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的”與“動”

“興的”與“動”


“興的”與“動”


“興的”與“動”


“興的”與“動”


“興的”與“動”


“興的”與“動”



《紅樓夢》第四十三回,賈母發起“閒取樂偶攢金慶壽”,為鳳姐過生日,派尤氏張羅此事,尤氏只能從命。尤氏領命後,來到鳳姐房裡,商議如何行事,不禁微嗔:“你這阿物兒,也忒行了大運了,我當有什麼事叫我們去,原來單為這個。出了錢不算,還要我來操心,你怎麼謝我?”鳳姐笑道:“你別扯臊,我又沒叫你來,謝你什麼!你怕操心?你這會子就回老太太去,再派一個就是了!”尤氏於是回擊:“你瞧他興的這樣兒!我勸你收著些兒好,太滿了就潑出來了!”
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樓夢》中,此處校注為:“興的――喜歡得、高興得。”其實“興的”和“喜歡、高興”並無什麼關係。事實上,“興的”結構平行於普通話中的“美的”“樂的”等,在這裡是含有貶義的“的”字短語,指“人眼光高,對東西不珍惜、不節約、不稀罕、不愛護。”大同方言中仍保留著這個短語,例如:
“這孩子興的連肉都不吃。”
“看把他興的!這麼好的姑娘都不要,我看他再去哪裡找!”
看那興的,剛吃兩天飽飯,就嫌這也不對,那也沒味。”



“那小子,掙兩壺醋錢,腦袋興的就像虎不勞兒。”

“聽說二虎娶了個媳婦是北(逼)京郊區的,他這會兒說話也開始咬京,嘴裡就像含上燎炭圪渣子啦。”
“看他興的,打工出去兩天半,芫荽不叫芫荽,叫開香菜了;搌布不叫搌布,叫抹布了。”
得勝堡當年有個後生考取了山西大學,暑假回家,看見他爹在地裡勞作,後生甩一口山西京腔問:“爹,地裡這紅根兒綠葉兒的是什麼東西?”他爹調轉鋤柄就打。他於是狂喊:“蕎麥地裡殺人呢!蕎麥地裡殺人呢!”鄉親們趕過來勸架,問明情況後都罵這個後生說:“日它,剛走了半年,就興的連蕎麥也認不得了。再走上半年,管兀叫你爹大崗哩!”

“興的”與“動”


我有個朋友,在一家週刊工作,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記者,敏銳的洞察力、良好的口才以及行雲流水般的文筆常常使他的報導趨於完美。他策劃的選題常常是週刊的頭條,發表後常常會引起轟動。鑑於此,週刊一旦有什麼重大選題都交給他,他也從不推辭,認為能者多勞。起初一兩次也沒什麼,次數多了,同事就不滿了,認為他興的不行,好的選題老是自己霸佔,從不給別人一個表現的機會。漸漸地,他被同事疏遠了。

但他不以為然,他覺得一個有能力的人,一個卓越的人,就應該顯得與眾不同。有一天,週刊記者部主任辭職了,週刊需要挑選出一個新的主任。週刊高層決定採用民主選舉的方法,讓所有員工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他當時非常有信心,認為主任一職非他莫屬,因為處於同一級別的同事沒有誰比他更優秀了。然面,讓他想不到的是,沒有一個人選他,大多數人把票投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

更慘的是,新上任的主任再也沒有把週刊的重點選題交給他負責,面只讓他負責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由失望到失落,最後不得不辭職了。他的經歷給我們的教訓是,在追求優秀與卓越的同時,不要過分張揚,要懂得適時示弱。不是有句話叫做“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嗎?


