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叫停糧食出口,我國能否獨善其身?今年糧價會不會上漲?

國叫停糧食出口,我國能否獨善其身?今年糧價會不會上漲?


信息微時代

昨天 21:15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自古以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糧食也是一個國家穩定發展的戰略物資。一場疫情下來,平時根本看不上的口罩,竟然成了“香餑餑”,如果換成糧食緊缺的話,那麼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如今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一些物資比較緊缺的國家,近期已經發布了糧食禁止出口的命令。加上前期非洲蝗災的影響,糧食禁止出口的實施,勢必會對全球糧價造成一定的衝擊,那麼多國叫停糧食出口,我國能否獨善其身?糧食價格會不會上漲?農民今年機遇是不是來了?

國叫停糧食出口,我國能否獨善其身?今年糧價會不會上漲?


01多國叫停糧食出口,我國能否獨善其身?

根據資料顯示,近期越南突然宣佈大米禁止出,理由很簡單,隨著新冠疫情全球的蔓延,加上今年非洲蝗災的影響,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糧食生產大幅下降,為了保障國內糧食供給安全,加大國內糧食儲備,停止國內大米出口。於此同時,我們發現不光越南在近期停止了糧食出口,就連哈薩斯坦,塞爾維亞,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幾個國家,也相繼減少禁止了小麥,白糖,葵花油,馬鈴薯等農產品出口。於是,糧食緊張的恐慌貌似已經開始蔓延在亞洲上空。

國叫停糧食出口,我國能否獨善其身?今年糧價會不會上漲?


02今年糧價會不會上漲?農民的機遇是不是來了?

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近幾年來全球糧食總產也在大幅增長,但是局部地區糧食危機依然存在。例如糧食產量較低的非洲地區,直到現在不少國家還面臨著糧食供應不足的現象。而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前期非洲蝗災已經對不少國家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加上近期新冠疫情的爆發,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自然就成了“硬通貨”,想必隨著各國糧食禁止出口的實施,勢必會拉昇亞洲甚至全球的糧食價格,糧價一旦上漲,那麼農民的機遇肯定就會來到。

不過介於我國糧食連年增產,國庫糧源儲備充足,這次外國禁止糧食出口,對國內糧價影響估計不會太大。根據資料顯示,我國去年糧食總產量達到了6.64億噸,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玉米產量2.6億噸,小麥產量1.34億噸,大米產量2.1億噸,三大主糧自給率達到了95%以上,也就是說,即使全球糧食停止進口,我國糧食供給安全也不會出現問題的。因此,多國暫停糧食出口,對我國農民雖然是一種機遇,但是糧食價格上漲的幅度有限,對農民影響不會太大。

國叫停糧食出口,我國能否獨善其身?今年糧價會不會上漲?


03既然我國糧源充足,為何還要進口糧食?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不少網友會產生疑問。既然我國糧食能夠自給,為啥還要進口大量的國外糧食呢?其實,我國進口的糧食主要是外國的大豆,佔到全年糧食進口的90%左右,而大米,小麥,玉米這些糧食作物,進口數量是非常的有限。就拿越南大米來說,2019年我國全年也不過進口了47.7萬噸左右,放在我國每年上億噸的消費數量來說,越南大米進口可謂是微乎其微。其他國家的小麥,馬鈴薯等農產品的進口,基本上也是這個現狀。

而大豆就不同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吃的要求不再是吃飽而已,而是為了好吃和更有營養。因此這些年來我國對豬肉,牛肉,雞鴨魚肉,等蛋白食物的需求大幅增長。大豆作為飼料豆粕的主要來源,進口需求量自然就會越來越大了。

國叫停糧食出口,我國能否獨善其身?今年糧價會不會上漲?


想要吃飽容易,但是想要吃好,吃得更有營養,在保障三大主糧自給率的前提下,對於人均只有0.1公頃耕地的我國來說,想要再去保障大豆的自足,顯然就不太容易了。既然我國大豆種植耕地不足,進口大豆價格又這麼便宜,為何不去大量進口呢?

不過話說回來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沒有災難的話,進口糧食或許可以安全保障,但是一旦出現戰爭或者自然災害的話,人家一旦停止出口,那麼我國的大豆又該如何保證?

國叫停糧食出口,我國能否獨善其身?今年糧價會不會上漲?


因此,近期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多國叫停糧食出口的事件,雖然暫時不會影響國內糧食安全,但是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那就是在重要物資上面,只有自己能夠自給自足,才能保證不會受制於人。

好在,從去年開始,我國已經加大了國內大豆種植補貼力度,提高農民對大豆種植的積極性,並且調整了種植結構,減少了玉米種植面積,提高大豆的種植面積,增加國產大豆的總產量。藉此減少對國外大豆的依賴。在這個鍥機下,國產大豆的春天或許即將來到,對於種植大豆的農民來說,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