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足电力”!建水县勐曼村坐上“致富快车”

“脱贫产业发展、村民生活生产,什么都离不开电,没有电就干不成事。”建水县南庄镇勐曼村委会主任刀忠强念起了“用电经”。如今,在刀忠强的带领下,勐曼村从贫困走向小康,日子越过越幸福。


“开足电力”!建水县勐曼村坐上“致富快车”

美丽的勐曼村

带头致富 刀忠强走出幸福路

勐曼村是个傣族村,2007年从红河岸边坡头乡迁到南庄镇。未搬迁前,村民世代居住在红河边上的半山坡上。

“水在河里,看得见,拿不着。”山谷落差大,无法抽水浇灌,只能靠天吃饭,村民一直戴着“贫困帽”。2007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千元。

后来红河岸边修建电站,地方政府把勐曼村整体搬迁到了南庄镇。环境变了,村民的思想也在变,勐曼村开始走脱贫致富的新路。

来到勐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时,正午的太阳挂得老高,大棚里合作社的农户正在翻整苗圃。刀忠强边走边仔细查看着自己小雏菊花苗的长势情况,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长势不错,再过一个月就可以上市了。刀忠强说:“种植产业没有电就等于没有水,柴油机抽水费用成本高,用不起,也不划算。”

10年前村子刚搬迁到南庄镇时,南方电网云南红河建水供电局就为他们安装了一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供电,平整的集束导线穿过148户傣家风情小楼,10千伏导线跨越田野,400伏的电表箱安装到了田间地头。只要开关一合上,电动抽水机就“轰隆隆”地响,滴灌“滋滋”地往外喷洒着。种植花卉,水肥和光照都不能缺,白天滴灌施肥,晚上根据雏菊生长特性,补光3至6个小时。一年下来,刀忠强种植的20多亩小雏菊,收入可达70余万元。

“用电特别给力,特别省钱。”刀忠强算过一笔账,仅浇水一项,一亩地8度电左右,电费不到4元,如果用柴油机抽水浇灌,至少翻5倍。节省下来的人工成本更不用说,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管理几个大棚。


“开足电力”!建水县勐曼村坐上“致富快车”

电力工人在大棚里作业

有电力保驾护航,刀忠强做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了勐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盟农户36户。眼下雏菊种植面积80亩,平均亩产值5万元,预计年产值达400万元,净利润200多万元。

在刀忠强的带领下,群众的日子也是蒸蒸日上,用电需求也加大了。“考虑到勐曼村未来的发展需要,建水供电局高标准规划和配套电力设施,可以确保勐曼村及周边未来10年的电力需求。”建水供电局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建斌说。

筑巢引凤 吸引浙商带动村子发展

有电力支撑发展,勐曼村不仅激发了村民劳动致富的动力,还吸引着省外投资者的目光。来自浙江省丽水市的张建芬正是看中了这一带种植产业带来的收益,开展葡萄种植。

张建芬在勐曼村租用了村民的90亩地,用于种植“夏黑”和“阳光玫瑰”葡萄品种。眼下正是“夏黑”早熟葡萄上市的时节,果园里打工的村民正在采摘葡萄,分拣装箱,打包出售,一派繁忙景象。

“抽水、灌溉、照明等,我一个月电费就2000多元。大棚种植不能缺电,缺电就缺水。现在用电很方便,我印象里几乎就没停过电。”张建芬说。

张建芬说,在这里,除了电力供应有保障,供电服务也很好。这个时段是我最忙的时候,要是到南庄镇营业厅缴费,一去一回就得小半天。掌上缴电费很方便,开通微信或支付宝,立马就能缴。

如今,勐曼村因地制宜发展多元产业,蔬菜、花卉、葡萄等收益较好。对于勐曼村的未来,刀忠强看得清楚,他说:“我琢磨着能不能走走农村全产业链的路子,把我们勐曼村的傣族风情、水果采摘和花卉观赏结合起来,搞活乡村旅游,带着乡亲奔富路。”

南庄供电所支部书记李黎高兴地接过话:“你们需要电力怎么支持,我们就随时来办理你们的用电申请。”

站在勐曼村的三进寨门旁,举目望去,红色的屋顶,碧绿的湖水,孩子们在水边嬉笑打闹,不远处的集市熙熙攘攘。泼水广场到了傍晚,灯光耀眼,歌声悠扬,人头攒动。

刀忠强介绍,2016年勐曼村仅有的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了脱贫,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055元。如今,风景秀丽、安居乐业的勐曼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版纳”,而“勐曼”在傣语里的意思即“幸福美满的坝子村庄”。

原标题:“开足电力”!建水县勐曼村坐上“致富快车”

审核:周健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