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把握3個“黃金時期”,媽媽輕鬆寶寶吃得香

有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經歷過不願意自己好好吃飯的一段時間,不僅不願意自己拿起飯勺吃飯、就連在家人餵飯的時候也是不情不願的樣子,實在讓人焦灼又頭疼。也許此時此刻,有的父母就正在面臨著這樣的難題。

我的小侄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但是他吃飯時挑食十分嚴重,而且總是吃了零食之後就不好好吃正餐、正餐時吃得少就更想吃零食,由此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每一次我的表姐和姐夫都費盡心思做孩子喜歡吃的菜,只希望孩子能夠多吃一些。可是小侄子呢,任誰讓他別挑食、多吃正餐都沒有用,甚至一到吃飯的時候就吵著嚷著要去看電視。為此,表姐一家只能乾著急。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自己意識到營養均衡是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呢?

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把握3個“黃金時期”,媽媽輕鬆寶寶吃得香

我知道,除了上文中我的小侄子存在的問題之外,還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在年齡較大的時候還必須由家長餵飯才能吃得下去,甚至有家長和我抱怨說:“一到飯點,一場追逐戰就開始了。孩子在家裡跑來跑去,我就拿著飯勺在後面追。”其實,孩子之所以在吃飯這方面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是由於家長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錯過了讓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時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所謂的“三個黃金期”都分別是在什麼階段吧。

三個黃金時期

第一個黃金時期:一歲戒奶期間

在正常情況下,嬰兒長到一歲的時候就會開始出牙,也就可以逐漸斷奶了。也許很多家長會認為,一個一歲的孩子還沒有具備獨立吃飯的能力,想要培養這樣的孩子更是天方夜譚。但是,也許有的家長會發覺,當自己給孩子餵食的時候,孩子總是想要用自己的小手去控制餐具,這就說明孩子對於餐具的使用是感興趣的。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地

讓孩子享受一下控制餐具的感覺,為今後的黃金時期做鋪墊

第二個黃金時期:自己可以獨立使用湯勺時

我們都知道,對於孩子而言,最簡便的餐具就是勺子。雖然孩子不可能像大人那樣熟練地使用多種餐具,但是當孩子能夠自己掌握湯勺的使用規則後,其實就是他可以進行獨立吃飯的開始。也許很多家長在這個時期還是會因為孩子偶爾把湯勺裡的飯菜打翻而感到麻煩,就仍然保持著自己餵飯給孩子吃的習慣。但其實,這種行為會阻礙孩子獨立吃飯的步伐。既然寶寶已經有能力自己使用餐具,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寶寶熟能生巧,讓孩子自己掌握主動權。這樣一來,也會有利於今後孩子獨立自主人格的養成,不是嗎?

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把握3個“黃金時期”,媽媽輕鬆寶寶吃得香

第三個黃金時期,孩子不肯好好吃飯的時候

等到孩子年齡再大一些,思維和身體都在不斷髮展,也許就會在吃飯這方面想出一些自己的“小點子”。就像吃飯時必須要守著電視啊、飯前不好好吃飯,只想著吃零食啊,這些行為都是孩子開始產生“歪主意”的表現。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不能縱容。孩子想要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的話,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認真吃飯的話,飯後可以看20分鐘的電視,但是吃飯的時候不能去看。”如果孩子總是喜歡吃零食,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嚴格控制孩子吃零食的頻率和數量,以免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產生不合時宜的“飽腹感”。如果孩子在大家都吃飯的時候自己非不吃,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稍稍狠下心,不要去哄孩子,等到孩子自己餓的時候,也就會明白食物的意義了

在瞭解了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三個黃金時期之後,也許有的家長就會感到著急了:自己已經錯過了其中的某些黃金時期,還有辦法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意識嗎?答案當然是有的,只要我們有意識去改變孩子身上的壞毛病,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對嗎?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爸爸媽媽都有哪些小妙招可以學習呢?

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把握3個“黃金時期”,媽媽輕鬆寶寶吃得香

讓寶寶乖乖吃飯的小妙招

首先,創造一個安靜的用餐環境

要想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飯這件事情上,家長就應該盡力為孩子排除外界影響因素。比如說,如果在用餐期間,家裡的電視一直在播放孩子愛看的動畫片,而餐廳的位置卻離電視比較遠,孩子怎麼能專心致志地用餐呢?一個安靜的用餐環境,對於孩子和整個家庭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而且,一家人圍坐在一個桌子前用餐,對於增進家庭感情、昇華親子關係也有著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其次,放手讓寶寶自己吃

每一隻小鷹在學習飛翔的時候,都會被老鷹帶到某個陡峭的懸崖前。接著,老鷹把自己的爪子鬆開、把小鷹扔向懸崖的方向,小鷹只有自己拼命扇動翅膀,方才能夠絕處逢生。面對剛剛學習吃飯的孩子,爸爸媽媽們也應該學習老鷹的樣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學會這項技能,所以放心大膽地讓孩子自己嘗試。這並不是心狠,而是相信孩子、也認為孩子必須學會這件事情而做出的選擇。

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把握3個“黃金時期”,媽媽輕鬆寶寶吃得香

還有,保證孩子在正餐時間用餐

從這一點上來說,其實很多孩子都會有愛吃零食的習慣。小孩子喜歡吃零食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這並不代表孩子可以不受控制地吃零食,而忽視了正餐的重要性。大多數零食都含有過多的糖分和不健康的油脂,如果孩子長期以來只依賴零食的話,很難擁有一個健康強健的體魄。因此,家長應當適量為孩子購買零食,切忌在家中囤積大量零食,否則就是在親手將孩子推向不好好吃飯的路上去。

寫在最後

雖然挑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真正做到不挑食或許很難。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在做飯之前先詢問一下孩子的意見,看看有沒有他自己想要吃的菜。如果有的話,在吃飯的過程中,家長也就可以引導孩子多吃一些健康的蔬菜或是肉類,不是嗎?另外,如果爸爸媽媽們在外出買菜的時候,孩子也在家沒什麼事情做,爸爸媽媽也可以選擇帶上孩子一起去超市、共同選購自己喜歡吃的菜。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要求得到了滿足,從而對自己點的菜產生一種責任感。

讀了這篇文章之後,相信各位家長已經瞭解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的三個黃金時期,同時也學到了一些幫助孩子好好吃飯的小方法。我希望,在今後的生活中,爸爸媽媽們可以把今天瞭解到的知識和技巧運用到實踐中去,幫助孩子樹立起喜歡吃飯、用心吃飯的意識和習慣,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