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遠嫁的女兒,都是父母丟失的孩子”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就是那個遠嫁的女兒。

與其說自己這個遠嫁的女兒是被父母弄“丟”了,倒不如說自己弄“丟”了他們。

我的婆家距離孃家有七百公里,雖然這些年交通很方便,但嫁到外省總還是感覺孃家再溫暖,是怎麼也沒辦法越過這距離的。

剛開始戀愛時,愛情至上,那管親愛的他是哪裡人,是哪個省,更是聽不進老人說的那些女孩子不要嫁太遠、離開孃家沒依沒靠之類的話;即使是在新婚前幾年,對這距離也是沒什麼感覺的,一方面是小家的幸福完全淹沒了自己,一方面是柴米油鹽的日子還沒新鮮夠呢,一來二去也沖淡了鄉愁。

隨著日子越過越久,想家的心思就越來越濃。身在異鄉,遠離孃家的孤獨感時常伴隨自己,這感覺,就真的感覺自己是一個被父母放飛的風箏,獨自漂浮。開心時候來不及分享,不開心時候也不敢講,怕孃家人擔心,那麼遠,他們顧及不到,反倒給他們增添煩惱。

久而久之,孃家的生活我瞭解的越來越少,我的生活他們也是幾乎不瞭解的。

遠嫁的女兒,比其他的女孩子更要努力自強的生活,多愛惜自己,為了父母少一些擔憂,也為了無悔自己的選擇。

倘若您還是未嫁的女孩子,在兼顧愛情的同時,不妨離父母近一點,陪他們渡過這悠悠歲月,也讓自己的心永遠是暖暖的。



薇薇安vivian1126


我大侄兒娶了媳婦兒,就是離我們家鄉有1000多公里之外的一個城市的女孩兒。我到現在還記得我大侄兒和這個侄兒媳婦兒兩個人是大學認識的,認識了以後大侄兒分到我們這個地區的政府當了一名公務員,我的這個侄兒媳婦兒也考到了我們當地的一個學校當老師。兩個人結婚的那會兒,我侄媳婦兒的父母哭得像個淚人似的,他們一再叮囑自己的姑爺兒一定要照顧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替他們照顧關愛好自己的女兒。同樣是為人父母,當時我的內心也特別的酸楚,真是可憐天下父母親。這真的就有一種賣兒賣女的心吶,總之這種場面不好受,總之就好像是女兒要赴刑場一樣的難受。


因此這種感覺特別的讓父母們心如刀割。所以說我勸那些娶了外地媳婦的新郎,一定要好好的照顧好自己的妻子,別讓自己的妻子受委屈,人家拋開父母拋開自己思念的家鄉跟你來到這裡,你要好好的對待,這才是正確的。


伊春美食美客


首先必須說,我不認同。


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和孩子的關係?

為什麼要孩子?

之前看過一句話特別好,但是隻記得大意了: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

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從一個軟軟的小生命,慢慢長大,感受到她從孕育到哭著面對這個世界,感受她慢慢睜開眼睛,吸第一口奶水,感受到一天天的變化。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我們不要只是記得每晚換尿布、餵奶,照顧生病的寶寶的那些辛苦,我們該記得的是她對你的微笑,她帶給你的快樂,她第一次叫你,她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上幼兒園,小學,中學,我們該感恩陪她走過了這些歷程,即使有心酸,辛苦,但是也有快樂,歡笑。


這就是要孩子的意義,不是養兒防老,無需要求回報。

孩子是什麼?

我們應該明白,孩子並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生命確實是父母給的,但是生命更要由她自己掌握,因為她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我們的孩子。

所以,不要讓她們活成我們的延續,我們的影子,她們有自己的路要走,她們有自己的夢想,她們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她們有權利去遠方,有權利去追夢,有權利和自己的愛人生活在一起。

而我們為人父母,只需要在心裡祝福她們,惦念著她們,關心著她們,就好了。

孩子終究是會長大的,到時候請微笑著放手,知道你有些不捨,有些傷感,但是都請別拉著不放。給孩子一個自由飛翔的機會,讓她們去自己完善自己的生命長度和寬度吧。



心樂集


認同,遠嫁的女兒差不多算丟失了。

我也是遠嫁,我是貴州嫁到四川。當時我爺爺聽說我要嫁到外地去,我爺爺就說了一句話:這個姑娘算是白生了。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有點生氣,怎麼能這樣說呢。直到今年我姐回家待產生二胎,我終於有點明白了,確實是這樣。我姐是嫁到本地,回家都是比較近的,就像我姐回家,大著肚子也是想回孃家就回了,還可以在我爸媽他們忙的時候回去幫個忙,而我呢,回去一趟都要準備幾天,大包小包的,一去一回又要好幾天,很不方便。

