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崆峒书生读历史|第001回,4500余字

导语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

既是冶河背水一战的天才,又是平定北方五国的能臣;

既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总导演,又是策划“十面埋伏”决胜霸王的指挥官;

既是高祖提名的“汉初三杰”之一,又是后世供奉的“兵仙”“帅神”。

此人便是淮阴侯,韩信。

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翻开楚汉那段传奇的历史,韩信的名字会跃然纸上,在这段短暂又精彩的浓缩史中,韩信的戏份很重,重到有些抢戏。

拥山截水,虚实难测,韩信的用兵才能令人拍案叫绝,但他悲惨的政治命运,古往今来有引发无数叹息。

千年之后,我们不禁要问:韩信之死,到底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韩信的绝世功勋

关于韩信的祖上资料,似乎无从考证,也许吕后做事太过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任何可寻之际。《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能得知的讯息是,韩王室后裔、胯下钻裆人、阿姨救济汉,加上桥头给大爷捡鞋、学兵法,这就是我们能了解到关于他的全部内容。我们更多得到的是他辉煌的军旅生涯。

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 无聊的楚军之旅

按钻裆和被人接济的说法,韩信如果生在治世,绝对会成为街头乞丐甚至饿死在街头都没人发觉,除了排兵布阵他貌似一无是处。幸运的是,楚汉终归是适合英雄的乱世,当项梁统兵北上时,韩信踊跃参军,成为楚军的一员。

项梁定陶战死后,韩信就跟了项羽,做执戟郎中。虽然离这位霸王近,但两人的用兵理念差距实在太大,这让韩信在楚军的阵营里过得空虚又无聊。

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项羽是个自带杀神体系的人,他拿起武器就会所向披靡;而韩信是个善用兵法的人,他从兵书上获得的排兵布阵与出其不意,都需要通过军阵实现。这也许是楚汉时期两个大神之间最大的区别。

鸿门宴上的刘邦虽狼狈,但这却成了刘邦最好的演出,因为他对韩信产生了吸引力,项羽分封天下以后,尽管汉军烧了栈道,但韩信依然不辞辛劳投奔了刘邦。

  • 定三秦

来到汉营的韩信并没有一帆风顺的当上将军,因为有个人不待见他,刘邦。在刘邦的眼里,韩信的能力就是个仓库管理员,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才极不情愿的拜韩信为大将军。而随后韩信的治军方法与用兵策略,才慢慢提起刘邦的兴趣。

当然,这里我们还要提及一个人,他对韩信有知遇之恩,此人就是萧何。萧何对刘邦的意义不用多言,虽然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历史一叹,但从刘邦入咸阳奔向后宫,萧何悄悄搬走大秦治国典籍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个人的不凡,韩信乃至于刘邦能征战天下,粮草供给,无一不是萧何的功劳。世人称赞韩信的才能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其实萧何治邦,何曾不是多多益善?

话说韩信拜将后的考核战,就是出汉中,面对关中的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人,韩信用多重疑兵为诱饵,最终率兵突出,而且兵锋直指章邯,让三秦根本措手不及,等看懂战局早已首尾不能相顾。

韩信出汉中一战的精妙远远不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几个字所能概括的,但世人留给他用兵的第一印象已经哗然。

出汉中一战,刘邦开始信心大增,因为他看到,自己不仅有张良、萧何这样的能臣,有樊哙、灌英这样的良将,更惊喜的是,上天给他送来了韩信这样的天才!

