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屯糧潮出現!彭博:恐威脅全球貿易

國家級屯糧潮出現!彭博:恐威脅全球貿易


疫情蔓延全球,各國民眾都出現搶購食品、清潔用品的現象,店家只能緊急補貨或限購。《彭博》指出:雖然現在糧食供應充足,但各國的勞力短缺、限制措施等等導致物流出現障礙,已有政府率先開始屯糧,而此情況可能威脅全球貿易。


報導稱,各國政府近期立場偏向民族主義,有可能破壞近幾十年來的國際體系。許多政府已經採取了極端措施,實行宵禁和禁足令等,現在可能會沿用到食品政策。部分國家則是某些農產品的大宗供應國,供應中斷將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


如俄羅斯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北非的主要供應國,近期不排除實施出口禁令,稱每週都在評估情況。哈薩克則是最大的麵粉出口國之一,本週起禁止出口麵粉,先前則已禁止胡蘿蔔、糖、馬鈴薯、蕎麥、洋蔥等。


另有國家在增加糧食儲備。

如中國是最大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儘管已儲備足夠1年份消費的稻米和小麥,但政府仍計劃買下較以往高比例的國內收成。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在內的主要小麥進口國,也已發佈新糧食招標;摩洛哥則暫停小麥進口關稅到6月中旬。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新興風險研究主管班頓(Tim Benton)表示,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而他們預計封鎖將越來越嚴重,如果各國政府只顧自己、不合作確保全球供應,最終情況恐會更糟。他警告:民眾搶購潮加上貿易保護主義,食品價格最終可能上漲,惡性循環也會延續,沒有糧食供應,社會就會完全崩潰。


《彭博》補充,食物價格高漲有引發動盪的悠久歷史,最近的是2011年、2008年食品價格暴漲期間,非洲,亞洲和中東的30多個國家發生了抗議價格的暴動。


美國農業銀行CoBank的研究副總科瓦斯基(Dan Kowalski)強調:與以往食品通膨時期不同,目前玉米、小麥、大豆、稻米等主要農作的庫存充足,他預計價格不會戲劇性暴漲。


國家級屯糧潮出現!彭博:恐威脅全球貿易

經濟日報:中國有能力應對全球糧食危機風險


國家級屯糧潮出現!彭博:恐威脅全球貿易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引發各國食品恐慌性囤積。許多國家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採取多種措施保障國內糧食供應充足,如有的國家啟動國家庫存計劃,擬增加糧食儲備;有的糧食出口國限制糧食出口,有的進口國將擴大進口規模。全球疫情仍在繼續的背景下,中國會不會受到糧食危機衝擊?


中國糧食庫存充足進口依賴程度低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程國強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後期全球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疫情引發全球糧食危機的風險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然而,我國在聚力抗擊疫情的同時,也具備應對全球糧食危機風險的堅實基礎。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糧食供應不會出現脫銷斷檔。


我國口糧生產具有絕對安全保障能力,依賴進口程度低。我國曆來高度重視糧食和農業生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政策支持、科技驅動、深化改革等多種舉措,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穀物自給率超過95%,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但是,我國糧食存在結構性短缺問題,優質稻穀和小麥供給不足,玉米存在產需缺口,大豆自給率不足20%,通過進口來調劑餘缺,優化供給結構,目的是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國家安全保障水平。


我國每年進口糧食1億多噸,主要以大豆、粗糧等為主,大米、小麥進口一般分別為200萬噸、400萬噸,佔國內消費總量分別為1%至2%,主要起品種調劑作用。“國際糧食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對我國難以形成直接的衝擊。相反,如果國際糧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國內糧價上升預期,有利於促進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穩定今年糧食生產具有積極作用。”程國強說。


大豆是我國進口的主要農產品,對外依存度超過80%。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9500多萬噸,2018年進口8803萬噸,2019年進口8851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年度進口量佔全球總量的60%左右。為了保障大豆供應安全,近年來我國不斷拓展大豆進口來源地,除了巴西、美國、阿根廷等傳統的進口來源地之外,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也成為我國大豆重要進口來源地。而且,大豆並非一些糧食出口國家此次限制出口的主要糧食品種,對我國大豆進口影響不大。


完善的儲備調控體系是“定海神針”


完善的糧食儲備調控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是我國能夠成功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定海神針”。近20年來,我國建立並不斷完善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體系和協調機制,從目前來看,我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無論中央儲備糧還是地方儲備糧,都非常充裕。我國還針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等引起的糧食市場異常波動,建立起了相應的糧食應急保障機制。


大中城市還普遍建立了米麵油等成品儲備,可以滿足當地10至15天供應,調控物質基礎雄厚。同時,我國糧油市場體系和配送、供應網絡健全,供給能力和時效都有可靠保障。“通過不斷加強和完善糧食儲備制度和應急體系建設,我國不僅經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災害等多發重發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成功應對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而且,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挑戰的關鍵時期,保障了各地特別是重點疫區的糧食有效供給,為穩定市場、安定人心發揮了壓艙石作用。”程國強說。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各地正在全力組織春耕生產,保障夏糧豐收。今年初,我國就已制定了穩住糧食種植面積、穩定糧食產量的政策目標,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包括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進一步增強地方政府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此外,各地加大了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和支持力度,夯實地方重農抓糧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政策體系,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保護好農民種糧務農積極性。我國今年還增加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安排,促進增強農業抗災水平、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顯然,今年保糧食穩產“先手棋”奠定了基礎,我國完全能夠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全球糧食市場價格波動和糧食安全危機。


需重視維護全球農業貿易市場秩序


儘管我們應對可能發生的全球糧食危機做好了充分準備,但當前“要特別注重推動加強國際糧食安全與貿易政策協調”,程國強說。


疫情對全球糧食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如果後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時缺乏有效的國際糧食安全宏觀協調機制,加之部分國家蝗災影響糧食生產,有可能會惡化全球糧食市場預期,形成各國搶購、限賣以及物流不暢的恐慌疊加效應,導致國際糧價飆升,疫情引發全球糧食危機的風險或呈大概率事件,釀成嚴重的世界糧食危機,直接威脅我國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


他建議在聯合國、G20等多邊機構框架和機制下,強化消除飢餓、保障糧食安全的全球共同責任與使命,推動各國啟動全球糧食安全和農業貿易協調、合作與行動,確保全球農業與糧食供應鏈有效運轉和持續推進

,不斷完善和強化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共同維護全球農業貿易和市場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