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小輔警”撐起汝城“大平安”

湖南長安網3月30日訊(通訊員 張清瑜)郴州市汝城縣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地帶,是典型的少數民族散居縣,下轄14個鄉鎮,249個村(社區),總人口42萬人,近年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兩條高速公路貫通,矛盾糾紛急驟增多,流動人口日益增多,人員構成多元複雜。目前該縣有民警199人,警力佔比不足萬分之五。長期以來,由於警力不足,公安基層基礎工作薄弱,已逐漸成為制約平安建設工作長遠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年來,汝城縣整合社會資源、延伸防控層次、增強警務效能,從全縣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務工青年中招錄249名“村警”。在汝城的大街小巷、村頭巷尾,到處可見一支身著公安藍的駐村輔警,他們就像一顆顆種子,紮根農村,成長基層,為維護基層治安穩定、社會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成為了農村一道道靚麗的“風警線”。

形象素質“軍人化”,政警召喚“一聲令”

(一)招錄標準“高”。汝城縣成立了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等相關部門的招錄領導小組,按照“統一招錄、嚴格准入、培訓上崗”的原則,通過筆試、面試、體檢、政審等程序,招錄249名“村警”。據統計,本次共招錄退役軍人88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5人,超過招錄比例70%。

(二)管理制度“嚴”。 該縣出臺了《汝城縣“一村一輔警”暫行管理辦法》,明確了“縣、鄉、派出所”三級網格管理模式,細化了輔警工作職責。將249名輔警按鄉鎮區域分成14個片區,成立14個輔警大隊,由鄉鎮政法委書記擔任教導員、派出所所長擔任隊長,實行政府、公安局“雙重領導”,同時要求每名輔警每週至少參加半天軍事訓練和執勤業務培訓,確保政府、公安“一聲令”下,拉得出、打得贏,做到處置突發事件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三)保障機制“實”。 按照人均每年2.1萬元待遇標準預算經費,為每名輔警購買社保和意外傷害保險。同時投資500餘萬元,購買了249輛警用巡邏摩托車,在全縣各行政村設立249個村級警務室,在每個鄉鎮墟場設立2個警務站,配備電腦、桌椅等辦公設施,且為每名輔警配發制服4套,配備執勤器具1套,所有輔警均可在鄉鎮食堂免費就餐。進一步完善了輔警隊伍的考評機制,在政治上,將表現優異的輔警優先納入村級後備幹部;在經濟上,按村主幹50%的標準發放績效獎;在榮譽上,對年終考核為優秀等次的輔警發放榮譽證榮譽金,讓輔警真正想幹事、幹成事,在政治上獲得優待,在經濟上得到滿足,激發了輔警“幹事創業”的熱情。

執勤業務“警察化”,織密平安“一張網”

汝城縣以“劃圈”“切塊”“分格”“定點”工作方法,創新了全縣“一村一輔警”的管理模式,織密了平安“一張網”,提高了群眾的“見警率”。

(一)出警執勤“輔助員”。村級輔警不僅為民警增加了“眼睛、耳朵、嘴巴、腿腳”,有效延伸了公安工作觸角,破解警力不足帶來的基層治安管理難題,還將警力前移,實現了為民辦事“零距離”。據不完全統計,全縣“一村一輔警”,共收集各類情報信息620餘條,協助民警整頓麻將館83家、抓獲涉賭人員100多人、抓獲涉毒人員26人、網上逃犯3人。

(二)巡邏值守“聯防員”。該縣將“一村一輔警”作為主要巡邏力量,各鄉鎮片區每天由一名幹警或鄉鎮綜治辦幹部帶隊,分成幾個小組輪流巡邏,最大限度將警力屯於街面及重點地區,真正做到“警車響起來,警力動起來”,全面提升轄區巡邏覆蓋面和見警率。

在巡邏時輔警經常幫助群眾化解難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係、幹群關係和警民關係。去年6月,巡邏輔警在土橋鎮黎明村路口附近,救下一位爬上高壓鐵塔的10歲孩子;8月30日,井坡鄉嶺塘村輔警朱金林巡邏時抓獲盜竊摩托車嫌疑人1名。“一村一輔警”巡邏中守護平安的事件舉不勝舉,通過一次次巡邏守護、一遍遍真心交談、一個個鐵案實例,全縣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得到大大提升。

掃黑除惡“情報員”。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來,該縣共摧毀涉黑涉惡集團13個,破獲涉黑涉惡刑事案件73起,刑拘各類涉黑涉惡人員156人,打擊戰果排郴州市第一方陣。為確保掃黑除惡專鬥爭實現壓倒性勝利,解決警力嚴重不足的問題,該縣充分發揮“一村一輔警”分佈廣、情況熟的特點,對全縣城鄉結合部、人口密集場所等重點區域進行拉網式摸排,很好的發揮了村輔警“情報員”“偵察員”的作用。共摸排走訪群眾8000多戶,摸排線索186條,協助民警抓獲涉黑涉惡人員80多人、打擊村霸2起、處置阻工鬧事5起。

為民辦事“公僕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汝城縣創新推行“一村一輔警”警務管理新模式,在平時工作中,既當“警”又當“幹”,形成警力全覆蓋、工作無縫隙、服務零距離、管理無漏洞的基層警務工作新格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大大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

(一)政策宣講“廣播筒”。 利用村輔警巡邏、摸排、走訪、代辦業務等時機,騎車播放宣傳廣播,走訪入戶開展培訓,協助鄉村幹部到村莊召開形式多樣“日訪夜談”,深入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據不完全統計,“一村一輔警”入戶走訪培訓群眾6萬餘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萬餘份、播放廣播2600餘次。

(二)鄰里糾紛“和事佬”。 充分發揮村級輔警“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天然優勢,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目前村級輔警已逐漸成為民警和幹部的“千里眼”和“好幫手”,承擔了大量的基礎工作任務,大大減輕了鄉鎮幹部和派出所民警的工作負擔,極大緩解了警力不足難題。據不完全統計,村輔警共調解矛盾糾紛310餘起。

(三)業務代辦“勤務兵”。利用村警務室平臺,建立了“村警務室”微信工作群,定期發佈辦理戶籍業務所需的相關手續,及時一次性告知辦理相關業務的手續和程序,杜絕辦事群眾“來回跑”現象。同時推行“戶口代辦制”,村級“警務室”為群眾代辦身份證、戶籍等事項,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盲區。全縣“一村一輔警”為群眾諮詢問題1200多次,代辦戶籍等事項262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