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落寞與灑脫並存

蘇軾一生經歷坎坷,多次遭遇貶謫,官場、文壇中屢有小人詆譭名譽。但蘇軾一生從不忘報效朝廷,憂國憂民,所寫詩詞也都盡顯豪邁和浩然正氣。

“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落寞與灑脫並存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落寞與灑脫並存

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從杭州調任密州,第二年的八月,城北的舊臺重新修葺,取《老子》中"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超然"為名,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臺修葺好之後,蘇軾常常登臺望遠,思考人生,於是在熙寧九年的暮春,當蘇軾再一次登上超然臺時,看見了朦朧春雨,突然產生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遂有感而發,寫了此詩。

“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落寞與灑脫並存

春色迷人,煙雨重樓,奈何這並不是自己的故鄉,蘇軾俯瞰著那醉人的城,樂景帶給他的其實是悠長的哀情。哀情之下,他以他超然的心胸豁達作以開解,發出了”詩酒趁年華“這樣瀟灑唯美的感慨,正與“超然臺”之意契合,其中的意味頗為深遠。

“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落寞與灑脫並存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這樣評價蘇軾的密州生涯:“這是蘇東坡最難過、最沮喪的一段時光;說也奇怪,這位大詩人在最難過的日子卻寫出了最好的詩歌。”

“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落寞與灑脫並存

蘇軾此時,已經有了安詳平和與順時知命的心境,更為灑脫,我們大多人所認識的那個蘇軾,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