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修“活死人墓”的真正的原因!


修行容易,死心难  … …|  王重阳修“活死人墓”的真正的原因!


黄帝之书云:至人居若死,动若械。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亦不知所以动,亦不知所以不动。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得之?

得了道也称至人,“至人居若死”,居,就是平常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学佛的人都晓得的。他说一个得道的人,平常时像个死人一样。怎么像一个死人呢?就是心念、情欲都不动了,心境非常宁静。

在两宋之间,中国文化另出一个门派,是禅宗与道家的综合,也就是道家非常有名的北派全真教。全真教的开创祖师是王重阳,陕西人,当时中国北方被金国占领,王重阳不愿意做亡国奴,因此他修了个坟,自己就住在坟里修道。这个坟墓的门口挂了一个招牌:“活死人”,晚上睡在棺材里,醒了就出来。因为他学禅宗,也修道,成就后传下来七个弟子,都成神仙了。

王重阳最小的弟子就是丘长春真人,后来做了元朝成吉思汗的国师。丘长春和弟子们由山东动身,到了印度边境跟成吉思汗见面。弟子们把一路的经过记录下来,道藏里有这一部书,叫做《长春真人西游记》,研究中国地理、历史的人必须要看的。

全真教讲清修,中间有位女弟子,就是孙不二。起初王重阳不收她,因为她太富贵了,又漂亮;修道的人要露宿、坟居,所以不收她做弟子。结果她烧油毁容,王重阳才收。她后来修成了女仙,还有一部《孙不二女丹》流传。这些历史的故事,都在道家《七真传》这本书里。

刚才讲到道家的这个教条,“至人居若死”,如果此心不死,想修道,一无是处,也是不可能的,那是玩玩宗教而已。像跑庙子啊,到处皈依啊,到处唱念啊,像做戏一样可以。真要修道,平常先要死掉心,所以佛家有一句话,“修行容易死心难”,修行并不难,死心太难,此心能够大死之后才有一番大活。《列子》提出“至人居若死”这个观念,也是一样的道理。

“动若械”,修道的人是活死人一样,难道就不能做事吗?不能多情?不能做社会慈善事业吗?绝对可以,但是此心不动,心如止水。这个身体行动是机械性动作,讲话也是一样,像录音机,讲完心中就无事了,就过去了。

下面引申两个观点,“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怎么说呢?譬如佛家经常讲,不动妄念,不动心。不动不是死东西,是动而不动。佛学讲无生,什么是无生啊?生而不生是无生。道理就是《列子》所引用的这句话,“亦不知所以居”,平常活着,没有觉得自己活着。

譬如今天有一位老朋友告诉我,某位老太爷死了,今天出殡。我说我一点都不知道,假定知道我必须去行个礼,因为我有一个习惯,养生送死。喜庆、婚事大家高兴热闹,可以礼到人不到;丧事的话,人必须到一下,行个礼就走。后来这位朋友说,殡仪馆不能去啊,去了碰到都是老朋友,老朋友见面有人说心脏不好,有人说血压高......听多了都觉得自己也快了,这个心理危机很大,所以殡仪馆不能去。青年团都是年轻人,可以去,自己也忘记老了。这种心理就是有活的观念,有衰老的观念,就不对了。

佛家说死心难,什么叫做死了心呢?活着也没有觉得自己活着,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活着;换句话说,为什么死也不考虑。一切很自然,很平常。

因此修道的人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亦不知所以动”,行如无事,做了就做了,过了就马上空了。“亦不知所以不动”,但是也没有一个空的观念,如果觉得我是学佛修道的,我心里都空了,有了这个观念,那已经不行了,不是道。

“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并不因为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平常的行为、感情与外形。但是该化妆的,你化化也无妨,我想擦粉就擦,也不是给你看的,也不是给我看的,反正我要怎么样,很自然,不是为求人知而变动。“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也不是因为不为人所不知而不求变动,那都是假造的。

“独往独来”,我就是我,我要做好人,不是为了给你看,当然做坏人的人都做得到,格老子要做坏人,你管我干什么?做好人也做到像做坏人一样,格老子要做好人,你管我干什么?不过有意要做好人的,是有意为善,已经不善,这就不是“独往独来”,所以要真做到独立而不移才行。

