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我們的寶島臺灣,目前抗疫情況如何?本文作者身處臺灣,分享了她的所見所聞

相較大陸地區疫情的緩和現象,臺灣地區的新冠肺炎疫情卻日趨嚴峻。

不可否認,在面對第一波疫情衝擊時,臺灣把控嚴謹,每天新增的病例平均只有三例。

但近兩週時間,確診人數卻急劇增加,清一色都是境外輸入的確診病例。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臺灣桃園機場檢疫官為返臺的民眾測試體溫


截至今日(3月31日),臺灣地區的確診人數已達322例。

顯而易見,臺灣的新冠肺炎防疫系統出現了漏洞。

臺灣當地疾控中心不得不宣佈要採取“回溯採檢”的措施。

簡單來說,就是當初把關不夠嚴格,把有歐美旅遊史的人全部放了進來。

現在發現歐美等國家疫情兇猛,臺灣確診病例也跟著連日爆增,這才後知後覺地開始“補漏洞”。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出國旅遊史病例增加,臺灣疾控中心加強對機場消毒


此情此景,臺灣民間開始出現了一個聲音:嚴防陸港澳,卻放縱歐美日,雙標的下場就是這樣。

這兩三個月來,因疫情而起的各種情緒性謾罵和攻擊,無所不在。

每個人都只用“我的”角度來看“你的”問題,似乎問題不是“我的”就是“你的”。

但事實上,疫情從來不是“你的”和“我的”可以獨立面對。

一場疫情,不但悄然改變全球人類的生活,它還像一扇窗,如實地呈現人性的真實面貌。

1、口罩之亂

猶記得1月下旬,大陸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之初,臺灣“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第一時間對大陸管制口罩。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此舉不僅在大陸民間引起非常大的反彈,臺灣島內也引發網友批評:

“國際宣傳戰,沒看過那麼笨的政客”。

“短視政客,說話方式與時機都是錯的” 。

“連這點小東西都不願意支持, 真的很小家子氣, 小鼻子小眼睛”。

“腦袋瓜也小得可以,裡面只裝有民粹、仇恨”。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蘇貞昌有他的理由:以確保本地貨源供應無虞。

但這種對大陸“管制口罩”和確保本地“供應無虞”的策略,看似討好了島內部分選民,實際上也給他自己挖了一個坑。

請看,蘇貞昌胸有成竹地“保證”:口罩庫存有4500萬,日產量有244萬片,“生產產能足夠,民眾請勿恐慌搶購。”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疫情下的臺灣民眾


不曉得他是對自己的算術過於自信,還是對臺灣百姓的算術能力有什麼誤解。

臺灣島人口2300萬,“庫存有4500萬,日產244萬片”的數量,怎麼有信心喊“不要囤口罩一定夠”?

簡直就是在提醒大家要趕快買!

果然,這個“保證”毫無懸念地引發全島搶購口罩潮。

總之,現在整個臺灣島都在鬧口罩荒。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因搶購潮,島內消毒和口罩均缺貨


全島民眾需要實名制才能購買口罩,先是一週限購2片,後改為一週限購3片(截稿前改為民眾可14天購9片)。

唯一能販賣口罩的藥局,每天的配額也只有400片。

很多民眾為了搶到口罩,早上8點就開始排隊,但400片根本不夠分,大多數的人只能空排一場。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為了買到口罩,每天清晨,每一間藥局門口都是這樣大排長龍


島民稍微動動腦筋,就知道“實名限購”是蘇貞昌為自己前期的捅婁子善後。

但魔幻的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臺灣居然還能每週拿出10萬片口罩給美國,以換取30萬件防護衣原料。

無論如何,臺灣勢必要經歷一場口罩之亂。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一間口罩工廠被爆為了趕製口罩,導致工人受傷


政府一方面徵收規模大的口罩工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生產口罩,導致工廠丟失大量定單,另一方面又不徵用規模小的工廠,同時又不准他們私自生產和販賣。

