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 上市公司謀劃“後疫情”發展

 今年一季度,因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不少行業及上市公司受到了衝擊影響。從餐飲到旅遊,再到院線、航空、酒店等行業,無疑成為了這次疫情的主要受損行業。但與實際衝擊力相比,市場更關注的則是未來上市公司的業績回升以及預期投資收益率水平。

  首當其衝的是醫療器械企業。3月28日的消息,為解決法國口罩短缺情況,法國衛生部已向中國訂購總共10億隻口罩。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檢測試劑盒和呼吸機需求不斷上升。

  口罩方面,目前已經有首航高科、翰宇藥業和三鑫醫藥等公告獲得美國FDA批准或歐盟CE認證,正在積極備戰出口。呼吸機單價較高,短期內產能提升較為困難,目前魚躍醫療、邁瑞醫療均表示,近日收到海外訂單,正在增加產能。

  也有藥企已經提前佈局“後疫情”的機遇。華潤三九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初步克服了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公司營收可以實現超越醫藥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作為OTC龍頭之一,華潤三九認為,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催生線上業務機會。公司很早就在探索“醫+藥”發展的模式,公司在整合內外部營銷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與京東大藥房、阿里健康大藥房等大型醫藥電商平臺的合作,與餓了麼、美團、京東合作,打通線上與線下資源,賦能傳統零售渠道,更好服務消費者。

  疫情影響之下,部分消費類企業的業績卻因此受益,紛紛擴大產能搶佔“後疫情”市場。

  “中國面業第一股”克明面業今年第一季度淨利潤預計同比增長40%到80%。克明面業表示,目前公司自有工廠掛麵日產能2000噸,合計43條生產線。後續如果要做產能擴張的話,公司會優先考慮最大的生產基地遂平,遂平新廠第2期工程土地是現有的,可以直接開始工程建設;其次會考慮成都工廠和新疆工廠,成都工廠廠房已經建好,可以直接安裝年產10萬噸的生產線,新疆工廠已經配了麵粉廠,掛麵工廠現有三條生產線的空間,目前只裝了兩條,可以加裝第三條生產線。

  同為食品類企業的金字火腿今年一季度業績同樣實現明顯增長。談及今後發展規劃,金字火腿認為,一是專注肉類主業,不斷拓展業務範圍。2018年開始,從火腿拓展到肉製品產業,2020年開始進入肉類大產業。二是建立發展框架。快速發展火腿和特色肉製品,大力發展進口品牌肉和植物肉,打造肉類產業互聯網品牌消費品。三是以打造品牌消費品為目標。

  後疫情的經濟增量上,“新基建”呼聲最高,其中5G是備受矚目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已先後披露年報,三大運營商2020年資本開支總額3348億元,較2019年增長11.7%。其中5G建設資本開支總額為1803億元,較2019年5G資本開支總額412億元(其中中國移動240億元,中國電信93億元,中國聯通79億元)增長437.6%。

  就後疫情的經濟發展,申萬宏源香港固定收益部聯席董事韓昌潤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經濟轉好具備多個有利條件:首先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進度較快;其次是國內對外需依存度明顯下降,外貿多元化戰略成效顯著;同時,國內政策空間較大,國內處於消費升級階段也為後續經濟修復性反彈提供基礎,以及國內產業鏈完整。

  “目前要防範國內失業上升,消費動能得不到釋放,民間投資下滑,就業壓力上升這個循環。”周茂華認為,“國內政策還是給力的,及時成功防疫;不誤農時,穩住一產;積極推動二產復工復產;為三產修復性反彈提供堅實基礎與動力。從全年看,全球協同大規模的財政、貨幣刺激政策,對我國外需有利。”(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