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個多月,三次四輪面試終於成功,一位職場老手的求職故事

一位粉絲說,我的文章中有提到過幾次自己求職的故事,但講的似乎都是不成功的案例,這儘管也可以借鑑,但如果是成功的求職,似乎更可參考一些。他問我能不能聊聊一次成功的求職經歷。

“講的都是不成功的案例”,我樂了,誰讓我在職場上失敗的時候居多呢?

不過,我還是覆盤了一下曾經的一次求職,一次成功的求職,在這裡分享出來,為紀念那一段曾經的日子,也給這位粉絲一丁點參考。


歷經一個多月,三次四輪面試終於成功,一位職場老手的求職故事

一、簡歷投遞與面試準備。

那是一個春天,陽光明媚,歲月靜好。

一天上午,我在網上投完一輪簡歷,走到出租房外伸伸懶腰,溫暖的陽光照著,感覺特別愜意(當然,那天到底有沒有陽光,我也不知道,但為了情景需要,就姑且認為有吧)。

電話響了,我一看,是座機打了的,莫名有點興奮。一接聽,果然是面試的電話。

約我面試的是一家有點知名外企。當然,接電話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我也不記得投沒投過這家公司。

因為,當時瀏覽招聘網站,按我的投遞習慣,只要招聘崗位是我感覺自己可以做的(能夠勝任的)就點了。反正那時沒工作,有的是時間,多投幾份簡歷,少曬一會太陽就可以。

當然,感覺自己可以做的,也不是所有的都投,待遇差距太大的我不會投。比如在自己的底線以下的不投,比如超過自己期望1.5倍的不投

電話中,約好面試時間,我重複問了兩篇,記下了這家公司的名稱。掛電話後,我快步回到房內查找投遞記錄(招聘網站上的投遞記錄),找到這家公司和所招聘的崗位,開始做面試的一些準備,因為,約的是第二天上午面試。

當時做了哪些準備呢?說實話,現在也記不太清了,但估計主要有以下三點吧。

1、怎麼去。比如幾點出發,坐什麼車,計算好在約定的時間至少半小時前到(當然,到了也是在旁邊晃悠,提前5分鐘才進去)。

2、瞭解公司的大體情況。比如是什麼性質的公司,主要產品是什麼,有多少人(多大規模)等等。

3、細讀所應聘崗位的崗位要求。這是重點,我一般會搜索他們不同網站這個崗位的招聘要求(大部分情況一樣,但有時也會找到一些不同),然後對照自己逐條模擬。


歷經一個多月,三次四輪面試終於成功,一位職場老手的求職故事

二、初面。

第二天上午,我一大早起床,洗刷完畢,登上招聘網站又投了一些簡歷,然後出門,吃早餐,坐公交,出發去面試。

從我租住的地方到面試那家公司的工廠還挺遠,中途要轉三次車(當然都是公交),那天第二趟車比預計的快了近半個時(我查詢的需要一小時,實際上半小時左右就到了),於是,到了公司所在的小鎮後,我沒再坐公交,走路到達工廠門口,結果還是比約定的時間早了近半小時。

我繞著工廠走了一圈,感覺工廠挺不錯,心裡倒是有些期待。

離約定的面試時間五分鐘左右,我到門衛登記,然後,到面試間等待。

這次面試有兩輪第一輪是HR,問題想來非常簡單,因為,我回憶了好久,愣是沒一丁點印象。這也說明,我們面對第一輪HR面試,不用太糾結,只要你達到了基本要求,或者不太作,那第一輪沒有任何問題。大家其實可以記住,HR也不容易啊,約一個人面試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和心血。

第二輪是用人部門負責人面試,面試官就是我後來在這家公司的領導。這位領導,在後來的歲月,包括離開這家公司的日子,都給我非常大的幫助,非常感謝。

印象中,這一輪部門負責人的面試至少持續了一個半小時,這一輪面試也是我最終成功入職最關鍵的一環,主要內容大多與工作崗位相關。因崗位不同,具體的面試內容我就不細說了(儘管記得也不太清,但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印象),針對用人崗位的面試,在這裡我只說兩點,一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二是問什麼答什麼,不要過分發揮,更不要賣弄或有賣弄之嫌。


歷經一個多月,三次四輪面試終於成功,一位職場老手的求職故事

三、複試/終面。

初面之後,我還去了兩次,因這兩次都波瀾不驚,我併到一起說。

大概十天以後(具體多少天記不清了,但肯定超過一個星期),我接到複試電話。

因為很長時間沒回復,對上一次面試我早就不抱什麼希望,按到這個電話,我倒有些意外之喜,因為,那十天,我並找到工作,而一般在用人單位面試之後再通知複試的,成功率較高。

複試由一位外籍的部長進行,採取的是群面,三個人一起參加。不過我三個人不是一個部門,記得一個是工程科的崗位,一個是總務科的崗位,而我的崗位屬於生產科。

這位外籍部長不懂中文,面試帶了翻譯,一般他提一個問題,然後我們三個人輪流回答,儘管這樣,複試還是挺快,不到半個小時就結束了,平均一人也就幾分鐘。

公司為什麼複試採用群面的方式,我搞不懂,而面試所問的問題有什麼作用和意義,我更搞不懂,比如問我們是怎樣到達工廠的(交通路線,坐什麼車),喜不喜歡吃某一類菜(這類菜跟我們的產品和工作沒有任何關係)等等。

複試挺順利,但給我的感覺象是走個形式,似乎是這位外籍部長在找存在感。

一個星期後通知終面。

終面由總經理負責,在總經理辦公室進行。在等待的過程中,發現上次參加複試的另外兩個人也都來了(後來我們成為了同事)。

終面的時間也很短,大約十來分鐘。很抱歉,總經理問的什麼問題我現在也基本上記不清了。有點印象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是為什麼從上家公司離職(這個問題印象中似乎第一輪HR已經問過),第二個是對生產管理的理解。


歷經一個多月,三次四輪面試終於成功,一位職場老手的求職故事

四、選擇/入職。

終面之後的一週,沒有任何動靜。這時,我收到一家民營企業的入職通知。接到這個通知,離我到達這個城市開始找工作已經一個月,我毫不猶豫的三天後到這家民營企業報到。

入職民企一週後,終於接到了外企HR的電話,詢問我可以入職的時間。我以目前正在人多的地方太吵為由,說我找10分鐘後給他回電話。

因為,這時,我面臨選擇。

兩家公司給的待遇差不多,但民企的職級要高一級,並且,以我入職一週的時間看,我很容易在這裡上手工作,感覺壓力不大。去外企的話,似乎不確定性更大一些。

我有些猶豫,在這10分鐘內,我打了兩個電話,得到了兩個一樣的建議(當然,理由有所不同)。於是,我選擇從民企離職。

三天後,或者說,從接到面試電話一個多月後,我終於加入了這家外企公司。

什麼?問我入職民企一週後又離職

有沒有不好意思或內疚?這還真沒有,畢竟,不是鋒芒畢露的少年了。再說,我也沒拿那一週的工資,並且,我完成了交接。


歷經一個多月,三次四輪面試終於成功,一位職場老手的求職故事

本文總結。

以上是我一次成功的求職經歷,或者說故事。總結一下,給我那位粉絲三點建議。

1、投簡歷不要怕多,別受“針對性”、“精準性”的影響,最簡單的理由是,多投簡歷,又不會增加我們什麼成本,不投白不投。

2、不要糾結HR的初試,我們最要重視的是用人單位的面試,最好的準備是評估自己的實力和讀懂崗位要求。

3、等通知等就可以,不要急,但等的過程,我們的尋求不要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