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水稻能在江准地区种产量高?

用户6617988588231


每到梅雨季节,安徽省江淮地区部分低洼农田经常被淹,内涝严重,使水稻遭受严重损失,轻者减产,严重者绝收。洪水退后,为减少损失,广大农户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新播种生育期较短的早稻,俗称“倒种春”。“倒种春”水稻7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00 d左右,产量6 750~7 500 kg/hm2,收获时产量通常不低于早稻产量,且米质优良,口感较软。

1 选择适宜品种

根据实践,早稻作“倒种春”栽培,随播种期的推迟,生育速度减慢,表现为生育期延长、产量明显降低。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建议选择穗大粒多的早中熟早稻品种,如嘉兴8号、中早25等。最好选择第1年的早稻种子,发芽率高;如种源不足,也可选择当年生产的早稻种子,但必须要晒种2~3 d,以打破休眠期,提高发芽率[1]。

2 确定最佳播期

早稻品种感温性强,尽早抢时间提前播种,确保安全抽穗,最迟不超过7月20日,力争安全齐穗控制在9月15日前。播种过早,前期气温高,营养生长期会明显缩短,影响产量;如播种过迟,出穗开花期又容易受低温影响,增加不实率,甚至失收。因此,“倒种春”栽培要特别强调适期播种,适当加大播种密度,争取单位面积上形成较多的穗数,以弥补穗部经济性状较劣之不足。

3 种子处理

“倒种春”水稻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包衣。每10 kg水稻种子用60%吡虫啉种子包衣悬浮剂20 mL兑水100 g混匀后,倒入底层铺有塑料膜且破胸露谷的种谷上(芽长不超过半粒米,以防伤芽),用手翻动,拌匀摊开,6~12 h即可播种。吡虫啉包衣剂能有效防治水稻地下害虫、蝼蛄、蚯蚓等及苗期的稻蓟马、灰飞虱,同时预防水稻恶苗病、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对鸟、鼠能有一定的趋避作用,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达到水稻长势均衡、增产的目的[2]。

4 分厢开沟匀播

采取浅旋耕方式整平耙细田块,做到田面高差不过寸;一般每隔3 m左右开一条畦沟,作为操作行,以便于施肥、灌溉、喷农药等田间管理。常规早稻播种量在150 kg/hm2左右,早播的可适当减少播种量,迟播的适当增加播种量。播种时要分厢过称,来回多次均匀撒播,播后泥浆踏谷,防止鼠、雀危害[3]。

5 大田管理

5.1 科学施肥

早稻作晚稻(“倒种春”)撒播,其生育期短,必须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进禾苗早快,争取多发低位分蘖,以多穗增产。基肥施25%复合肥600~750 kg/hm2,三叶期施尿素75 kg/hm2,分蘖期再追施尿素45~75 kg/hm2,促进分蘖早发和低位分蘖、争大穗。由于种子包衣后基本苗较多,加之前期已施氮肥,叶色较绿,则生育中期不施或少施氮肥。穗期看苗追肥,适量减少氮肥的施用,控氮增钾,提高抗逆能力,但应在抽穗开花期,用磷酸二氢钾2.25~3.00 kg/hm2兑水750 kg/hm2喷施1~2次,以提高光合能力和抗逆性,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4]。

5.2 人工间苗,移密补缺

对基本苗超过450万株/hm2的田块,进行人工间苗,将多余的秧苗移栽在空闲(缺苗)田块,不仅能够降低基本苗、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为高产打基础,而且可以增加水稻改补种面积。

5.3 抓好2次晒田

在水浆管理上,应做到播种后至二叶一心期控水保苗、炼苗扎根,要保持畦面湿润状态,以沟灌为主,促根系深扎;二叶一心期后保持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适时晒田。“倒种春”水稻的理想苗数是450万株/hm2左右。根据直播用种量和大田成苗率情况,在秧苗六至七叶期脱水重晒,控制无效分蘖数;中后期水浆管理除在幼穗分化期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水层外,其余时期应以干干湿湿为主,收割前7~10 d断水。

5.4 预防“寒露风”

补种的“倒种春”水稻,在抽穗期可能会遇到低温天气,导致抽穗不畅,出现“包颈”现象,要提前喷施磷酸二氢钾、美洲星等叶面肥,以增强水稻抗逆性。同时,应在抽穗初期用九二○ 22.5 g/hm2兑水600 kg/hm2整块大田均匀喷施,并灌深水保温,辅助解除“包颈”现象。

6 病虫草害防治

因“倒种春”水稻秧苗嫩绿,全生育期易受蓟马、螟虫、稻飞虱等危害,应及时施药防治,特别要加强中后期纹枯病和稻瘟病等防治。因为穗期是决定“倒种春”水稻产量的关键阶段,也是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危害的高峰时期。“倒种春”水稻穗期病虫害以“三病三虫”为主,即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针对水稻穗期几种病虫害同时发生的特点,宜采取综合防治技术,选择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杀虫、杀菌剂,做到一次用药控制多种病虫害,既提高防治效果,又降低农业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水稻最后一次用药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收获前 1 个月内不得使用三唑磷、毒死蜱等单剂及复配剂,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采取封闭除草处理。播种后2~4 d,可选用30%苄嘧·丙草胺1.5 kg/hm2、20%吡嘧·丙草胺3 kg/hm2等,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施药后3~5 d保持畦面湿润不积水,可防除稗草、千金子、鸭舌草等单双子叶杂草。秧苗二叶期后,根据草相不同,可选用氰氟草酯、五氟·氰氟草酯、苄·二氯等除草剂,施药前排干田水,药后48 h复水,并保持3~5 cm浅水层5~7 d。

7 适时收获

“倒种春”水稻抽穗至成熟期间因昼夜温差大,米质优良、口感较软,与两系杂交水稻米质相当。适时收获是确保稻谷产量、稻米品质、提高整精米率的重要措施,“倒种春”水稻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含水量在20%~25%之间为适宜收获期,此时稻谷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稻粒饱满、籽粒坚硬并变成黄色(九黄十收)。收获太早,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青米率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收割过晚,掉粒断穗增多,产量损失过重,稻谷水分含量下降,加工整精米率偏低,稻谷的外观品质下降、商品性能降低,丰产不丰收。


乡村小稳


徽两优996、徽两优6号


冯威416


杂交水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