疫情過後,臺灣80多家口罩工廠都將面對已簽訂卻無法出貨的訂單,以及巨大的違約金等窘境。

這樣干預相關市場,口罩業者所承受的巨大工作量和經濟損失,都是不爭的事實。

2、人性的涼薄

疫情爆發初期,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開始前往武漢“撤僑”。

當時武漢醫療資源高度緊缺,大陸方面也積極安排第一批臺灣民眾返臺。

▲ 2月3日,大陸方面安排第一批臺商返臺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只是,這場原本是兩岸共同“確保上千臺灣同胞健康與安全”的行動,在臺灣部分人有意的操作下,慢慢變了味。

由於在第一批包機返臺的247人當中,出現3位發燒、1位確診。

島內莫名出現“包機返臺根本就是‘生物武器’和‘木馬屠城’”的言論,認為這是大陸方面有意為之的陰謀。

▲ 臺灣部分名嘴為了個人利益,沒有下限地抹黑大陸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這樣的想法,實在有些不可思議。

從臺灣角度來看,包機接臺胞返臺,本身就是為了能保護這些人不受病毒感染,而對於個別有感染的案例,也確保他們能得到及時救治。

所以,飛機上的病患,不管他如何染病,只要他是臺灣人,那勢必要及時返臺接受救治,怎麼就成了一場陰謀了?

試問,難道就因為島民腦洞大開假定它是“陰謀”,就可以毫無人道地置自己的同胞生命於不顧?

這豈不是與救援的出發點相悖?

▲ 第二批臺商返臺,3月10日才落實到位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但臺灣部分島民在“自私自利”這點上,向來不會讓人失望。

隨後,臺灣醫界竟以擔憂醫療資源不足為由,發起了“拒無限制包機回臺”的聯署行動。

網絡也出現一波反對後續撤離滯留湖北臺灣人行動的聲浪:

“可以不要回來嗎”

“大陸不是控制住了嗎?還回來幹嘛”

“休想要人支持他們回來,這是什麼陰謀論啦”

剩下的800人撤離計劃告吹,滯留在武漢的臺商,在這場論戰中,被延宕擱置了整整一個多月,無法返臺。

▲ 滯留湖北的臺商,對臺當局喊話“我要回家”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不但如此,甚至有人開始限制這些返臺的人享受健保福利。

網民聲討:那些在大陸工作的臺商,既然已經“在大陸爽賺人民幣”,為什麼還有資格回來臺灣“享受全民健保的福利?”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臺灣健保繳費一直是依薪資所得分級繳納。

也就是說,收入越多,繳納的健保費越高,以確保一些年老病弱者、低收入者能得到照顧。

▲ 臺灣健保卡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算下來,真正享用健保福利的,恰恰是常年生活在島上的民眾。

而那些到大陸工作的臺商,憑自己的本事吃飯,繳納高額的費用,還要被質疑憑什麼享受健保福利?

看來臺灣這位老地主家是真沒有餘糧了,米甕裡多一粒米還是少一粒米,也要錙銖必較。

3、媒體言論

自疫情爆發以來,世衛組織已將疫病名稱統一為“COVID-19”(新冠肺炎),但臺灣部分媒體仍常以“武漢肺炎”來形容這場疫情。

疾病名稱被汙名化,歷史上屢有發生。

譬如我們常聽到的“香港腳”“日本腦炎”“西班牙流感”等。

但這些畢竟是在尊重與人權被忽視的時代下的產物,時至今日,這些名稱其實也已不再有汙名化的涵意。

▲ 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次肺炎正式命名為COVID-19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2015年,因全球不斷出現新興的疫情,世衛組織因此特別呼籲,在命名疫病時,應避免對於國家或某個群體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然而不幸的是,此次疫情中國被當成了箭靶。

