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晋,他是第一大功臣!

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状态,我们正势如破竹的打的“敌人”节节败退,可是,小伙伴们知道“势如破竹”的来历吗?今天阳阳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势如破竹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晋书·杜预传》中:“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意思大致就是:如今我们士气正盛,兵威大振,就像快刀砍竹子一样,砍断上面几节后,下面的都会顺势而断。

在三国末期,晋武帝司马炎灭蜀,吞魏后,欲统一中原,便邀大臣大殿议事,共商统一大计。众大臣均以为,如今吴国实力尚存,不该贸然进兵,应养精蓄锐,备战待敌。众大臣中,唯杜预与他人想法不一致,他认为应速速攻打吴国,恐迟则生变也。于是,他给司马炎写了一篇奏章,司马炎看后,便叫来自己心腹重臣—张华,张华也同意杜预的观点。于是,统一中原的大战就拉开了帷幕...

三国归晋,他是第一大功臣!

司马炎任杜预为征南大将军,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上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个个英姿飒爽,好似千军万马。结果战争开始的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并且斩了吴国一员大将。

三国归晋,他是第一大功臣!

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此讯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时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

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一举击溃吴国不会再有多大的阻碍了!”最终大军在杜预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三国归晋,他是第一大功臣!

从此势如破竹一词便用来形容势不可挡之势。

我是阳阳,欢迎小伙伴在下面留言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