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让你读懂不一样的教材》—"疫"样学习

3月29日,晚上7点张齐华老师带领着我们走进"提问"的课堂,"提问"本身是一种质疑并不是对教材的否定,张老师让我们带着批判的思维走进教材,去感受不一样的教材。

《提问—让你读懂不一样的教材》—

讲座首先围绕两个专题来进入:一是为何要带着"提问"看教材;二是如何带着"提问"看教材?这两方面给了我们新的思路,让我们有所感悟。

张老师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提出并解释为何带着"提问"看教材。我从中感受到对于教材来说,没有提问就没有真正的理解;对于教师来说,没有提问,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提问,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只有提问,学生才有深度的思考,因为没有深度的提问,就没有深度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断的提问,恰恰是学生介入教材文本的基础。一个学生学习时不能提出问题并为后续思考,这就不是深度的思考,就不是深度的学习。

张老师还从学生、教师两方面领着我们如何带着"提问"看教材。在这两方面首先从学生这方面要重在提出学习之困惑,要示范并教会学生"学会提问"。因为对于当代社会的学生而言,学生并不是生活在被鼓励、被批判、被质疑的生活中的,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没有好奇心,没有善于提出问题的思考,这些信息就会从眼前一闪而过,并没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只有细致观察、善于比较、敢于提问才能让其多思考,从而提升自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其次再从教师方面重点发现教材问题。微观上,从数学内容中发现问题,教师要经常翻看数学课本从中找不不同,就像针对方位坐标这一板块。人教版对于东偏西,西偏南这些有东西,这是就近原则;而苏教版对于这些只有南北,因为就像指南针有南和北,所以教材的方位开头只有南北;中观上,从教材编排中发现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查找问题,课程标准这是众多教育专家集体思考的智慧的结晶,要从中找出并不是很容易,但是多带着问题就一定能找到问题;最后从宏观上,从整体结构中发现问题,教师从知识框架中找出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自身也能深度的思考,从而提升自我。

通过观看张老师的"提问"的课堂,我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教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定会带着"提问"的眼光走进数学、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提高自己。

(册山街道办事处尚阳联小 顾召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