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龍形玉佩(上)

導讀

龍是中華先民所崇拜的圖騰之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中國人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的起源同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肇始緊密相關。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遼寧阜新查海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華夏民族塑造的石塊堆塑的龍形,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遺址中就有精美無比的玉豬龍文物大量出土。龍文化一出現,就同玉器的製作結合在一起,龍和玉共同成為華夏民族的崇拜物。

賞龍形玉佩(上)

對龍的崇拜,可以看作是對一種精神的崇拜;對玉的崇拜,不但是一種物質的崇拜,也是精神的崇拜。在夏、商、周時玉又被賦予宗法禮制的意味和傳統道德的表現,相傳帶玉佩可“益人性靈,能辟邪惡”。一個民族同時崇拜龍和玉,而且數千年不間斷,在人類發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在周原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各式各樣的玉龍形象的佩飾,有圓雕的、平雕的、龍鳳合雕的、人龍合雕的等等。現就擇其造型生動的介紹如下,供大家賞析。

玉龍(圖1) 通長3.6釐米,重9.8克。乳白色玉,半透明,通體磨光,圓雕。龍呈卷體翹尾騰躍狀,圓眼,上唇外翻,翹鼻,下唇回捲,口部兩面對鑽一圓孔,頭上有鈍角。全身陰刻雲紋,採用細線直刻和外側線斜刻的技法。造型生動,線條流暢,雕琢精勁,有騰雲飛身之感,是西周圓雕玉龍之中的精品。

賞龍形玉佩(上)

圖1 玉龍

交體龍紋玉飾(圖2) 高4.2釐米,直徑5.4釐米,孔徑2.5釐米,重147克。漢白玉,呈鼓形,中間有一圓洞,上雕兩組體軀交纏的高浮雕龍紋,龍頭部均為正面形象,一條向上,另一條則朝下以精湛高超的雕刻技藝將這件高浮雕龍飾品以獨特的形式,表現得活靈活現。

賞龍形玉佩(上)

圖2 交體龍紋玉飾

張口銜尾玉龍佩(圖3) 直徑4.3釐米,厚0.2釐米。灰白色,圓形扁平體,龍體捲曲,張口銜尾,兩面均以勻稱的陰線雕出龍之單線“臣”字目、三角雲紋狀角、身紋及足爪。龍上下顎均向外翻卷,線條剛勁有力。

賞龍形玉佩(上)

圖3 張口銜尾玉龍佩

龍紋玉刀佩(圖4) 通高6釐米,最寬處2.5釐米,厚0.4釐米,重10.5克。灰黃色,不透明,兩面光滑,上部呈刀形,下端較大,一側形狀如同一噴水的象鼻,稍靠內鑽一圓孔。橢圓形眼,且頭上有云紋耳,張口吐長舌,捲上唇,翹鼻,體軀縮小為回捲的龍紋。

賞龍形玉佩(上)

圖4 龍紋玉刀佩

龍首形玉匕(圖5) 通高8釐米,最寬處2.3釐米,厚0.2釐米,重11.7克。兩件形制大小均相同。青白玉,半透明,通體磨光,上端恰似一張口翹鼻的龍頭,中間為扁平長方形,下端為斜刃刀形,刃部鋒利,龍頭角上鑽一小圓孔,可穿系。

賞龍形玉佩(上)

圖5 龍首形玉匕


後續文章中繼續介紹古玉相關內容,幫大家更好的學習,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