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怎么评价李鸿章?

一叶轻舟


李鸿章其人

毫无疑问,李鸿章对于清廷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清史稿·李鸿章传》中称其为“中兴名臣”

身为朝臣,他忍辱负重,以天下之事为己任,组建海军,发展洋务运动,效法自强,“内悦昏君,外御列强”

“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是伟人”,世人对于李鸿章褒贬不一,有人骂其为卖国贼,也有人称其是功臣。

在我看来,才学认知、外交手段、政治远见、忠贞报国……这些李鸿章都不缺少,唯一可惜的就是生错了时代

当时的清王朝早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鸿章用尽一生去延续这个腐朽的政权没落。西方列强的入侵又给了清王朝沉重的冲击,对此,李鸿章不是没有图强自救。

周旋于各国列强之中,应统治者的要求签下一个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为清王朝赢得一丝生机。

“中兴四大名臣”,他们身上的确有着封建儒臣的缺陷,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清朝廷也不能够在列强的炮火之下苦苦支撑这么久,或许历史就将改写。

李鸿章作为晚清三朝元老,代表清朝廷从事了许多外交活动,签订了30多个条约,大多数都是不平等的。

1.《中日修好条规》

1871年9月13日,李鸿章与曾国藩代表清廷与日本签订的条约,准许往来贸易,打开沿海通商口岸。条约看似平等,但其实只

是日本急于打开侵略通道的一个幌子

2.《中英烟台条约》

1876年9月13日,与英国在烟台签订。清政府赔偿白银二十万两白银,扩大了英国在华通商的特权。严格来说,这是李鸿章签订的第一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1884年4月17日,在天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又称《李福协定》

。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清政府的妥协让法国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4.《中日天津条约》

1885年4月18日,与日本在天津签订。此前清政府帮助朝鲜打败日本,但是清政府却再一次妥协,签订了天津条约。后来,日本借此条约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5.《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1885年6月9日,与法国公使巴特纳在天津签订。法国侵略云南、广西等地,清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清朝廷还签订了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举国哗然。

6.《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这一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割地赔款,增开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7.《中俄密约》

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沙俄利用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困境,诱迫清政府签订强盗条约,将中国东北地区划分了俄国

8.《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1898年3月6日,与德国驻中国公使海靖在北京签订。清朝廷答应将青岛“租借”给德国99年,修筑胶济铁路及开发沿线矿藏,青岛随即沦为了德国的殖民地

9.《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年6月9日,与英国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清政府将九龙半岛“租借”给英国99年,租借期间管辖权归英国,扩大了英国对于香港的统治

10.《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与十一国公使签订。该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标志着满清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文史小栈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

一生当中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之为“东方俾斯麦”,

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留下较多负面影响。


一璇vlog


李鸿章签了多少个不平等条约,这无足轻重。重要的是他签的这些条约,以及他为清廷修修补补很多年,给后世造成了什么影响,也就是说他做了这一切,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张照片中,李中堂的姿势与龙应台和写日记的那个芳芳很像,都是斜上45度角凝视远方,显示他们正在思考,而且是深邃的思考。李鸿章,这一辈子做了很多事情,讨伐太平军,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而且还是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他也是北洋水师的创建者。瞧瞧做了多少事,够累的啊!日本鬼子里面那个很出名的首相———伊藤博文曾经说过“李鸿章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短长之人”,德国海军大臣也称李鸿章为“东方俾斯麦”,还有慈禧那个老娘们视李鸿章为“再造玄黄之人”,还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与李鸿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瞧一瞧,看一看,这么多的名誉,这么多的头衔都放在李鸿章的身上,那么李鸿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能够配得上这些名誉呢?

其实李鸿章就是清廷的裱糊匠,在李鸿章年轻的时候满怀着雄心壮志,准备为野猪皮的后代们效忠的时候,这时的清廷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千疮百孔,马上就要沉掉的破船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尖锐而深刻的阶级矛盾,越来越贪婪的外国入侵者,这三座大山压在这艘破船上。李鸿章晚年自诩为一间破屋子的裱糊匠,试图用光鲜亮丽的纸张,漂亮的丝绸,把这艘破屋子糊的漂漂亮亮的,但是一下雨一刮风,房子可能就会摇摇欲坠,没办法,只能再糊一层,再裱一层,但是终究经不起风雨啊!一声雷劈,咔嚓一声,破房子还是倒了,只不过房子倒的时候,尊敬的李中堂李大人已经归天了,他看不到这一切了。

李鸿章,为满清这艘破船辛苦了一辈子,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那年死了,经11年之后,破船终于还是摇摇欲坠,倒了。不过说句实话,李鸿章能把满清在这种情况下又活了好几十年,应该是有大才的人,可惜他的才能都用错了地方。所有的夸奖,满清给的这些荣誉,侵略者给的这些赞扬,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作为一个裱糊匠,李鸿章这一辈子注定是个车轮前面的那只螳螂一样的悲剧式的人物。


