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的”与“动”

“兴的”与“动”


“兴的”与“动”


“兴的”与“动”


“兴的”与“动”


“兴的”与“动”


“兴的”与“动”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贾母发起“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为凤姐过生日,派尤氏张罗此事,尤氏只能从命。尤氏领命后,来到凤姐房里,商议如何行事,不禁微嗔:“你这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我当有什么事叫我们去,原来单为这个。出了钱不算,还要我来操心,你怎么谢我?”凤姐笑道:“你别扯臊,我又没叫你来,谢你什么!你怕操心?你这会子就回老太太去,再派一个就是了!”尤氏于是回击:“你瞧他兴的这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泼出来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中,此处校注为:“兴的――喜欢得、高兴得。”其实“兴的”和“喜欢、高兴”并无什么关系。事实上,“兴的”结构平行于普通话中的“美的”“乐的”等,在这里是含有贬义的“的”字短语,指“人眼光高,对东西不珍惜、不节约、不稀罕、不爱护。”大同方言中仍保留着这个短语,例如:
“这孩子兴的连肉都不吃。”
“看把他兴的!这么好的姑娘都不要,我看他再去哪里找!”
看那兴的,刚吃两天饱饭,就嫌这也不对,那也没味。”



“那小子,挣两壶醋钱,脑袋兴的就像虎不劳儿。”

“听说二虎娶了个媳妇是北(逼)京郊区的,他这会儿说话也开始咬京,嘴里就像含上燎炭圪渣子啦。”
“看他兴的,打工出去两天半,芫荽不叫芫荽,叫开香菜了;搌布不叫搌布,叫抹布了。”
得胜堡当年有个后生考取了山西大学,暑假回家,看见他爹在地里劳作,后生甩一口山西京腔问:“爹,地里这红根儿绿叶儿的是什么东西?”他爹调转锄柄就打。他于是狂喊:“荞麦地里杀人呢!荞麦地里杀人呢!”乡亲们赶过来劝架,问明情况后都骂这个后生说:“日它,刚走了半年,就兴的连荞麦也认不得了。再走上半年,管兀叫你爹大岗哩!”

“兴的”与“动”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周刊工作,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记者,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口才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常常使他的报导趋于完美。他策划的选题常常是周刊的头条,发表后常常会引起轰动。鉴于此,周刊一旦有什么重大选题都交给他,他也从不推辞,认为能者多劳。起初一两次也没什么,次数多了,同事就不满了,认为他兴的不行,好的选题老是自己霸占,从不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渐渐地,他被同事疏远了。

但他不以为然,他觉得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卓越的人,就应该显得与众不同。有一天,周刊记者部主任辞职了,周刊需要挑选出一个新的主任。周刊高层决定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让所有员工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他当时非常有信心,认为主任一职非他莫属,因为处于同一级别的同事没有谁比他更优秀了。然面,让他想不到的是,没有一个人选他,大多数人把票投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更慘的是,新上任的主任再也没有把周刊的重点选题交给他负责,面只让他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由失望到失落,最后不得不辞职了。他的经历给我们的教训是,在追求优秀与卓越的同时,不要过分张扬,要懂得适时示弱。不是有句话叫做“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吗?


“兴的”与“动”


我还有位朋友是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但接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土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所有学历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太大材小用了。不过他知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人员可比。这时他亮出学士证,老板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相对口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才亮出了自己的硕土学位证明,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土有水平,对专业知识了解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已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做人,要低调。苦不抱怨,喜不张扬。不言语,是智慧,不张扬,是修养。越是智者,越稳重内敛。
人生得意需谨慎,从来张扬惹祸端。所以还是尤氏说得好:“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泼出来了。”

“兴的”与“动”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凤姐儿道:‘……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791页):“宝钗道:‘惟有妈,说动话就拉上我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版《红楼梦》第343页注释为“唱动戏――唱一次戏,在指不是轻易的、比较繁重的行动次数时常用“动”,音‘tong’。”
《红楼梦》有两个新的校注版本。第一个是北师大程甲本校本,北师大本的注释是张俊等在启功给人文版程乙本校本注释的基磁上増补扩充而成的,它的注释是:“唱动(tong痛)戏指唱一次场面较大、较热闹的戏。”并解释,“戏,即大戏”。举例提到了《西游记》《封神榜》等。
第二个是蔡义江参考北师大程甲本校本的注释而进行校注的。蔡义江校本的注释更加简化:“唱动(tong痛)戏——唱热闹的戏(蔡校本345页) ”。人文程乙本解释“动”音(tong),量词,表示动作的次数。认为可能与“通”字通。“唱动戏”就是“唱一次戏”的意思。这个“次”,是指搭一次戏台、请一次演员、为一件事情(婚丧嫁娶、生日、打醮等)唱戏,至于是唱一场还是多场,唱一天还是多天,则无所谓。但是傾向于指多天、多场。


为此,我查阅了各种大字典的解释,都没有找到关于“动”的相关解释。汉语大词典中对动的解释有以下几个义项:1、脱离静止状态;2、行动,采取行动;3、劳作,操作;4、发,发作;5、萌生,萌动;6、变化;7、谓思想受影响而动摇、改变;8、感动,触动;9、引动,招致;10、使用,动用;11、往往,常常;12、不觉;13、指动物;14、方言,吃,多用于否定式。如,不动腥;15、通“穜”,耕种;16、通“恸”。
以上的解释中并没有专家所谓的热闹的戏,量词等义项,也没有发现和句子中出现的“动”意思相符的义项。也没看到近代汉语中有这样的解释。查阅中华书局的《汉语方言大词典》收集了两个方言词汇,“1、动了的时候(用于动词或动宾词组之后)。2、动咾的时候(用在动词或动宾词组之后,表示动作未进行)。”
从以上字典的解释再对照雁北的方言,我觉得在这里“动”字的意思应该是“……的时侯”,或“一次”“一回”的意思。
专家的话雁北人肯定听不懂,若雁北人给他们解释,他们也听不懂。就像让我给特朗普谈二莜面的做法,恐怕他会如坠十里云雾之中。“动”字,雁北人至今句句话不离口。例如:
“你下次来动价把伞拿上。”


“你俩如果抬不动,我可以搭把手。”

“亲戚是越走动越亲。”

“你走动价和我说一声。”

“提前拾掇好,省的等走动价了慌慌张张地甚也寻不见。”

“你躺动价把枕头搬下来。”

“每年正月十五,村里都要出钱唱动大戏。”

“等娃娃结动婚了,请你过来喝酒。”
试问以上的“动”,哪个是不轻易的、比较繁重的行动?哪个是场面较大、较热闹的举动?雁北方言都是上古音,“动”咋能发“tong”的音?我真想往这些砖家叫兽的脸色吐口浓痰:你们闹不机迷,为甚不坐上火车来得胜堡问寻问寻!

“兴的”与“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