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与唐初统一战争 ——《骏驰骥骧——中国传统马文化展》展品介绍

马为人类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人类所留下的每一个脚印旁,都可以找到马的蹄痕。马在农耕畜力、交通承载、历代战争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见证了一个个王朝的更迭和文明的兴衰,经历着几乎所有人类战争的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并为此立下“汗马功劳”。

“项王有踏雪乌骓,关公有嘶风赤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每一位英雄人物或征伐山河的帝王身边,总有骏马存在,其中,闻名于世者,昭陵六骏也。

谈到昭陵六骏,不得不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一生征战无数,为唐朝的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善于组织轻骑突击,打乱敌人的战斗部署,造成局部优势,进而夺取全局胜利,军事才能可见一斑。李世民自己骑乘的战马,往往是不披具装的,这侧面表现了当时不披具装的轻装骑兵在军队中的地位,“昭陵六骏”可为证明。

贞观10年,唐太宗下令修建陵墓时提出“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行、置之真形”。为纪念六骏,李世民请画家阎立本和工艺家阎立德以写实的手法,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这六块石刻每块宽约2米,高约1.7米,位于陵墓北面祭坛的东西庑房内。摆放顺序是从东属特勒骠,青骓,什伐赤,西属飒露紫,拳马騧,白蹄乌。值得一提的是,马头的方向均朝向唐太宗的陵墓。不过目前,“拳马騧”和“飒露紫”在1914年被卖入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青骓”、“特勒骠”、“什伐赤”、“白蹄乌”也曾遭不法分子打碎和贩卖,幸而在盗运过程中被截获,经修复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后又制作了“拳马騧”和“飒露紫”的复制品,将六骏聚齐,供世人参观。

白蹄乌

BAI TI WU

昭陵六骏与唐初统一战争 ——《骏驰骥骧——中国传统马文化展》展品介绍

白蹄乌,通体为黑色,只有四个蹄子为白色,是六骏中最早与李世民出现在战场的宝马,是李世民征讨薛仁杲时所骑乘,而征讨薛仁杲正是唐朝统一战争的开篇。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接到军令后便骑上白蹄乌,昼夜奔袭两百余里,一路杀将而去,彻底消灭了盘踞在今甘肃兰州、天水一代的薛仁杲势力。对白蹄乌,唐太宗赞道:“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

TE LE BIAO

昭陵六骏与唐初统一战争 ——《骏驰骥骧——中国传统马文化展》展品介绍

特勒骠,周身为黄白色,嘴部微微泛黑,是李世民率军回援山西, 平定刘武周和宋金刚时所骑乘。在与宋金刚部的追击战中,特勒骠跟着李世民连续作战,最多时一日酣战八场,最终彻底消灭了敌人。对特勒骠,唐太宗有诗云:“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

飒露紫

SA LU ZI

昭陵六骏与唐初统一战争 ——《骏驰骥骧——中国传统马文化展》展品介绍

飒露紫,周身呈紫色,是李世民与王世充对战时所骑乘。李世民骑着飒露紫率数十名亲兵直插敌后,奋勇杀敌,不料与部下走散,只有大将丘行恭紧随,飒露紫前胸中箭,危急时刻,丘行恭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李世民,方能逃出敌营。回到军营后,丘行恭为飒露紫拔箭后不久,飒露紫便倒地身亡。为此唐太宗赋诗云“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青骓

QING ZHUI

昭陵六骏与唐初统一战争 ——《骏驰骥骧——中国传统马文化展》展品介绍

青骓,青白杂色,陪伴李世民往来纵深二十余里,直捣窦建德大军,生擒窦建德,瓦解了王世充求援的意图,其间,青骓身中数箭依旧驰骋如风。对青骓,唐太宗作诗言“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

SHI FA CHI

昭陵六骏与唐初统一战争 ——《骏驰骥骧——中国传统马文化展》展品介绍

什伐赤,波斯马,枣红色,是李世民与王世充交战时所骑乘的另一匹宝马。此次,生擒窦建德后,李世民转头继续收拾被困洛阳的王世充,战斗中,什伐赤身中箭矢,带箭飞奔,尽显矫健之势。唐太宗称赞什伐赤:“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拳毛騧

QUAN MAO GUA

昭陵六骏与唐初统一战争 ——《骏驰骥骧——中国传统马文化展》展品介绍

拳毛騧,周身是黄色,旋卷毛,黑嘴。按理说属于成色不好的马,但李世民骑过之后断定其为良驹。在对战以刘黑闼为首,窦建德的一众旧部时,拳毛騧,为了保护主人,身中九箭,前中六箭,背三箭,战死阵前。战后唐太宗诗曰:“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古人云:六骏石雕是诗、书、画三绝。虽早已残断不堪,却承载了马革裹尸的惨烈。一骏一战争,悠悠华夏,千古留名。

文字:唐哲

审核:王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