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離開第二天:也許善良很難,但請三思後言

01

輿論能殺死一個人,這件事從古至今都沒變過。

早在漢朝時期,僅因為一句"韓信要造反",呂后不顧劉邦給韓信封的"五不死"(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趁劉邦御駕親征召韓信入宮,用被遮天,用麻袋套住韓信,將一代兵仙亂棍打死。


再往後說,當代電影《妖貓傳》,多多少少還是還原了一部分唐朝當年的真相。

馬嵬驛兵變,人人都說楊貴妃禍亂綱常。直到今天仍有人對她導致了安史之亂深信不疑。

楊貴妃最終被賜死。

美貫古今的她自縊於梨花樹下,死後被草草埋在亂墳崗。


到了民國,針對阮玲玉的遺書,近些年越來越多人說,那是偽造的。

但在1935年前後,媒體利用她的婚姻官司大做文章,接著又引導群眾把一個又一個屎盆子扣到阮玲玉身上,卻是不爭的事實。


時間一轉眼到了現代社會,但在某些方面卻並無多大提升。

前有2016年9月16日自殺的喬任梁,後有2019年10月14日離去的雪莉。


網絡發達了,發出聲音的渠道也變多了,在他們在活著的時候,都曾通過各種方式向外界發出過求救。

沒人get到。

而且還有大批網友乃至自媒體,對他們的言行進行口誅筆伐,對他們的回應一次次添油加醋。

雪莉離開第二天:也許善良很難,但請三思後言

喬任梁生前某次接受採訪時,笑著說出這句話

雪莉死了,死後半個小時,圍脖一度癱瘓。


不知曾在網上有意無意發出過"善意"惡意攻擊她的人,看到自己曾謾罵過的人,真的死了,作何感想?

會難受嗎?會後悔嗎?還是早就忘了自己曾說過什麼?

網絡時代,敲敲鍵盤,躲在電腦後面,說些不痛不癢的話,的確很簡單,甚至不用負什麼法律責任。


但雪莉之死讓我明白:

每一起自殺背後,也許沒有罪犯,但,每個人都是兇手。


一個人的話,也許沒什麼,甚至很大可能不會被看到。但說的人多了,輿論的力量也就自然形成。

就像JonRonson曾在書中寫的那樣:

當羞辱以遠距離遙控的無人轟炸機的方式進行,就沒人會去考慮眾口鑠金這件事了。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事實往往是:信的人越多,一件事就越真。

而一個人是怎麼從不信到將信將疑再到深信不疑的?就是聽到的一致言論太多了,不信也由不得自己了。

在這之後,聽之信之的人再繼續充當傳播者,負面言論和影響就呈爆炸式被散播開來。

從前說,謠言止於智者。

這句話不太適用於當下社會,應該換成:輿論止於沉默

02

被輿論害得很慘的人,有很多。

比如去世至今已10年有餘的邁克爾傑克遜。


當年面對孌童案,MJ一度沉默。後來他實在忍無可忍,但也只是說:

"我寧願折斷自己的手腕,也不會去傷害孩子。"

面對記者的窮追不捨,MJ十分無奈,但對大眾他仍抱有希望:

"謊言擅長百米衝刺,而真相擅長馬拉松。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有社會心理學家曾針對MJ的案例做過研究。

為什麼很大一群人會對MJ猥褻兒童這件事深信不疑?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從心裡認定了,不可能有人這麼完美。


唱歌跳舞的本事天賜一般,為人和善還超級有錢,四處行善還人緣超好。

當時有人曾斷言,如果MJ振臂一呼,影響力絕不亞於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一個宗教。

也只有他,可以調動國家軍隊配合自己拍攝MV。


但他們認定了的事,不會輕易改變的。


於是當MJ的負面新聞出來後,大眾終於找到了這個神一般存在的人的缺口,就像發現一輛豪車的窗戶破了個洞一樣。

不被監管的言論不需要負責,就像豪車旁邊沒有監控一樣。

一個接一個"真相"浮出水面,一個又一個石頭扔進了豪車。


人們愈發瘋狂,MJ越來越沉默。


針對MJ的種種遭遇,麥當娜曾站出來說:

"一個又一個負面故事糾纏著邁克爾,我可以體會他的痛苦。
我很清楚當一個人走在街上,而全世界似乎都與你為敵的感覺。
我也很清楚那種無助,和無法為自己辯解的痛苦。
因為那些嘶吼著要將你置於死地的聲音,實在太大,以至於你到最後不得不相信——無論如何,你的聲音不會被人聽見。"

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那些胡說八道的人,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同胞"和擁護者。

他們的言論那麼一致,說的人又那麼多。

真真應了那句"一人一口唾沫,都會把你淹死"。


而被淹沒的人,哪怕發出求救,也像在水中嘶吼。

只會被聽到小小的嗡鳴和看到幾個吐出的泡泡,很微弱、甚至很搞笑。

到最後,他們自己都覺得,不如不說。

03

可在絕望之前,MJ說過,雪莉說過,喬任梁也說過。


MJ是試圖去讓人們相信他,喬任梁是笑著說自己"並非一無所有,至少我還有病",而雪莉,則是用一件事引出自己的希望:

"希望大家能夠放寬心態,不要再對這件事有任何偏見,很想打破對這件事的固有思維。"
雪莉離開第二天:也許善良很難,但請三思後言

如果把這句話中"這件事"換成"我",是不是就可以看出些什麼?


但他們說的話,只有在他們死後,才被人們看見、聽進去。

在他們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幾乎沒什麼人去認真思考過,他們到底想表達什麼。

甚至有人在看出雪莉和喬任梁的"求救"後,卻將其當作談資,傳來傳去。


有人對雪莉的印象很簡單:這人好像住在微博熱搜了。

可這些熱搜,難不成都是她自己買的嗎?

還不是關注她的人多了,點開看、傳閱的人多了,熱度才會跟著上去。


好像那句"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樓塌了"。

可有的時候,我們似乎忘了,這樓,到底是誰蓋的?

是他們自己呢?還是我們這些旁觀者呢?

04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離明星很遙遠。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也足以讓很多人產生各種各樣的聯想。

但別忘了,明星和我們不一樣。


我們在社交媒體呈現的自己,可以這樣說,所有被展示出來的,都是被篩選過的,也都是我們希望別人看到的。

但明星不行。


王菲倒個馬桶能被說十多年,竇唯戴個墨鏡坐個地鐵的照片也會被各種曲解得傳來傳去,郎朗空倆手出現就被罵渣男,熱依扎穿個吊帶能被罵到起飛,就連張歆藝喂個母乳也要接受眾人的審判。

可是,不知道那些"津津樂道"的人,有沒有想過,如果電腦對面的人,是你自己,你還會這樣嗎?

所以,那些不會換位思考的人,真的沒有考慮過,自己會有被迫感同身受的那一天嗎?

雪莉離開第二天:也許善良很難,但請三思後言

當雪莉把割腕的照片傳到網上的時候,多少人在底下留言說:

"作秀沒完了是嗎?!"

"看你天天變著法的給自己加戲,真是夠了!"

"你到底想表達什麼呢?"


這也是我想問那些不管多難聽的話都可以張嘴就來的人的:

你們踩在別人的傷口上跳舞狂歡,到底想幹什麼呢?


最後,我想說,在知道雪莉自殺這個新聞後,我想到了周星馳的《大話西遊》。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至尊寶戴上金箍殺回去營救師傅和紫霞的時候,有一段甚是精彩的開場秀。

秀完之後,他問了在場的所有人一句話:

"這次大家滿足了吧?"

雪莉離開第二天:也許善良很難,但請三思後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