“Wuhan virus(武漢病毒)”“China virus(中國病毒)”在中國之外仍被廣泛使用,疫情被高度政治化了。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部分媒體,仍以“武漢肺炎”作新聞標題


臺灣某些受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影響的媒體,在這樣的汙名輿論中,自然不會缺席。

非常諷刺的是,同為中國人的他們,當聽到國外叫“Corona Virus”為“Chinese Virus”,而不是“Taiwanese Virus”時,竟沾沾自喜。

似乎這樣就可以置身事外。

這真是人類文明的悲劇啊!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疫情蔓延時,範圍從“武漢”擴大成“中國”,從“中國”延伸到“亞洲”。

隨著事情的演變,疫情的汙名標籤正在不斷地被替換對象,誰又能保證自己只是局外人?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3月17日,三名華裔在加拿大一間超市購物時,被惡意驅趕


站在人類共同體的立場,忽視“敵人是病毒”的事實,卻將其窄化成“中國問題”,這恐怕失了不是風度,而是智慧。

在人類從古至今的疫情中,任何病患都是受害者。

即使是第一位被診斷出來的病患 ,也不應該揹負歷史原罪,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是一個群體更是如此。

4、民生百態

疫情延燒至今,已影響全球202個國家和地區。(來源:世衛組織官網29日發佈數據)

許多與民生相關的產業,都面臨崩解的命運,臺灣也不例外。

事實上這些年臺灣的經濟本就猶如一潭死水。

現如今受到疫情衝擊,受災產業更是一路蔓延。

航班量大幅減少,有的航班甚至只有一名乘客,但又不得不營運,機場一派蕭條。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空蕩蕩的桃園機場


百貨、飯店為了吸引消費者,不得不開出買一送一的行銷方案,但也無法抵擋人們對這種共享場所的恐懼。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臺北一間沒有人流的百貨商場


據業內人士透露,五星級的Buffet一桌客人就算包場了。

餐飲業生意受影響,商鋪自然也受牽連。

我有一位年近70的朋友,夫妻二人全靠兩間鋪面收租維持生活,疫情發生後,店家苦撐不下去只好退租。

朋友憂心忡忡,再這樣下去,他們恐怕要賣了鋪面才能維持日常開銷了。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臺北待出租的鋪面


計程車也成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傳染源”,空蕩蕩的街頭,徒留一臉茫然無奈的司機。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臺北街頭等待顧客的計程車司機


隨著臺灣確診人數不斷攀升,加上網絡謠言和媒體的渲染,更是助長了人們悲觀和恐懼的心理。

繼香港、美國、澳洲之後,前幾日臺灣島也掀起了搶購民生物資的浪潮。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 臺北一間超市裡被掃空的貨架


“地球資源有限,人類慾望無窮。”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眾生百態。

當整個社會滲透著莫名的不安和焦慮,搶購物資或許成了唯一慰藉這種心理的途徑。

臺灣這座寶島,雖然吸取了當年對抗SARS的經驗,也佔盡了四面環海的有利地理位置。

但病毒還是無孔不入,兩週內暴增200多名確診數量。

在這場人類與病毒的博弈中,病毒隱匿在暗處佔盡了先機。

它不分哪一國哪一族,不分膚色和立場,也沒有種族仇視和階級選擇,只管盡情肆虐。

而人類與病毒的每一次交手,縱然有99%的勝算,也會有1%失掉生命的代價。

疫情下的臺灣眾生相:禁止口罩出口大陸、拒絕臺商返回

此時此刻,人類不應該輕易分“我的”或“你的”。

這場看不到頭的漫長抗戰,不是靠爭論“我的”或“你的”,就可以輕鬆擺渡到勝利的彼岸。

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現象和政策問題,都不應該以“我的立場”或“你的立場”被評判和奚落。

多一些尊重,少一些苛責,是戰勝疫情的基本勇氣。

畢竟,防疫不是“他人瓦上霜”,不是爾虞我詐的競技,而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一場戰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