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可憐天下父母心

讀《傅雷家書》,可憐天下父母心

(80歲的傅聰鋼琴獨奏)


“朝回日日春典衣,每日江頭盡醉歸”,當傅敏也能背出這句詩的時候,正值1954年的春天。上海的春天忽然奇暖,東南風夾雜沙土,像昆明的春。


傅雷陪著兒子傅敏、乾女兒牛恩德一起唸詩,當傅敏背出上面那句詩的時候,傅雷想到了傅聰,併為一週後妻子朱梅馥的生日以及一個月後傅聰的生日感到悲喜交集。


此時的傅聰,離家赴京學習,準備赴波蘭留學。此時的父親傅雷,每天能保持12小時以上的高強度翻譯工作,是知名的翻譯家。


然而,正如傅雷家書中所言:眾神之中,幸運女神最為反覆無常,不懷好意,時常襲人於不備。就在十二年後,1966年的金秋九月,傅雷與妻子留下遺書,雙雙含恨棄世。


彼時的傅聰已入英籍,是世界級鋼琴家,並與英國妻子彌拉有了可愛的兒子凌霄。


讀《傅雷家書》,可憐天下父母心

(傅聰婚禮,左起為傅聰、妻子彌拉、岳父梅紐因)


彼時的父親傅雷,白內障、結膜炎、關節炎、神經衰弱等多病纏身,幾乎不能工作,每次只能看五分鐘的書。且含冤不白,在遺書中自嘲為“來自舊社會的渣滓”、“教育出‘叛徒‘傅聰’的家長”。


讀《傅雷家書》,可憐天下父母心

(傅雷夫婦)


傅雷夫婦離世十五年後,次子傅敏將父母與哥哥的往來書信選編成冊,出版面世。就如之前文章《走出去太遠,別忘了初心》中所言,家書中盡是父母的諄諄教誨,國家榮辱、藝術尊嚴,以及做人的道理和經營生活的細節。


傅雷在家書中談做人、談藝術、談生活、談婚姻、談讀書,展示了傅家門風,真實生動,好看感人。下面我將書中文字片段摘錄,供大家欣賞。


———— 傅雷談做人 ————


人生沒有一樁幸福不要付出代價的,東邊佔了便宜,西邊就得吃虧些。


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顏悅色、一腔熱愛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許多多寶貴的光陰。


一切真實的成就,必有人真正的賞識。


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越是心平氣和,越有成績。時時刻刻要承認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夫,那就不會期待太切,稍不進步就慌亂了。


一個人妨礙別人,不一定是因為本性壞,往往是因為頭腦不清,不知利害輕重。所以你在這方面沒有認清一個人的時候,切忌隨口吐露心腹。


———— 傅雷談藝術 ————


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換言之,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


理想的藝術總是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風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勢所必然的境界。已露出雕琢和斧鑿的痕跡,就變為庸俗的工藝品而不是出於肺腑,發自內心的藝術了。


一切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


———— 傅雷談生活 ————


正規工作是驅除煩惱最有效的靈藥。


生活要過的體面而節儉;要小心而勿小氣;慷慨而勿易於上當;享受生活樂趣,但切勿為滿足一時慾望而過分奢侈,即使當時覺得這種慾念不可或缺也罷。


唯有妥善安排才能不受物質奴役。凡不長於理財的人少有不吃銀錢之苦的。


生活要嚴肅,有規律,有節制;經濟方面要有計劃預算,用錢要適當,總之,行事不可憑衝動,圖一時之快,必須深思熟慮。


預先體會十年二十年以後的感想,往往能夠使人把眼前的艱苦看淡。


———— 傅雷談婚姻 ————


未經世事的少女往往會存一個荒誕的夢想,以為戀愛時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後維持下去。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妄想。


夫婦之間只有徹底諒解,全心包容,經常忍讓,並且感情真摯不渝,對生活有一致的看法,有共同的崇高理想與信念,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平安渡過大大小小的風波,成為琴瑟和諧的終身伴侶。


少女少婦更忌精神上的孤獨。共同的理想、熱情,需要長期不斷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興奮時說幾句空話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經的說大道理,遠不如日常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一言半語來得有效——只要一眼煙雨中處處貫徹你的做人之道和處世的原則。


———— 傅雷談讀書 ————


要有計劃有系統的正規的讀書,不是消閒趨時的讀書。


每天擠出時間,哪怕半小時吧,作為閱讀之用。而閱讀也不宜老揀輕鬆的東西當做消遣,應當每年選定一二部名著用功細讀。


《傅雷家書》中出現的書籍摘錄如下,大家可各取所需:


國內:《人間詞話》、《古詩源選》、《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儒林外史》、《世說新語》、《粉末春秋》


國外:《名利場》、《賽查·皮羅多盛衰記》、《攪水女人》、《藝術哲學》、《約翰·克里斯朵夫》、《名人傳》、《戀愛與犧牲》、《人生五大問題》、《兩個新嫁娘的回憶》、《奧諾麗納》、《幻滅》、《希臘的雕塑》、《鄧肯自傳》、《幸福之路》、《溫德米夫人的扇子》、《高老頭》、《古代音樂家》、《現代音樂家》、《卓別林自傳》。


最後,用傅敏先生的一句話作為結尾:這本家書集獻給一切“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