如今月薪3000:慘痛經歷望你引以為戒!

2、洞察市場需求,盤點能力差距。


有了目標崗位還不夠,你還需要分析你這個目標崗位是否有市場。


之前有個來訪者痴迷於收納,想成為一名收納整理師。


但當我問到市場需求的時候,才得知她所在城市是四五線城市,非常難找到目標客戶——這個就很尷尬了啊,因為當資源不給力的時候,這就很難做得起來了。


我之前還諮詢過一個大一的姑娘,專業是行政管理,但是她想成為一名形象設計師,周圍人都覺得她很異想天開,她委屈巴巴地來向我求助。


通過分析我發現,從硬件上看,人家妥妥的上海土著、拆二代、無經濟壓力——外在條件很給力,只要她自己目標夠堅定,去花錢報班學習甚至後面找實習機會等都可以動用家庭經濟和人脈資源,實在走不通,花點錢找點關係找個工作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種情況下,不試白不試啊!

畢業4年,換過9份工作,如今月薪3000:慘痛經歷望你引以為戒!

3、分析目標平臺和崗位。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感覺,那就是有時候找工作就跟相親似的?


先談條件看外在,然後再看內在;如果綜合條件都很匹配,彼此之間相處試試看。


投簡歷前,你自己心理得有個譜,諸如,期待的薪資待遇、上班時間、是否加班、工作環境、公司制度、崗位壓力、崗位職業發展等等,如果這些都能夠符合你的期待,才可以考慮是否接下這個offer。


最後,如果當你發現前進沒有方向的時候,不妨讓自己停下來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不要讓自己陷入情緒的漩渦,學會用理性分析,最終做出最合理的職業決策。


請記住,越是困難的時候,做出理性的決策尤為重要。


否則別人“跳槽”你“跳坑”,點更背的,還有可能是個糞坑!


以上。


畢業4年,換過9份工作,如今月薪3000:慘痛經歷望你引以為戒!

作者簡介:王勝男,職業規劃師、性格行為分析顧問、認知行為治療師,“璃語職美人”長期合作職業諮詢師(累積諮詢時長1000+小時)、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原創團隊作者。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