我姐生頭胎的時候,我媽忙上忙下的,這也買那也買的。而我生孩子的時候,我媽就給點錢,不是說這樣有區別對待,而是,太遠了,根本沒辦法,想忙也忙不上。我寶寶一歲了,我爸到現在也沒有見到過寶寶,只在手機上見過,我媽也就我生的時候見過。說句不好聽的,我寶寶被別人抱到他們面前,他們都不一定認識這是他們的外孫。

遠嫁的女兒真的是父母丟失的孩子,這與真正丟失的區別就在於知道她在什麼地方,卻一樣見不到面。遠嫁女在婆家有什麼不習慣的,有什麼矛盾時,父母也會說這是你的選擇,我們也幫不到你,或者說勸你忍忍算了。遠嫁的女兒真的是嫁出去了就潑出去了,父母知道她在哪裡卻不知道她到底過得好不好。

遠嫁的姑娘是父母丟失的孩子,沒了陪伴,少了感情,多了牽掛。



小螞蟻書書


遠嫁的女兒,都是父母丟失的孩子,那是以前,舊時代無奈的事情。新時代,哪怕是飄洋過海,遠嫁的女兒,都是父母手心的寶。

說到親情,想起了我的祖奶奶。

祖奶奶(我爺爺的母親,我父親的奶奶,鄉音我應該叫老嫣)給我兒時最深刻的記憶是一頭雪一樣的銀髮,一雙纏過足的三寸金蓮,一根曲棍球樣的柺杖。

祖奶奶一生為善,生了一個兒子三個女兒,在我記事的時候起,大姑奶奶和二姑奶奶就是一個傳說,只是聽說大姑奶奶遠嫁在益陽,二姑奶奶遠嫁在城步。在我的兒時認識裡,這兩個地方有著遙不可及的距離,存在於地球的另一邊,偶爾兩個奶奶會寄回來幾包乾荔枝,從荔枝透過心頭的甜蜜裡,感受到了遙遠的地方,我有兩個親人。

祖奶奶八十多歲的時候,大姑奶奶和二姑奶奶竟然同時回來給祖奶奶祝壽,我看到的,兩位姑奶奶也白髮蒼蒼,雙雙跪在祖奶奶面前,失聲痛哭,嗚咽中我能聽清的,是那“我的苦命的娘”幾個字。

住了一個多星期,大姑奶奶和二姑奶奶都得回去,臨別時對著祖奶奶長跪不起,所有的人都哭了,因為誰都知道,這一別,就是一生。

祖奶奶在九十三歲,我讀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去世了。臨走的時候,唸叨著未見親人的名字。

貧困的年代,悽苦的親情。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掏出手機,導航了一下,益陽、城步不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

科技拉短了距離,發展增進了血濃於水的親情,那個苦情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只要心是近的,再遠的距離都是短的!





菩提樹下210702711


遠嫁的女兒,都是父母丟失的孩子。想必很多認都是認可的,要不也不會這樣說,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事例。說說自己身邊的兩個案例吧。

一個是我們工作單位的。一個位老領導,只有一個獨生女,前幾年留學後嫁到歐洲去了,幾年才能回來一次。那個時候我剛到單位上班,老領導就經常喊我們幾個年輕人到他家去玩,在交談中明顯感受到他的落寂和孤獨,而且對未來也是有種不安的感覺,雖然當時他還很健康。

估計以後老了之後想要女兒回到身邊照顧或者探望都不是那麼容易。

另一個是自己家族一個表妹。遠嫁幾千裡的外地,出嫁十幾年了,除了父母去過他們家一次之外,兄弟姐妹都沒去過,而且她有什麼苦惱都只能瞞在心裡。

後來家裡人聽說她在婆家不受待見,一個人在外打工養活一大家子,而且還沒法訴說心中的苦悶。父母知道了也只能暗自擔心和難過。

每當過年過節,嫁的比較近的女兒都回孃家時,那個親戚兩夫妻就會默默看著別人家的女兒帶著女婿回來“年檢”,而他們家卻冷冷清清。

別說有錢沒錢,有錢的話估計在經濟上會好一點,有時間還能回家看看;如果經濟狀況不是很寬裕,那麼遠嫁之後,回家就成了一種奢望。

所以遠嫁的女兒,有時真的就像父母丟掉的孩子,父母難以享受天倫之樂,女兒也難以盡孝。不喜勿噴,現實如此!