一桌宴席


近代中国很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都有李鸿章参与,比如《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俄秘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但是李鸿章亲自主持的有这五个:

1、《越南条款》 ,该条约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6月9日由清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在天津签订。共十款。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2、《马关条约》,该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3、《中法简明条约》,该条约是公元1884年(光绪十年)5月11日,在德国人德璀琳的斡旋之下,清廷派李鸿章与法国海军中校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

4、《辛丑条约》, 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是中国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十一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在北京签订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5、《中俄密约》,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李鸿章一生战功无数,历经讨伐太平军、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是清朝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并且为清朝建立了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从这些人对他的评价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出李鸿章是什么样的人。(附带李鸿章青年和老年照片)




墨明棋妙lxy


最著名的就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了,其实李鸿章一心为国为民,但一直在为慈禧擦屁股,惹得一身骚。据说签马关条约时,日本是要三亿两白银,李鸿章好说歹说也不管用,日本就是不松口,后来吃了一枪子儿,减了一亿两。辛丑条约人家要十亿两白银,也是李鸿章哭爹喊娘的哭穷,最后列强才说让中国人每人赔一两,共4.5亿两,分期还,本利9.8亿。


公考常识加油站


李鸿章都签了哪些条约?

1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二十九日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

2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此事最后虽以签订《中日台事条约》而暂时平息,但后来日本还是于光绪五年(1879年)乘隙吞并了琉球。

3光绪二年(1876年)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源于“马嘉理案”导致的中英间的严重交涉。条约也因增开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通商口岸,并允许英国人可以进入西藏,损害了中国主权。

4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李鸿章在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十七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李福协定》,五月,随着法军进攻谅山,协议又被撕毁,直至清军在广西和台湾战场分别取得胜利后,李鸿章才最终与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了战争。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中越边境对法国开放等特权。因此,时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5光绪十年(1884年),朝鲜爆发“甲申事变”,对朝鲜时存觊觎之心的日本,乘机出兵。时候,李鸿章与日本专使签署《天津条约》时,规定朝鲜若有重大事变,中日双方出兵需要事先知照。为甲午战争爆发结下祸胎。

6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二十三日,马关条约签字。

7清政府的外交政策由“以夷制夷”转向“结强援”。二十二年(1896年)四月二十二日,李鸿章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中俄结盟共同对付日本,并同意俄国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经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直达海参崴。

8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奕劻代表清廷向八国联军求和签署了《辛丑条约》,这个是卖国吃回扣的顶峰!


弓目


李鸿章是晚清的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先后历经咸丰朝、同治朝、光绪朝,是三朝元老,同时也是清朝的中兴名臣,他的一生与清王朝的重大的内政外交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参与和推动洋务新政之外,李鸿章最瞩目的成就就属他在外交方面的贡献了,而也正是因为李鸿章多年从事外交活动,参与签订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因此,李鸿章的身后形象是非常负面的。

那么,李鸿章到底参与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呢?

据统计,李鸿章一生参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三十多个。1871年,天津教案办理完毕后,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中日双方互相尊重对方为彼此平等之国家。1874年,由于牡丹社事件,中日双方最终签订了《中日台事专条》,为日本侵占琉球提供了理论契机。李鸿章还分别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光绪二年(1876年)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这两个都是不平等条约。1884年,因为中法战争,李鸿章作为清廷的主和大臣先后与法方签订了《李福协定》以及《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李鸿章也因此背上了使中国“不败而败”的骂名。而此前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他后来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简直就是不可比拟。1895年的《马关条约》,作为战败国之谈判大臣,李鸿章还挨了日本右翼分子一枪,最终把赔偿总额从3亿两下降到2亿两。1896年,李鸿章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中国在东北的权益进一步被出让给俄国。

其次,李鸿章到底是不是卖国贼呢?

小编认为不能这么简单的认定李鸿章是不是卖国贼,中国古代历来就有人臣无外交的惯例,李鸿章许多时候只是执行或者迎合上意,他自己也有自己的许多无奈。另外,国弱无外交是民族国家时代永恒不变的道理,李鸿章背后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如何在国力羸弱的情况下,为国家争取利益,是非常需要智慧的。








爱发视频的小伙


如何评价李鸿章

如何评价李鸿章?

毛泽东评价说他"水浅舟大\

笨傻懒蠢


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条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两个条约。李鸿章在清末他办洋务,练兵,做兵器,这都是为了让大清强大起来。他奉命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为了国家的生存,他做到了最好。但是一人之力无法拯救这个落寞的帝国,他成为了历史的罪人,成为了大清的替罪羊,他是一个可悲的人物。



帆断刈


很客观地讲历史没有对错李鸿章作为清朝军政,大成,也是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之后的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那在他任职期间他主持了清朝很多。但是比如说北洋舰队北洋水师的建立那之后,在中日甲午海战之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包括清末民初钱李鸿章带头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些不能怪李鸿章,作为当时的清朝大势已去李鸿章,只不过是清朝李鸿章也算是清朝因为无辜的百姓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