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零花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必須要有的,雖然孩子小,但是當成長到一定年紀的時候,父母就要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去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如果孩子一直都沒有零花錢,對孩子的成長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要麼讓孩子出現自卑的心理,要麼就容易讓孩子“偷錢”。

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小楊在週日的時候帶7歲的女兒去買菜,在途中女兒看中一個洋娃娃非常想要,小楊看價錢也不貴就給女兒買了,由於對方只收現金,小楊正好零錢夠,就掏出錢包。

小楊打開錢包一看,裡邊的零錢都不見了,只剩下百元,小楊疑惑的說了一句“我記得有30塊錢呀”,女兒一聽這話立馬有些不安,反應大到小楊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小楊並不作聲,回家後才詢問女兒怎麼回事,孩子畢竟還小,媽媽一說就害怕了,女兒哭著說道:“自己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總是沒有錢買吃的,都被小朋友嘲笑好幾次了”。

聽到這個原因後,小楊有些愧疚,但還是先教育了女兒一頓,隨後又真誠的向女兒道了歉,確實女兒7歲了,還沒有零花錢實在有些不妥,是她沒考慮周全。

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其實在孩子上小學,也就是6歲左右的時候,父母就一定要給零花錢了,千萬不能超過6歲,不然父母還沒給孩子零花錢的話,可就真別怪孩子“偷”了。

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孩子偷錢的行為是不好,但父母要是知道孩子為什麼偷的話,可能就會理解了

1. 孩子道德約束感不強

人的理性,自律和道德約束感都是逐漸形成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幾乎是沒有或者是非常弱的,在孩子的思想中所有人都是要圍著自己轉的,因此孩子無法控制自己。

想要的東西立馬就要得到,因此在孩子想要的情況下,就容易因為道德約束感不強,而跟隨本能去“犯錯”。

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2. 孩子需求得不到滿足

6歲左右的孩子基本已經上了小學,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於“購物”是有需求的,並且慾望越來越強烈,達到了還好,要是一直達不到,孩子就容易走偏,去選擇“偷”父母的錢。

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3. 不認為拿父母的錢是“偷”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錢也是自己的,拿了並不代表是偷,孩子也不知道這是錯誤的,當家長髮現孩子有偷拿錢行為的時候,要正確處理與引導,絕對不能過度訓斥或忽視,避免孩子出現自卑或者是養成習慣。

孩子偷錢都是有原因的,父母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偷,只有知道原因了,父母才能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父母該如何給孩子零花錢呢?

1,不要隨便給

對於孩子的零花錢父母不要隨便給,不能說今天心情好,就多給點,明天心情不好,就少給或不給了,父母對於孩子的零花錢要有計劃,最好是定額,每個月或者是每個星期有多少。

不能太多,避免寵壞孩子,以後越要越多,也不能太少,不然孩子在小夥伴面前可能就會抬不起頭來。

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2,不要用錢激勵孩子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用錢去激勵孩子,例如這次考試考進多少名以內,就獎勵多少錢,父母不要給孩子養成這種錯誤的三觀。

不然孩子努力的意義就是為了錢,以後做什麼都會想要用金錢去換,這對孩子的未來是沒有好處的。

孩子超過這年紀,父母要是還沒給零花錢,那可就別怪孩子“偷”了

育兒寄語

關於零花錢的具體數額,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實際情況去考慮,如果孩子是那種花錢手比較大的,那父母可就要收著點了,不然孩子有多少就能花多少,再者就要根據家庭條件,量力而行。

你是在孩子幾歲的時候給孩子零花錢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一些實用和有意義的文章,如果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的問題,歡迎隨時來問,想要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