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寒食又近读君诗,海棠带雨燕飞时


引子

小院春色日深一日,

寒食节也日近一日。

想起了东坡先生的《黄州寒食诗》。

先生不仅写了寒食诗,还把它题在素笺上,

就成了“行书第三”《黄州寒食帖》,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

作为东坡先生艺术生命的转折点,

‘寒食诗’不但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了我们升华心灵的启示。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寒食又近读君诗,海棠带雨燕飞时

“行书第三”《黄州寒食帖》

一、黄州时的苏轼: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

但是,这僻远的黄州却给了他生命的惊喜和升华,

先生甚至把黄州当做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


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因为“乌台诗案”,带着侥幸与绝望,他走出监狱,

以一个小官的名义,被流放到了还很荒凉的黄州。

  • 先生在黄州的状态,他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

“得罪以来,深自闭责,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

从信中可以看出:黄州的先生是极其窘迫且小心翼翼的。

向来一半为人而活,终日忙于酬答的苏轼,被曾经熙熙攘攘的世界绝交了,

亲朋无一字,写信没人回。

曾经因诗文致祸的他,更不敢再写作,连这封信也要叮嘱“不须示人”。


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寒食又近读君诗,海棠带雨燕飞时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二、寒食节的苏轼: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看看先生的寒食诗吧: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先生在诗中告诉我们: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

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

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心情只是如此,物境又如何呢?


  • 再看这《寒食诗》的第二首吧: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

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

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哀哉,悲夫!囧途之上,一代文豪,生活上穷愁潦倒,精神上寂寞无告。

已是水尽头,坐看云起时。

苏轼的新生,却正从这里开始。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寒食又近读君诗,海棠带雨燕飞时


三、新生后的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新生从改变开始,改变从省悟生发。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我谪居到这里后无事可做,常默默地自我察看反省,回顾三十年以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有病之处。您所看到的,都是过去的我,已不是今天的我了啊。


这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他在无情地剥去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曾为他带来高位、荣誉和实利。

回归之后,习惯于淡泊安定。


艰苦的物质生活,让他不得不动手开荒种地,体味生命和自然的原味。

这是一次全面的脱胎换骨,也是艺术才情的蝶变升华。

这美好无比的成熟的完成,

竟在一个穷乡僻壤之上、一场身心的磨难中、一份入骨的孤独里!

生命的觉醒,

是明丽的光辉,圆润的音声。

是不需逢迎的从容,停止求告的大气!

微笑而默摒哄闹;淡漠而不复偏激。

是安详淡然的厚重,是生命本有的真实!


这心光直冲斗牛,照亮了黄州。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曲大江东去,唱响了古今中外;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篇妙笔雄文,照耀着天地南北!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寒食又近读君诗,海棠带雨燕飞时

东坡先生随遇而安、洒然来去


小结

自省让磨难变成磨炼;

超越使危机成为机遇。

反求诸己,境随心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东坡先生在黄州的寒食诗,

是他完成凤凰涅槃的香木。

浴火重生的东坡先生随遇而安、洒然来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