“独出独入,孰能碍之”,能对人生了解到这个程度,做到这个程度,才真叫做解脱。真得了解脱,什么都没有障碍,自由自在,还我本来面目,我就是我,就是这样。

今天这一段,还是力与命的问题。注意啊,这篇的重点是力与命,力就是佛教的所谓大势至菩萨,时代的趋势,环境的趋势,社会的趋势,这个力量非常大;另一个是命,就是命运。这两样都无法抗拒,力跟命两个比较,究竟是力的本事大,还是命的本事大?中间讨论得很多,却没有办法得一个结论。

一个人要独立而不移,有顶天立地的风范。佛家也是一样,像佛学所讲的释迦牟尼佛,生下来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了一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句话已经脱离了力与命的问题。力与命本来都是人们不能抗拒的,可是学佛的人要解脱,解脱什么呢?就是刚才这一段,做到至人境界,“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脱离了力与命的影响,没有障碍,真正的解脱。

至于伏炼久久,绝后再苏,心死神活,而鼎中之丹圆满,光明塞乎太虚矣。

这一段学佛的朋友要注意,好像道家与佛家不同,其实是一样的。佛在《楞严经》上有几句话,“脱黏内伏”,脱开了,解脱了,“伏归元真”,归到一切都没有了,静下来了,“发本明耀”,才能够明心见性。有些青年同学喜欢参禅,禅宗不是随便谈的,也是要真工夫的,到达这个时候明心见性,自性的曙光才流露出来,也就是道家这一段。

这里所引用的,多半也掺杂了佛家的语句。“伏炼久久”,伏归元真锻炼,所谓锻炼就是修持,再修下去,“绝后再苏”,大死一番,这个阶段人就像死了一样。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闭关,闭关就是任何外缘都断绝了。

“心死神活”,凡夫的妄想心死掉了,一切欲望求名求利的各种心思都没有了,男女饮食这些凡夫俗念,也统统死光了。先天的元神比后天的心神还要灵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就是“心死神活”的情形。

这个时候,我们这个父母所生的躯体当然没有死,但是每个细胞都变化了,整个脱胎换骨,这时的躯体就叫做鼎。“而鼎中之丹圆满,光明塞乎太虚矣。”所谓精气神都改变了,怎么讲法呢?大概就是这样吧!反正我不是神仙,也不知道,只好根据字面来讲。这个所谓“丹”并不是有形的,说它无形嘛,它有这个作用,硬是像有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你说它空啊,它是有!你说它有,它又是空的!这是真实的“丹”的境界,完全圆满了。

“光明塞乎太虚矣”,也不是有相的光明,但是也不是无相的光明,所以一讲空啊有啊都不对了,连老子也讲不清楚,佛也讲不清楚,只好说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最后也只好如此了。这个时候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落到一边都不对;只好说中道,可是你拿到一个中道又错了。

道家说,“若要人不死,先要死个人”,并不是叫你真死,是把念头打死。学佛的人打七,“打得念头死”,念头打死了,“方得法身生”,那个不生不死的法身才起来。

坐亦禅,行亦禅。行住坐卧为人生四大姿态,用功之人,于四大威仪中均在参,无放逸之时。古人云:“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又云:“下得死功夫,方可生佛国。”

故切下功夫,妄念生时“肉包子打狗”--“谁!”即可止。欲得不生不灭,“欲要人不死,须得死个人。”此非教汝自杀,乃教汝打死妄心。高峰向雪岩钦问道,雪岩劈口就说:“谁教汝拖个死尸来?”故此七日须教你做个活死人。

然又不可住于空空洞洞上。连话头亦甩了,须知住在空空洞洞上,犹有境界在,此住在空空洞洞上者又是谁?参!

像我们今天这样参话头,不会有成就,必须把自己弄成一个活死人,不达到这个程度,不算上路。天地间的事,要放下就要不顾一切地放下,譬如我们打禅七,不是也把山下的事放下吗?道理到了,功夫没有到,没有用;功夫到了,道理没有到,也没有用。古人求道,为法忘躯。我们在几十年以后,也要做古人,要留个榜样给后人效法


修行容易,死心难  … …|  王重阳修“活死人墓”的真正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