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在《邊城》這部小說裡,沈從文寄託了著自己的人生理想,愛與美和諧共生,人與人赤城以對,單純溫柔的翠翠,勤勞淳樸的老船伕,體貼能幹的儺送,個個美好善良,再加上美麗的自然環境,吊腳樓支撐的茶峒小鎮,儼然是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在《邊城》中,“愛”與“美”是它的核心,同時也用“愛”與“美”構築了一個理想王國。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01愛與美的世外桃源

《邊城》以講述了湘西邊城一個老船伕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生活,描寫了老船伕外孫女翠翠和當地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儺送之間的愛情故事。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遠離都市繁華和喧囂的質樸、恬靜而又浪漫柔美的世界。

《邊城》把沈從文對生活所有的愛與美都包含在了其中,並做了一個完整的闡釋,展示給我們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極致的愛情美

《邊城》裡,愛與被愛都是極自然的事,沒有外力的壓制,沒有利益的牽扯,一切都那麼優美自然。

翠翠的愛情世界純淨美好,她對儺送的感情純潔堅貞;而儺送,一開始就明確地追求翠翠,絲毫不受金錢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影響,也不受家長觀念的制約,“不要碾坊要渡船”,毅然鍾情於翠翠。

翠翠與儺送這對戀人,他們之間沒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小說著重表現的是他們之間自然的情愛和靈魂的高尚,在這人傑地靈的偏僻之地,兩顆年輕的心按照自己的標準同時選擇了對方,一切都出於自然,雙方都表現出了熱烈深沉、忠貞和崇高的品質。

濃厚的親情美

老船伕與翠翠,一位老人與一位十四五歲的姑娘,他們是邊城中一道美麗的風景,他們的相處中充滿著愛與被愛、寬容與理解、其樸素純真的親情體現著湘西世界的和諧、純真與美好。

端午的時候,翠翠本已說好讓爺爺守船,自己去看熱鬧,臨走時翠翠看爺爺太孤獨,決定不去了,從:“要去讓船去,我替船陪你~”的看似傻傻的話語裡,卻能從中感受到濃濃的親情。

翠翠隔著河向對岸的爺爺喊“爺爺,我要你”;翠翠放聲痛哭而得到的就是爺爺的呵護與關愛。這裡雖非天堂卻勝似天堂。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溫暖淳樸的鄉情美

湘西沒有等級之分,船總順順與老船伕物質生活雖然在兩個層面,但是他倆的感情卻始終很好。他們的傾心而談,淳厚古樸的人情關懷中充分體現了人格平等。

《邊城》以愛為中心,讓我們在寧靜和諧中,體悟生命中的優美、健康與自然。老船伕去世後,船總順順忙前忙後,盡心盡力,就連被翠翠母親拒絕過的楊馬兵,也不請自來。他們這些純真質樸的情與愛,溫馨感人,顯示著湘西世界的和諧。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02女主人公是作者夢中美麗的希臘女神,優美的自然風光,平和高尚的人性,淳樸老實的民風,三者和諧共存,是作者寄予在作品中最理想的社會狀態

女主人公翠翠是邊城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翠翠在風日裡成長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翠翠是美的化身,是全書的靈魂所在。她聰明美麗,純真善良,纖塵不染的心靈和恬淡自足的生活狀態,使得她成為作者夢中美麗的女神,而留給讀者的是她“天真靈逸、羞怯中見嫻雅的氣質,是她如魚戲水地融合於大自然之中的詩一般的神韻。”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翠翠身上的“美”,還通過她的愛情故事逐漸表現出來。

“她有時彷彿孤獨了一點,愛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雲一顆星凝眸,祖父若問:‘翠翠,想什麼,’她便帶著點兒害羞情緒,輕輕的說:‘在看水鴨子打架~’照當地習慣意思就是‘翠翠不想什麼。’但在心裡卻同時又自問:‘翠翠,你真在想什麼,’同是自己也在心裡答著:‘我想的很遠,很多。可是我不知道想些什麼。’她的確在想,又的確連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雖然天保和儺送兩兄弟都愛她,但她只愛儺送,且忠貞不渝,當她知道儺送也惦念著自己,她是快樂的,幸福的,她做著各色各樣的美麗甜蜜的夢。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翠翠的戀愛純潔真摯、倔強堅毅、義無返顧,一顆為愛情而時刻跳動著的少女的心,永遠定格在湘西世界裡。

天保對翠翠的暗戀,也是那樣率真,充滿真情實感。儺送崇尚自由,他英俊、精明,富有想象力。兩兄弟愛的是同一個姑娘,兩人用唱歌“決鬥”,弟弟一開口,哥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就很大度地成全弟弟,懷著複雜的感情退出了角逐,他寧願犧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弟弟,濃重的手足深情讓人敬畏。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老船伕勤勞、善良、樸實、憨厚,五十年如一日為來往過客擺渡,風裡來雨裡去,總是想著方便別人,卻從未考慮過自己的勞苦。

