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最好方式,是在實踐中學習嗎?

活動中心17653708


也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習真的很快樂嗎?恐怕不是,至少我認為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有很好的效果,這個應該是快樂的事情。

學問不是學習,也不是知識,學問是學習知識後的運用。什麼叫學問好呢?應該是在做人和做事方面做的都對,就是知識的運用很正確,大概就是學問了。做人很好,做事也很好,那就是很有學問了。

“時習”就是在學習後隨時隨地去實踐,然後去體驗,獲得經驗後去處理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對了,那當然就高興了。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政府和民間聯手設立了很多創業基金,尤其是還有什麼大學生創業基金,這個事情也好也不好,好的一面是許多的年輕人可以有很好的機會去“時習之!”不好的是對一個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來說,只有學識而沒有學問,沒有經驗的積累而去完成本身需要經驗的事情,一是風險很大,二是對這個年輕人來說,他走出社會的信心層面在以後的生活中去如何解決。個人認為大學生應該在畢業後去單位或者公司去上班,在一個有序的經濟體環境裡面獲得學問,有這個經濟體的制度和團隊,風險應該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幾年後再去創業可能會好很多。

記得西方的一個很有名的人說學習的東西在以後的工作中可能只佔15%左右。這個在東西方文化裡面可能有所區別。西方的學習知識性、技能性的東西佔了很多,而在東方文化中,如何做人做事在傳統文化中比比皆是。西方沒有歷史和文化的延續,哪裡來的生活大智慧。我們很多人拼命鼓吹西方的文化與管理。其實在我們東方,管理就是給予不同的人不同的權利和責任的界限,就是識人善用而已。

並不是讀書沒有用,是你讀了沒有去引用而已吧!


是名賀相宜


先不說內容,就說你的提問,“最”這個字,連廣告都明文禁止,怎麼會有呢?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是運動變化發展的,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沒有“最好”,學習方式也一樣。

如果你說騎自行車和開汽車,就算你把所有說明書都背熟,你也不可能直接上路,都需要實踐和練習,總結出自己的開車經驗和技術,然後通過學習說明書上的技巧,把車開的更省油,更安全。從這一點看我們就能說“實踐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那麼是不是還有別的例子: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仍然靠聽和寫,向世界傳達了自己的聲音,取得了寫作方面不少的成就,難道就說“聽”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原子彈的誕生,難道看總結經驗可以實踐出來?顯然不能。因為高端學術推導出來的模型,很多在現實生活中(起碼人類歷史上)還沒有頻繁的案例,人無法去實踐~要考從當前研究的所有學術的基礎上再研究提升,通過理論突破,再用實踐證明,證明了再提升理論,相互突破進步發展,突破再突破。

那對於我們每個人,哪種方式更適合,就要看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學習特點。實踐和思考都必不可少,做有心人,處處皆學問,充分發揮學習的特點優勢~


泉城小亮


實踐中學習對一些經驗性的知識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了。比如,學手工,光看看想想,不動手去實踐,白搭!又比如,學攝影,理論學了很多,沒有大量的實踐拍攝,小白一個。學打籃球,踢足球等等這些,實踐中學習那是必須的呀!



對於人生感悟,也是需要實踐了才會更加深刻,不然怎麼會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很多的人生階段,沒辦法超越,到了特定的時間,經歷了特定的事件後,自然就會有感悟了。

但對科學家而言,只有理論達到一定的程度,經過了大量的實踐,那麼預言(猜想)一些事情就有了依據。


因此,實踐確實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親子時光TT


學習的最好的方式應該是理論加上實踐

理論是學習的基礎,實踐是學習的重要過程。有理論知識的打好的基礎,會讓你學習少走彎路。

就拿學烘焙、學習做麵包來說

實踐實操的動手去做、多加練習才能學會;若是隻記得配方與操作步驟,很少去做、沒有實踐,那肯定是學不會的;只有在學習理論知識(也就是麵包的配方)之後,加上實踐(實操、動手操作)那才是學習的最好方式。


所以,我覺得學習的最好方式,應該是理論知識加上實踐結合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