重頭邁杜哥


“遠嫁的女兒,都是父母丟失的孩子”,這話說得真有過頭了,怎麼樣都好,不就是嫁遠了一點嘛,也不能說就是父母丟棄了孩子。所以,對這種觀點,我基本上不認同的。

不過巧是是,我還真有一個女兒,而且,就這個問題,還真跟自己的愛人討論過好幾次。我的想法一直是,兒子可以走遠一些,兒女就還是留在自己身邊比較好。只是,世上之事,往往都是事與願違的。

記得幾年前,兒子要出國讀碩士。我就跟兒子說,你走吧,走得越遠越好。好男兒志在四方,天南地北,不管多遠,只要是自己願意安身、喜歡安身的地方都成。

兒子也認同父親的想法,開始磨拳霍霍,內心裡還是很有出去闖蕩一番的意願的。後來也還真出去了。

只是,令人忍俊不禁的是,錄取他的大學是好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單裡也能打到二十幾位,去到的地方也是好地方,世界級的國際大都市。

可要說距離,那就真沒法說了,與大陸近得不能再近的香港。若是從深圳過去,就隔了一條深圳河、一道鐵絲網。拿著通行證,一天可以幾個來回。

兒女會不會這樣呢?我倒是但願的。甚至在我心裡,女兒最好就在國內選一所好點的大學讀吧。畢業了,回到我們居住的城市,找一份安定點的工作,再找個如意郎君,有個自己溫暖的家,然後有了自己的寶寶,一邊還是爸爸媽媽的小女兒,一邊做著自己的小媽媽。

有事了,爸爸媽媽可以過去搭把手,不會讓女兒那麼的手足無措;若是爸爸媽媽想兒女們了,一個電話,晚飯時,帶著丈夫、孩子就回到了爸媽的餐桌旁。

一切都那麼溫馨、美好。

但我深知,世上的一切,多數往往都是事與願違的。就像我對兒子的想法一樣。

說不定哪一天,一個不留神,女兒就抖著錄取通知單跟爸媽說,我要去歐洲啦,我要去北美啦。甚至,可能是去更遠、更遠的南美啦。

這些年,我心裡偶爾總會時不時地有點擔心起來。總擔心這一情況會變成現實,擔心這一天真會到來。

所以,我現在經常會抱著自己的女兒說,爸爸的寶貝咋一下就長這麼大了呢?別長了、可別長了,再長可就比爸爸還高了。

女兒一臉的不高興,爸爸,你沒有多高好不好,你就想自己的女兒長像得個矮敦子?

女兒當然是不知道父親的心思的。不過,不知道也好,就讓它成為爸媽心底的秘密吧。


深秋曲豆


遠嫁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可以榮歸故里,賭輸了難免流浪天涯。

一、為什麼是"豪賭"?

1、賭人生。路漫漫其修遠兮,人生難免會路途坎坷、荊棘叢生,也可能遍佈陷阱、禍不單行,遠嫁的女兒失去家鄉的人脈,失去家庭的支持,失去親戚朋友的援助,可以支撐多久,能夠前行多遠?只能祈禱“福大命大”,“一路平安”。

2、賭天恩。父母含辛茹苦養育二十幾年,遠嫁的女兒也許再難聚首,從此陪不了幾十天,何以盡孝?父母擔驚受怕,臥床不起、茶水不擠的時候,何以頤養天年?可謂難於上青天。

3、賭婚姻。婚姻是座圍城,愛的激情總會消退,當婚姻不敵油鹽醬醋的時候,需要很多資源與力量去平衡,遠嫁的女兒孤身一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在無助無援的時候,很無奈、很絕望、很淒涼!

二、遠嫁的女兒幸福的必要條件:

1、自己有權有錢有超能力,可以遊刃有餘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2、智商情商逆境商三商奇高,為人處世高人一籌。

3、原生家庭社會地位高、經濟實力強,無需兒女援助照顧。

4、夫家家風特別好、家人素質特別高、丈夫特別優秀。

三、遠嫁女兒的隱患與風險

因為個體素質、路途遙遠、生活羈絆、交通問題、經濟原因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如下可能發生的風險。

1、失去原生家庭的依靠和依賴。

2、失去父愛與母愛。

3、失去親戚朋友的支持和援助。

4、失去骨柔親情的照顧。

5、失去膝前孝敬父母的機會。

6、失去家鄉的人脈資源。

7、失去將來能夠利用的各種物質資源。

遠嫁的女兒在無助無奈的時候,陌生的土地上,沒有朋友可以傾訴,沒有家人可以依靠。有苦無人說,只能自己吞下;有冤無處訴,只能自己憋屈;有淚不能流,只能偷著哭泣;想笑都不敢,必須含蓄內斂......。