老船伕是一位慈祥仁愛為翠翠可以付出一切的爺爺。對於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他疼愛有加,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給了她們。女兒殉情後,他毫無怨言地愛撫外孫女,最大的心願是讓翠翠得到自由幸福的愛情。

因此,他一直尋找機會撮合外孫女和儺送的婚姻,直至他逝去從未停止。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裡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詩如畫的邊城風光,本身便是詩意盎然。

《邊城》充溢著和平寧靜的田園情趣,優美的如同一首醉人的牧歌。綠水青山構成桃花源式的美麗自然環境,誠實、善良、仗義的品德,構成一派和諧的人文環境。

在邊城,沒有爭名奪利,處處都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一切顯得自然而和諧,是一個充滿勃勃生命,純淨、誠實、友愛的理想世界。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03悲劇籠罩下的世外桃源,極致美善與苦難的碰撞,迸發直抵人心的悲痛

即使湘西環境閉塞,但依然抵擋不住社會的鉅變,現代世界的喧擾和威脅使原始樸素的湘西風情無可奈何地瓦解和喪失,愛與美面臨凋零。

愛情由美好變成悲劇

《邊城》是一個愛情的悲劇,雖然文字輕鬆酣暢,但筆墨深幽凝重,而感人處正是這個悲劇的美麗。

作者細膩地再現了一個少女朦朧的心理變化,生動地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與冷漠。

由於從未得到過母愛,心裡孤獨的翠翠,面對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於以悲劇收場。

山崖上再也沒有儺送的歌聲,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又不願接受“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的“桃源”地方。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在這令人心碎的時刻,那個暴風雨的夜晚,白塔倒塌,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了一生的老船伕在睡夢中帶著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楊馬兵等人的述說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個夜晚,可是那如歌的歲月已滔滔遠去。

小說的結尾處更是悲壯幽深,意境深沉:“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沈從文詩歌般精妙的點綴,給人留下了悠長的惋惜和餘味嫋嫋的牽腸掛肚。作者把文章中描述的翠翠和儺送的愛情變成了一個“善”的悲劇,似乎是一個“誰也沒有錯”的悲劇。

社會環境逐日被侵蝕,昔日美好不再

《邊城》中的湘西水,維繫著作家的審美理想和寄託。鳳凰古城的風土人情,承載著他的作品主題,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特別是漢族婚俗觀念的滲入,使民風淳樸的湘西向著物質性的方向過渡,其中的“渡船”與“碾坊”之爭就是最形象的寫照。

在翠翠與儺送的愛情中,人們糾纏最多的就是關於“渡船”和“碾坊”的議論。“渡船”代表著苗族自然的情愛形式,“碾坊”代表著帶有物質利益性質的漢族的婚姻形式。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一種由碾坊陪嫁代表的與邊城傳統的重義輕利的截然相反的價值觀念,已經悄然進入了邊城世界。”在邊城鄉民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已經分成了兩大陣營。“我聽別人說的,還說二老歡喜一個撐渡船的。”“他又不是傻小二,不要碾坊,要渡船嗎,”“那誰知道。橫順人是‘牛肉炒韭菜,各人心裡愛’,只看各人心裡愛吃什麼就吃什麼。渡船不會不如碾坊~”漢族婚俗觀念的影響可見一般。

湘西人民生存在所謂的世外桃源,無法擺脫潛在的流動的悲劇命運。處處閃耀著人性關懷的小說卻是個悲劇的結局,生活在純自然的狀態下的湘西人,卻處處受命運的擺佈,快樂、自由、生活的人們都有一種難解的淒涼,捧著這部證明人性美的傑作,卻感沉重的憂鬱。

《邊城》:以悲劇收場的愛與美,迸發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情感

白塔的倒塌,老船伕的去世,翠翠的愛情悲劇,都昭示著湘西古樸民風的終結,美好人性的喪失,本真愛情的隕落。一個至淳至樸,至善至美的的桃源世界所有遺風遺俗長眠於此了。

儘管結尾處,白塔已經重建,翠翠也在等待儺送的歸來,但這一切真的能如沈從文所希望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是湘西世界的悲劇。湘西詩般的意境也只是夢中的光環,光環籠罩下的是夢醒後的傷痛。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他在意境裡構築的世外桃源、理想世界,《邊城》所表達的不僅是一種理想、一個愛情,而是基於對社會變動的理性思考,對民族復興的追求和表述。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了給人看”,美好的作品,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享受,還有思考和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