“興的”與“動”


我還有位朋友是留學美國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但接連碰壁,許多家公司都將這位博士拒之門外。這樣高的學歷,這樣吃香的專業,為什麼找不到一份工作呢?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博土決定換一種方法試試。

他收起所有學歷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不久,他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對他來說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太大材小用了。不過他知道這份工作來之不易,仍然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不久,老闆發現了他的出眾才華,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非一般的程序輸人員可比。這時他亮出學士證,老闆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相對口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闆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游刃有餘,時常能提出許多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的大學生要高明。這時他才亮出了自己的碩土學位證明,老闆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老闆也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還是比碩土有水平,對專業知識瞭解的廣度與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他才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敘述了自已這樣做的原因。此時老闆才恍然大悟,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做人,要低調。苦不抱怨,喜不張揚。不言語,是智慧,不張揚,是修養。越是智者,越穩重內斂。
人生得意需謹慎,從來張揚惹禍端。所以還是尤氏說得好:“收著些兒好,太滿了就潑出來了。”

“興的”與“動”


《紅樓夢》第二十九回:“鳳姐兒道:‘……家裡唱動戲,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
《紅樓夢》第五十七回(791頁):“寶釵道:‘惟有媽,說動話就拉上我們。’”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年版《紅樓夢》第343頁註釋為“唱動戲――唱一次戲,在指不是輕易的、比較繁重的行動次數時常用“動”,音‘tong’。”
《紅樓夢》有兩個新的校注版本。第一個是北師大程甲本校本,北師大本的註釋是張俊等在啟功給人文版程乙本校本註釋的基磁上増補擴充而成的,它的註釋是:“唱動(tong痛)戲指唱一次場面較大、較熱鬧的戲。”並解釋,“戲,即大戲”。舉例提到了《西遊記》《封神榜》等。
第二個是蔡義江參考北師大程甲本校本的註釋而進行校注的。蔡義江校本的註釋更加簡化:“唱動(tong痛)戲——唱熱鬧的戲(蔡校本345頁) ”。人文程乙本解釋“動”音(tong),量詞,表示動作的次數。認為可能與“通”字通。“唱動戲”就是“唱一次戲”的意思。這個“次”,是指搭一次戲臺、請一次演員、為一件事情(婚喪嫁娶、生日、打醮等)唱戲,至於是唱一場還是多場,唱一天還是多天,則無所謂。但是傾向於指多天、多場。


為此,我查閱了各種大字典的解釋,都沒有找到關於“動”的相關解釋。漢語大詞典中對動的解釋有以下幾個義項:1、脫離靜止狀態;2、行動,採取行動;3、勞作,操作;4、發,發作;5、萌生,萌動;6、變化;7、謂思想受影響而動搖、改變;8、感動,觸動;9、引動,招致;10、使用,動用;11、往往,常常;12、不覺;13、指動物;14、方言,吃,多用於否定式。如,不動腥;15、通“穜”,耕種;16、通“慟”。
以上的解釋中並沒有專家所謂的熱鬧的戲,量詞等義項,也沒有發現和句子中出現的“動”意思相符的義項。也沒看到近代漢語中有這樣的解釋。查閱中華書局的《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集了兩個方言詞彙,“1、動了的時候(用於動詞或動賓詞組之後)。2、動咾的時候(用在動詞或動賓詞組之後,表示動作未進行)。”
從以上字典的解釋再對照雁北的方言,我覺得在這裡“動”字的意思應該是“……的時侯”,或“一次”“一回”的意思。
專家的話雁北人肯定聽不懂,若雁北人給他們解釋,他們也聽不懂。就像讓我給特朗普談二莜麵的做法,恐怕他會如墜十里雲霧之中。“動”字,雁北人至今句句話不離口。例如:
“你下次來動價把傘拿上。”


“你倆如果抬不動,我可以搭把手。”

“親戚是越走動越親。”

“你走動價和我說一聲。”

“提前拾掇好,省的等走動價了慌慌張張地甚也尋不見。”

“你躺動價把枕頭搬下來。”

“每年正月十五,村裡都要出錢唱動大戲。”

“等娃娃結動婚了,請你過來喝酒。”
試問以上的“動”,哪個是不輕易的、比較繁重的行動?哪個是場面較大、較熱鬧的舉動?雁北方言都是上古音,“動”咋能發“tong”的音?我真想往這些磚家叫獸的臉色吐口濃痰:你們鬧不機迷,為甚不坐上火車來得勝堡問尋問尋!

“興的”與“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