父母在遙遠的家鄉常常抹眼淚,當初捨不得女兒離家遠,擔心反覆折騰,現在有一丁點事,也沒法庇護照應。逢年過節家家都是歡聲笑語,老兩口卻孤燈獨影、長夜不眠;為了遠嫁女兒的事情難免磕磕碰碰,有了三病兩痛,只能彼此攙扶;好不容易抓了把藥,還未服用,又記掛女兒急著視頻,上氣不接下氣地嘮著。

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誰不拿命去寵。遠嫁的姑娘,永遠是父母心口上的痛,是一輩子牽掛,不死就放不下。如果遠嫁女兒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女兒悔不當初、抱憾終身,老父老母只能捶胸頓足,熬不過了,甚至一命嗚呼,永不再見!

朱自清說:“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父母深情的凝望與思念,怎不叫人牽腸掛肚,對於遠嫁的女兒怎“一個愁子了得?”,“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又能如何?!

遠嫁的姑娘撿了此時的愛情,丟了永遠的親情,好像是父母走丟的孩子,一朝說了再見,真不知道哪那哪月還能再次相見;如果遠嫁女兒再把愛情丟了,但願父母尚在,“女兒回家吧”,家是療傷的最佳去處,也是唯一去處。


烽火知了


我認同。隨著時間的流逝,遠嫁的女兒漸漸淡出生活,只能靠思念安慰自己,就像丟了的孩子,雖然揪心,但這是不爭的事實。

那年,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帶著靈魂去流浪

姑姑去世的早,姑父經人撮合又找了一個老伴。表姐一直沉湎於失去姑姑的痛苦,感覺姑姑屍骨未寒,姑父找老伴的事與她而言接受不了,在和姑父大吵一頓後離家而去。

表姐離開後,音訊全無,我們動用所有精力到處打聽,最終也沒有消息,慢慢地,大家懷著悲痛的心情承認了這個事實。表姐還有個小兩歲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表哥,表哥不甘心,初三沒畢業就輟學,到處瘋狂的去尋找姐姐。

好多年過去了,表哥也成家了,找姐姐的步伐從來沒停過。某一年,父親跟我說,你姐姐回來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愣住了。因為表姐和姑父的關係,那晚在我們家設宴款待的他們。表姐帶著表姐夫,還有一個女兒,從黑龍江那冰天雪地來到了孔孟之地的故鄉。歲月早已磨去了表姐的青澀,表姐表情平靜,看不出內心的波瀾。

那是一個下雪的晚上,表哥帶著表嫂,還有他的兒子一起來了,見了表姐後,說了聲:“姐,你回來了。”

那晚,表哥喝了不少酒,把碗碟全砸了,一個人跑出去在外面待了大半夜......

從那以後,他們的關係慢慢緩和了,姑父也早就離了婚,煢然一身,在後悔中消磨了這麼多年。表姐在家呆了一個月,離開了家鄉,又回到了東北。

路程太遠,遙寄思念,總想好好看著她,可表姐有家有業,黑龍江已經成了她的第二個故鄉,回不來了。

最痛苦的事情就是離別

每年除夕,是我和愛人必回遠在300公里外的老家的日子。岳父岳母七十多歲了,比我父母大很多,所以每年過節我們儘可能的去愛人的老家過年。愛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深得岳父疼愛,每次回去,岳父就像老頑童一樣,和愛人有說不完的話題。

過完節回家的時候,車上裝滿了岳父岳母塞得大包小包,走的時候,沒看到岳父出來,岳母輕輕的說:“你爸看你們走了難受,不想出來送你們了。”我們無奈的回頭望了望家裡,看著站在大門邊上揮手再見的岳母,心情沉重的離開了。

有生之年,希望能多回去看看老人,不讓他們的愛被辜負。


深沉的海


唉,真的是這樣。一朋友的女兒,那是真的爭氣,完全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重點高中畢業應屆復旦然後美國的一個什麼重點大學讀研考博,父母的臉面上金光閃閃,讓我們這些人是羨慕嫉妒恨呀。畢業後在谷歌工作,中科院邀請也沒回來,再後來美國結婚生子,丈夫是同學中國人。生孩子的時候父母去了,不久簽證到期了就回國了,現在有一年多了吧,也沒再去。我都替媽媽想的慌。不知她的媽媽想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