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帶飯上班 結果卻吃進了醫院?

疫情之下,大家這段時間的"吃"多多少少有些改變,既有"病從口入"的深思,也暫時戒掉了外賣,老老實實宅家做飯,廚藝更是坐上火箭,爆棚飛昇。隨著不少單位、企業陸續復工。上班吃飯成了大家繞不開的問題。


疫情之下帶飯上班 結果卻吃進了醫院?


30歲的李女士(化名)上週帶了前晚剩的炒雞蛋和銀耳湯當午飯,吃完後就腹痛、嘔吐,只好到醫院看病。

22歲的王小姐上週也碰到同樣的遭遇。上週五,她帶的是前晚的剩菜,結果中午吃完就上吐下瀉。

對此專家表示,隨著氣溫的升高,細菌更容易滋生,而以上案例中,兩位女士用微波爐加熱時又沒有熱透,結果導致了食物中毒。炎熱的溫度,外加營養豐富、水分充足的飯菜、水果等簡直成了細菌生存、繁殖的天堂。因此,帶好的飯菜要在吃之前徹底加熱才行。


疫情之下帶飯上班 結果卻吃進了醫院?


隔夜剩菜會"致癌"嗎?

隔夜不是問題,合理儲存才是問題。合理存放是指菜出鍋時候就放在一個乾淨的盒子裡,趁熱放。因為出鍋的時候是燙的,細菌是被殺掉的,把蓋子一扣,細菌就很難繁衍起來。盒稍微涼到不燙手,趕緊擱到冰箱裡,冷藏一夜拿出來,細菌仍然是非常非常少。第二天放在一個保溫袋裡保持涼的狀態,帶到辦公室,吃之前再放到微波爐裡在殺一次菌,什麼事都沒有。

另外,有人說隔夜就會致癌,理由是"菜裡含有比較高水平的硝酸鹽,如果長了細菌,就會把硝酸鹽變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進了胃裡,和蛋白質分子產物發生反應,合成一類叫亞硝胺的致癌物,增加胃癌發病率"。

但是這是一個理論的推導,而且必須量確實夠大。很多研究機構都測定過,證明合理的保存方法的情況下,產量是很低的。比隨便在外面買一個香腸、火腿中的含量,都要低得多。


疫情之下帶飯上班 結果卻吃進了醫院?


帶飯注意事項

1、不帶隔夜綠葉蔬菜。綠葉蔬菜不論是放室內還是冰箱,隔夜後都會產生致癌的亞硝酸鹽,不利於人體健康。

2、不帶隔夜的海鮮。隔夜的海鮮容易引起腹瀉、腸胃不適,腸胃敏感的人一定要注意。

3、優先選擇飯菜分裝的飯盒。飯菜裝在一起,既影響口感,還不健康。菜油和湯汁浸入米飯中,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吃進更多的油脂。

如果家中只有一個飯盒,建議飯盒下面先放菜,再加米飯,可防止菜湯和油滲入。

便當盒選擇自己喜歡的就行,避開微波不能穿透的搪瓷、不鏽鋼鍋等金屬飯盒。

4、便當一定要充分加熱。無論有沒有放冰箱,記得充分加熱。未放冰箱的,微波爐加熱3~5分鐘,放入冰箱,至少加熱5分鐘以上。這會兒是我們的抵抗力非常期,吃壞了肚子就不好啦!

5、餐前洗手,餐後及時清潔飯盒,避免病菌滋生;不要相互分食,也不要和他人共用餐具。

注意避免這5個小問題,你的便當就會更營養、更美味、更健康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