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得以传承「散文」

说到家教这一词,现在是用得非常多的词;由于升学主义和社会风气的促使,请家教老师来教育儿女,已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现在请家教的跟风意识,远大于家教的实际意义。

“家教”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得以传承「散文」

现代家教的兴盛,源于“望子女成龙凤”的心切,更在于“光耀门楣”虚荣心作崇。对孩子的才智和潜质从不加以考虑,不挑肥瘦,多多益善,能学的尽量学。孩子的学习,当作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以考试为学问,去让孩子接受大可不必要的知识,结果是累了孩子,苦了家长自己。《礼记》有言:“记诵之学,不足为人师。”这样的家教是大可不必的

在这里所谈及的家教;主要是指家庭中的长辈对儿女的教化作用。优良的家教、家训、家规,对儿女生活习惯、性格、气质、意识、礼仪等方面的改善,是无其他方法可替代的。

“家教”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得以传承「散文」

中国原来的家庭教育,重点是教育儿女的处世之道,为人之本。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老师。”足见家教的重要意义。学识与技能的教育,是知识。人格魅力的教育、德行品性的教育,是学问。生活中的许多礼数,是靠家庭教育熏陶出来的。

古人云:“三岁知八十”,说的是在童年时候的一举一动,便可以预知此人以后,一直到老的人生轨迹和人品德性。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育的教化,是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教化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效果不在于一朝一夕,是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家教”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得以传承「散文」

在过去的年代里,许多人目不识丁,没进过学校的门,没上过一天学。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为人之道,对民间礼欲知道得一清二楚。对今古传说,历史掌故,能说得头头是道。自己待人接物,举止言谈的分寸,能把握得却到好处。这一切是靠长辈处“潜移默化”中学来的。

“养不教,父之过”。“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对子女影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现代社会的人们,望子女成龙凤的心切,光耀门楣,荣宗耀祖的虚荣心强。注重的是孩子学校的考试成绩,倾全力培养的是孩子知识方面的增长。忽略了孩子人品、德育、礼仪方面的教育,少了学问的增长。由于中国式家教的缺失,容易会产生问题儿童和问题少年。若如此,责任全在父辈身上。

“家教”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得以传承「散文」

对他人的失礼和不尊重,是失德。对父母的失礼和不孝敬,是缺德。不是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知识的学历最高,也容易会成人渣。

古人有言:未曾做事,先要学会做人。未曾学艺,先要学懂礼仪。

“家教”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得以传承「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