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打通經濟秩序全面恢復的“堵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恢復經濟秩序日益迫切。不過,受制於種種因素,中小微企業復工率、已復工企業的產能恢復率,目前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為儘快推動經濟復甦,消除阻礙因素、打通“堵點”就顯得至為重要。

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幫助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外貿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特殊難關,並確定了進一步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包括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鼓勵發展訂單、倉單、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等。

此舉目的是疏解產業鏈金融堵點,暢通產業鏈資金流。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現金流告急,既有部分企業“缺錢”,也存在不少企業的應收賬款、訂單、倉單等不能快速變現,影響了流動性。

事實上,從2月中旬逐步開啟復工復產之初,從中央到地方都積極為中小微企業復工解決資金問題,政策頻出。3月初,央行實施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以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相關政策的目的,都是為了打通中小微企業復工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流動性問題。

從目前企業復工率情況來看,打通“堵點”似乎還有空間。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到了98.6%,人員平均復崗率達到了89.9%;中小企業復工率為76%,尚有四分之一的中小微企業仍待復工。因此,未來仍需要積極解決企業復工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包括卻不限於人流、物流、資金流等領域。

與復工率同樣重要的是已復工企業的產能恢復率。目前來看,部分企業雖然已復工,但產能恢復的程度遠未達到同期水平,其間原因多種,但上下游企業和終端銷售的恢復情況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現代經濟的一大特徵就是社會大分工,即每一家企業或每一個人從事某一項專業的工作,通過市場自身調節達到全社會最優。不過,在新冠肺炎疫情這樣不可抗力的衝擊下,就會帶來另外的弊端。

比如,大大小小製造業企業產能恢復率不足,既與終端需求不振有關,也與整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復工進度密切相關。疫情影響下,產業鏈上的一家企業如果現金流回款慢、終端銷售不如意等問題,很容易產生連鎖反應。比如,原材料供應不上會限制企業產能,終端訂單減少同樣讓企業不敢開足馬力。如第一財經日前採訪的一家浙江永康五金企業,雖然在2月底完成了復工,但本是旺季的每年一、二季度,如今產能不到去年同期的50%。

因此,要儘快恢復經濟秩序,需要儘可能地讓各行業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如既保障原材料的供應,又能讓產品銷得出去,各大終端銷售市場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同時開業開放。同時,去除產能復甦的任何一道屏障,比如暢通交通運輸和快遞物流,致力於讓復工企業的產能儘快達到與往年相當的自然水平。正如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所指出的,堅持全國一盤棋,維護統一大市場,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切實提高復工復產的整體效益和水平。

一言以蔽之,不論是企業復工難,還是復工後產能恢復率不高,都應該找準難點、痛點,著力解決。目的是打通企業復工和產能恢復過程中的“堵點”,讓經濟秩序儘快全面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