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苏联迫切地想归还中国百万国土,中国却为何果断拒绝了

我国的国土面积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但其实在一百多年前,我国领土远远不止这么多,只是由于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无法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不得不签订各种割地赔款的条约,导致我国丢失了大量的领土面积,其中侵占我国领土面积最多的国家就是沙俄,它前前后后一共侵占我国多达150万面积的领土,差不多相当于我国现有面积的六分之一之多。

一百年前,苏联迫切地想归还中国百万国土,中国却为何果断拒绝了

但是到了1920年的时候,苏联政府却主动联系中国,表示愿意归还被他们侵占的150万中国领土。按理来说,中国应该欣然接受,并感到高兴才是。但事实上,中国却断然拒绝了,而且即便是时至今日,专家们依然表示当初中国做得对。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苏联会那么好心主动归还中国领土吗?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

在1917年的时候,苏俄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当时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成功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并建立了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这也让原本的反动势力极为愤慨,他们并不服从列宁的领导,反而随时寻找机会进行疯狂的反扑。一时间令苏俄国内大乱,政局不稳,同时也使得苏俄国内人心惶惶,无人有心思去管理被他们侵占的中国领土。

一百年前,苏联迫切地想归还中国百万国土,中国却为何果断拒绝了

而对外呢?由于在此之前,苏俄太过嚣张,到处挑起战争,早就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只是由于苏俄太过强大,其他国家不敢轻易出击而已。如今苏俄国内大乱,正中他们下怀,因此其他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看着苏俄,随时准备出击。在这种情况下,苏俄政府便想到利用中国领土来逼迫中国承认苏联的国家地位。

于是,在1920年的时候,苏俄政府便发表宣言,声称愿意放弃被沙俄侵占的150万中国领土。这句话乍一听,好像是中国占了便宜,但细细品味,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猫腻。因为苏俄在宣言里说的是“放弃”,而不是“归还”,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

一百年前,苏联迫切地想归还中国百万国土,中国却为何果断拒绝了

如果是“归还”。就说明沙俄承认侵占了中国领土,同时这也表示那150万领土本来就是中国的。可是如果说“放弃”,那意思就是说,这150万领土是沙俄的,现在他们不要了,所以中国可以拿回去。这不仅说明苏俄不承认他们的侵略行为,还拿着中国领土来和中国谈判,这让中国如何能够接受呢?

不仅如此,在这场谈判中,苏俄还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中国必须撕毁和其他西方列强签订好的所有条约,才能够和苏俄谈归还领土的事情。不得不说,苏俄还真是够嚣张的,他似乎认定中国必然会答应他的要求,所以才肆无忌惮地开出过分的条件。

一百年前,苏联迫切地想归还中国百万国土,中国却为何果断拒绝了

但事实上,中国根本不可能答应他的这个条件,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时候,只有和其他西方列强交好才能够保住现有的国土。若是一旦和其他国家断交,只和苏联交好,那只会让中国成为众矢之的,毕竟当时日本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我国东北三省,如果答应了苏联的条件,不但无法成功守住那150万的中国领土,可能就连原本的领土也难以保住了。所以我国断然拒绝了苏俄政府提出的这些条件。

一百年前,苏联迫切地想归还中国百万国土,中国却为何果断拒绝了

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也逐渐强大起来,不仅成功守住了我国原本的领土,还不断和其他国家磋商,并成功收复了半个黑瞎子岛,而俄罗斯也表示将会继续归还中国领土。相信随着我国越来越强大,收复回其他丢失的领土也是指日可待的。

插本好书:

我们都知道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让一批国家迅速崛起,美国英国抓住第一次第二次革命,成为了大国,而我国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尾巴,也就是互联网革命,也因此得以迅速发展,那么下一次革命何时到来?

这没人能够预测,但可以知道的是,下一次革命需要的就是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此让孩子在学校里对学习产生兴趣非常重要,我身边经常有朋友抱怨:“孩子其他科都还好,就是数学学得太差”,家长急,孩子也急,其实学习数学也是需要方法的。

寻找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就极为重要,有这么一本书,杨振宁看完后恍然大悟,他对记者说:

“有一位刘熏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的关于智力测试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能让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有如此高的评价的书籍,到底是什么书?这本书叫《给孩子的数学三书》,这三本书分别是《马先生谈算学》《数学趣味》《数学的园地》

一百年前,苏联迫切地想归还中国百万国土,中国却为何果断拒绝了

《马先生谈算学》

这本书中,作者用心举例了一百多道数学题目,主要解决中小学生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数四则的问题,而且举的例子都很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小学生读懂了这本书,中小学80%以上的数学知识就完全吃透了。

一百年前,苏联迫切地想归还中国百万国土,中国却为何果断拒绝了

而第二本《数学趣味》就更有趣了,就连对数学不擅长的画家丰子恺看完后都恍然大悟地说:

我一直没有尝过数学的兴味,一直没有游览过数学的世界,到底是损失!最近给我稍稍补偿这损失的,便是这册书里的几篇文章。我与薰宇相识后,他便做这些文章。他每次发表,我都读,诱我读的,是它们的富有趣味的题材。我常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

注意丰子恺最后说的话,他用的词是“诱进”,一个画家被数学问题不知不觉给吸引住了,可见这是多有趣,这本《数学趣味》用的生活中常见而又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比如书中有这么一个问题:

有一个数,如果三个三个去数它,最后会剩下两个,而五个五个去数它,就会剩下三个,如果七个七个去数它,也会剩下两个,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数是多少?

这个问题或许不难,可如果说得有趣?这本书用一首诗来回答: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