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因科考時,作了一篇《人生幾何賦》,高中狀元

徐寅因科考時,作了一篇《人生幾何賦》,高中狀元

徐寅因科考時,作了一篇《人生幾何賦》,高中狀元

徐寅(或作徐夤),唐末至五代時期的著名文人。因為科舉考試時,作了一篇《人生幾何賦》,徐寅高中狀元;同樣,也是因為這篇賦,徐寅得罪了後梁太祖朱溫,被削去名籍,不得不捲鋪蓋返回老家莆田。這是莆田科舉史上的大事件,也是徐寅這位大才子傳奇一生的至高點和轉折點。

徐寅生於唐宣宗大中年間,自幼聰明好學,文學功底很深。大概是上天有意捉弄,才華橫溢的徐寅屢試不第,四十多歲仍榜上無名。唐昭宗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四十六歲的徐寅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一篇《止戈為武賦》,一炮打響,得到了甲寅科主考官的賞識。其文中的“下破山而加點”“上擬戍以無人”,把一個“武”字勾勒得活靈活現,因此,徐寅中了進士,在秘書省負責校正古籍訛誤。

這顯然不是徐寅想要的工作。隱忍了數年後,徐寅沒有得到任何升遷,索性離開了唐廷。朱溫滅唐,中原得到了暫時的安定,科舉取士成為後梁朱溫政權籠絡民心、招納人才的捷徑。當時,戰亂剛剛平息,人員稀少,參加科舉考試的士人更少。為此,朱溫連下《求賢詔》,甚至把三年一度的科考改為一年一度。在如此優厚的條件下,不少南方的士子也一批批地來到被奉為正統的後梁。

開平四年(公元910年),徐寅參加後梁的庚午科科考,憑藉一篇《人生幾何賦》一舉奪魁,“進士第一”,高中狀元。張榜後,朱溫接見了徐寅,徐寅從容若定,對答如流,很合朱溫的心意。隨後,朱溫讓人取來徐寅的考卷,逐字逐句地欣賞這篇辭藻宏偉、對偶公正、引經據典的《人生幾何賦》。在賦中,徐寅開篇寫道“葉落辭柯,人生幾何?”表達了出了一種人生無可奈何的消沉氣息。

歷經唐末大亂,多少將士死於沙場,多少百姓遭受塗炭?這是對當時背景的真實寫照。當朱溫看到“任是秦皇漢武,不死何歸?”這幾個字後,頓時沒了笑容,臉色變得很難看。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是,這種千古明君都難免一死的悲涼,讓朱溫心裡很不舒服,認為此句不妥,要求徐寅修改一下。徐寅認為,這一句才是整篇賦的精華所在,故挺起知識分子的脊樑直言,“臣寧無官,賦不可改”! 這是公然跟皇帝叫板!眾目睽睽之下,朱溫強忍怒火,沒有動刀,只是廢黜徐寅的狀元頭銜,一邊涼快去吧。朱溫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粗人,連皇帝他都敢殺,什麼事情做不出來?為了保命,徐寅寫了一篇《過大梁賦》,結結實實地把朱溫讚了一下,把朱溫比作名將韓信,同時,也把朱溫地死對頭一隻眼睛的晉王李克用挖苦了一番,“千金漢將,感精魂一魄交;一眼傖夫,望英風而膽落”。

這下過關了。徐寅隨即東歸,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後來,徐寅投靠閩王王審知,王審知任命他為掌書記,相當於機要秘書。這也是一個上不了檯面的職位,徐寅強忍著幹了幾年,給王審知出了不少力。後唐滅掉後梁後,王審知派使者前去祝賀莊宗李存勖,李存勖訓斥使者,徐寅當年侮辱我先人,你們閩國竟敢收容,豈有此理?言外之意,讓王審知殺掉徐寅,以報其不共戴天之仇。

閩國畢竟是小國,外交上矮人一大截。使者回來一說,王審知害怕了,雖然沒殺徐寅,但從此疏遠徐寅。徐寅也表現得很有骨氣,“拂衣去”。此後,徐寅與一干好友以遊賞、酣酒為樂,了此一生。數年後,徐寅病逝,終年七十餘歲。徐寅死後,其好友王延彬作詩《哭徐寅》:“延壽溪頭嘆逝波,古今人事半銷磨。昔除正字今何在,所謂人生能幾何?”人生幾何?誰又能說清楚?

“白髮隨梳少,青山入夢多”,這大概就是徐寅對人生的領悟。徐寅作為名噪一時的著名文人,新舊《唐書》《五代史》均未為其立傳,但《全唐書》《全唐文》收錄了其數百篇膾炙人口的作品,為後世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徐寅的狀元雖曇花一現,但他的孫子徐鐸,於北宋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丙辰科殿試時“復魁天下”,成就了“龍虎榜上孫嗣祖”的佳話,人稱“一門兩狀元”。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