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个多月,三次四轮面试终于成功,一位职场老手的求职故事

一位粉丝说,我的文章中有提到过几次自己求职的故事,但讲的似乎都是不成功的案例,这尽管也可以借鉴,但如果是成功的求职,似乎更可参考一些。他问我能不能聊聊一次成功的求职经历。

“讲的都是不成功的案例”,我乐了,谁让我在职场上失败的时候居多呢?

不过,我还是复盘了一下曾经的一次求职,一次成功的求职,在这里分享出来,为纪念那一段曾经的日子,也给这位粉丝一丁点参考。


历经一个多月,三次四轮面试终于成功,一位职场老手的求职故事

一、简历投递与面试准备。

那是一个春天,阳光明媚,岁月静好。

一天上午,我在网上投完一轮简历,走到出租房外伸伸懒腰,温暖的阳光照着,感觉特别惬意(当然,那天到底有没有阳光,我也不知道,但为了情景需要,就姑且认为有吧)。

电话响了,我一看,是座机打了的,莫名有点兴奋。一接听,果然是面试的电话。

约我面试的是一家有点知名外企。当然,接电话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也不记得投没投过这家公司。

因为,当时浏览招聘网站,按我的投递习惯,只要招聘岗位是我感觉自己可以做的(能够胜任的)就点了。反正那时没工作,有的是时间,多投几份简历,少晒一会太阳就可以。

当然,感觉自己可以做的,也不是所有的都投,待遇差距太大的我不会投。比如在自己的底线以下的不投,比如超过自己期望1.5倍的不投

电话中,约好面试时间,我重复问了两篇,记下了这家公司的名称。挂电话后,我快步回到房内查找投递记录(招聘网站上的投递记录),找到这家公司和所招聘的岗位,开始做面试的一些准备,因为,约的是第二天上午面试。

当时做了哪些准备呢?说实话,现在也记不太清了,但估计主要有以下三点吧。

1、怎么去。比如几点出发,坐什么车,计算好在约定的时间至少半小时前到(当然,到了也是在旁边晃悠,提前5分钟才进去)。

2、了解公司的大体情况。比如是什么性质的公司,主要产品是什么,有多少人(多大规模)等等。

3、细读所应聘岗位的岗位要求。这是重点,我一般会搜索他们不同网站这个岗位的招聘要求(大部分情况一样,但有时也会找到一些不同),然后对照自己逐条模拟。


历经一个多月,三次四轮面试终于成功,一位职场老手的求职故事

二、初面。

第二天上午,我一大早起床,洗刷完毕,登上招聘网站又投了一些简历,然后出门,吃早餐,坐公交,出发去面试。

从我租住的地方到面试那家公司的工厂还挺远,中途要转三次车(当然都是公交),那天第二趟车比预计的快了近半个时(我查询的需要一小时,实际上半小时左右就到了),于是,到了公司所在的小镇后,我没再坐公交,走路到达工厂门口,结果还是比约定的时间早了近半小时。

我绕着工厂走了一圈,感觉工厂挺不错,心里倒是有些期待。

离约定的面试时间五分钟左右,我到门卫登记,然后,到面试间等待。

这次面试有两轮第一轮是HR,问题想来非常简单,因为,我回忆了好久,愣是没一丁点印象。这也说明,我们面对第一轮HR面试,不用太纠结,只要你达到了基本要求,或者不太作,那第一轮没有任何问题。大家其实可以记住,HR也不容易啊,约一个人面试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心血。

第二轮是用人部门负责人面试,面试官就是我后来在这家公司的领导。这位领导,在后来的岁月,包括离开这家公司的日子,都给我非常大的帮助,非常感谢。

印象中,这一轮部门负责人的面试至少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这一轮面试也是我最终成功入职最关键的一环,主要内容大多与工作岗位相关。因岗位不同,具体的面试内容我就不细说了(尽管记得也不太清,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印象),针对用人岗位的面试,在这里我只说两点,一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二是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过分发挥,更不要卖弄或有卖弄之嫌。


历经一个多月,三次四轮面试终于成功,一位职场老手的求职故事

三、复试/终面。

初面之后,我还去了两次,因这两次都波澜不惊,我并到一起说。

大概十天以后(具体多少天记不清了,但肯定超过一个星期),我接到复试电话。

因为很长时间没回复,对上一次面试我早就不抱什么希望,按到这个电话,我倒有些意外之喜,因为,那十天,我并找到工作,而一般在用人单位面试之后再通知复试的,成功率较高。

复试由一位外籍的部长进行,采取的是群面,三个人一起参加。不过我三个人不是一个部门,记得一个是工程科的岗位,一个是总务科的岗位,而我的岗位属于生产科。

这位外籍部长不懂中文,面试带了翻译,一般他提一个问题,然后我们三个人轮流回答,尽管这样,复试还是挺快,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平均一人也就几分钟。

公司为什么复试采用群面的方式,我搞不懂,而面试所问的问题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我更搞不懂,比如问我们是怎样到达工厂的(交通路线,坐什么车),喜不喜欢吃某一类菜(这类菜跟我们的产品和工作没有任何关系)等等。

复试挺顺利,但给我的感觉象是走个形式,似乎是这位外籍部长在找存在感。

一个星期后通知终面。

终面由总经理负责,在总经理办公室进行。在等待的过程中,发现上次参加复试的另外两个人也都来了(后来我们成为了同事)。

终面的时间也很短,大约十来分钟。很抱歉,总经理问的什么问题我现在也基本上记不清了。有点印象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为什么从上家公司离职(这个问题印象中似乎第一轮HR已经问过),第二个是对生产管理的理解。


历经一个多月,三次四轮面试终于成功,一位职场老手的求职故事

四、选择/入职。

终面之后的一周,没有任何动静。这时,我收到一家民营企业的入职通知。接到这个通知,离我到达这个城市开始找工作已经一个月,我毫不犹豫的三天后到这家民营企业报到。

入职民企一周后,终于接到了外企HR的电话,询问我可以入职的时间。我以目前正在人多的地方太吵为由,说我找10分钟后给他回电话。

因为,这时,我面临选择。

两家公司给的待遇差不多,但民企的职级要高一级,并且,以我入职一周的时间看,我很容易在这里上手工作,感觉压力不大。去外企的话,似乎不确定性更大一些。

我有些犹豫,在这10分钟内,我打了两个电话,得到了两个一样的建议(当然,理由有所不同)。于是,我选择从民企离职。

三天后,或者说,从接到面试电话一个多月后,我终于加入了这家外企公司。

什么?问我入职民企一周后又离职

有没有不好意思或内疚?这还真没有,毕竟,不是锋芒毕露的少年了。再说,我也没拿那一周的工资,并且,我完成了交接。


历经一个多月,三次四轮面试终于成功,一位职场老手的求职故事

本文总结。

以上是我一次成功的求职经历,或者说故事。总结一下,给我那位粉丝三点建议。

1、投简历不要怕多,别受“针对性”、“精准性”的影响,最简单的理由是,多投简历,又不会增加我们什么成本,不投白不投。

2、不要纠结HR的初试,我们最要重视的是用人单位的面试,最好的准备是评估自己的实力和读懂岗位要求。

3、等通知等就可以,不要急,但等的过程,我们的寻求不要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