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吴

三国时期的吴也称“东吴”,由于是孙氏政权又称“孙吴”,从229年开始到280年,孙吴在三分天下的局面下存在了51年之久,在这51年时光中,孙吴有成有败,有荣有辱。接下来,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中东吴历史。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吴

帝王序列

此番引用皆为谥号。

1.孝懿王孙钟(孙权追尊)

2.武烈皇帝孙坚(孙权追尊)

3.桓王孙策(孙权追尊)

4.武王孙伯叔(孙宗承奉)

5.大皇帝孙权(222-252年)229年称帝

6.废帝/会稽王孙亮(252-258年)

7.景皇帝孙休(258-264年)

8.文皇帝孙和(孙皓追尊)

9.末帝孙皓(264-280年)

孙家基业

孙坚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吴

孙坚剧照

孙家基业的建立要从孙坚说起。《三国演义》中称他是“江东猛虎”,就足以说明他的勇猛。据记载,他17岁就单挑强盗,名声显赫。

公元172年,会稽的盗贼在句章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而孙坚以郡司马的职位招募了千余人便与州兵合破许昌,被朝廷诏孙坚真除盐渎丞。

公元184年,他加入了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斗,招募千余人,所向无前,大破黄巾军,被封为别部司马。但后来在征战刘表和黄祖的过程中战死,年仅37岁。

孙策

孙坚死后,孙策率领部众投靠袁术,向袁术借兵马攻占了扬州。但后来袁术称帝,孙策便与其决裂,另谋生路。

此后孙策始向江东发展 。他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暂驻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逼降会稽太守王朗。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吴

196年献帝都许以后 ,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自此,东吴的基业便基本稳定下来,但此时,孙策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暗杀,死亡,时年二十六岁,策弟孙权统众。

建立东吴

由于此时,北方的曹魏不断发展起来,东吴不得不积蓄力量与曹操大军对抗。而由于此时刘备无路可走,且决心抗曹,两国便联合起来,完成了史上未见的壮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大破曹军,最终完成了自保,也进一步巩固了基业。

后来的孙权,做了两件事,减弱了北方两大势力的威胁。

第一件事便是,孙权破关羽,占领了荆州,从此限制了蜀国的势力。

第二件事便是,在被魏国封为吴王后,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吴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到现在,东吴已经完全具备与北方抗衡和称帝的实力了。于是在魏皇称帝后,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都武昌(今湖北鄂州),后迁建业(今江苏南京)。

此时,东吴共有两大矛盾:

第一则是东南州郡的山越人,联合曹魏,建立割据政权,寻求扩张。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

第二则是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孙权封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为燕王,吴帝孙权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领兵一万多人,很多金银财宝,试图控制辽东,结果使者被公孙渊斩杀。这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皇位争夺

公元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死亡,孙权便立孙和为太子,不久封孙霸为鲁王,最终引发了“二宫之争”。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吴

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是东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东吴东宫称为"南宫",是发生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

源于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而生的矛盾,及后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而分裂。最终孙和被废而孙霸被赐死,孙权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二宫之争”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最终孙亮做了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驾崩,享年71岁。孙亮继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

后孙峻借诸葛恪征伐淮南失败之事除掉了诸葛恪,执掌了大权。孙峻病死后,他的从弟孙綝掌握了大权,后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改立孙休为帝,不久孙綝又为孙休所杀。从此结束了朝廷命官掌权的时代。

东吴灭亡

公元264年,孙休病死,此时蜀汉亡国,交趾又叛吴降魏,东吴国内形势不稳,需要明君执政。

孙皓一开始还以“仁道”治国,开仓济贫,体恤人民,但由于国弊已久,国力不济,无法挽回。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吴

孙皓

后来的孙皓,开始残暴不堪,导致东吴的衰退加剧,幸亏有陆抗、陆凯等大臣的全力支持才让东吴苟延残喘。

陆抗死后,公元280年,在晋军王浑、杜预、王浚和贾充等人的进攻下,东吴就此亡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