  • 平五国

如果说出汉中是牛刀小试,那韩信平定北方五国,才是真正的不世之功。秦为了东进统一,历代君臣努力了不下百年才平定北方之国,而韩信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要么说此为是不世之功。

第一站,攻魏。

现在来看,韩信灭魏国的策略,与出汉中如出一辙,或者说出汉中的升级版,对能渡江的龙门、蒲津、风陵三个渡口,魏国举棋不定,而韩信则故意设疑兵在蒲津渡口,而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

出其不意的渡河打了魏军一个收尾不能相顾,魏军大败,魏国定。

第二站,阻代。

韩信击败魏国后,没有着急赴荥阳与刘邦回合,而让刘邦再调兵三万,继续平定北方。

巧的是,代国国相听说魏国战事,急忙率兵南下支援,不料遇上已经平定魏国的韩信,加上刘邦的三万增兵,韩信以多胜少轻松拿下代国,代国定。

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第三站,灭赵。

灭赵一战,堪称千古经典,因为这一战,闻名的“背水一战”就此诞生。韩信命先头部队背水列阵,后进部队变前阵,赵军二十万潮水一般涌来,才有了韩信背水一战的奋力呐喊,千古留名,赵国二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四散奔逃,赵国定。

第四站,降燕。

赵国一灭,燕国闻风丧胆,在说客的作用下,燕国最终不攻自破,成功降服,韩信再下一国,燕国定。

第五站,袭齐。

灭赵之后,韩信修整军队,随后乘机东渡平原津,把齐国军队逼到了东南。随后,项羽麾下大将龙且北上支援组成齐楚联队,韩信用潍水之便,齐楚联队被拦截成两截,齐楚联队再遭大败,齐国定。

  • 灭霸王

平定北方五国后,韩信被刘邦坐封齐王。随后,在刘邦的召唤下,韩信、彭越、刘邦、英布发动了对项羽的最后一战。

最后一战的功劳属于谁?当然还是韩信。

大战在即,刘邦心里太清楚自己的能力,就像他和韩信谈及的二人用兵数量那样,刘邦统兵最多十万(个人觉得十万都有些夸大刘邦的能力),而韩信用兵,则是多多益善。

关于对西楚霸王的最后一战,《史记》中描写不多,但熟悉的是,韩信依然实行包围战术,这一点与白起很像,白起善打围歼战,而韩信这回正是借自己兵多的优势,重重包围霸王,上演“十面埋伏”的戏码。

最终,被“十面埋伏”的项羽听见四面楚歌后,虽突围数次,但最终以乌江自刎悲情落幕。

自此,韩信终成不世之功,也正因这不世之功,功高震主,才拉开了悲催的政治生涯。

韩信的落幕悲歌

灭了霸王之后,刘邦称帝,并分封诸王,韩信封楚王。

韩信因私藏项羽帐下的钟离昧,刘邦名为出巡,视为检查,最终韩信逼死钟离昧后携人头见刘邦,但依然没有换取刘邦的信任,也正因为这件事,韩信差点被杀,众人求情,韩信的楚王才被贬,封淮阴侯,不仅摘王封侯,还被带入长安,名为入朝,实为软禁。

前197年,陈豨起兵造反,刘邦带兵平反,吕雉在长安用计策让萧何带韩信入宫,随后韩信被杀。

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一代兵仙,就此悲情落幕。

韩信错过的自立良机

韩信不能善终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跟了刘邦,就要以悲收场;有人说意图谋反,注定要以失败告终;也有人说,功高震主,注定不能善终。

如果说韩信最终在长安与陈豨勾结谋反是形势所迫,从他从军开始,其实有几回自立的绝佳机会:

第一回,封齐王。

刘邦封韩信齐王以后,韩信从兵力、地域都有优势,而且当时的天下形势已经相当明朗,刘邦项羽对峙,配合英布与彭越的助攻,双方谁也不能攻下,而韩信无疑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最强X因素。

这个因素不仅韩信自己明白,谋士蒯通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屡屡谏言,从优势到劣势,面面讲到;在楚汉决战之前,项羽也派说客前往。这次历史的时机,是上天赐予韩信自立的绝佳机会。

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但韩信最终选择了刘邦,击败项羽,也错失了自立的第一次良机。

第二回,封楚王。

在刘邦分封的诸王当中,韩信注定是刘邦最忌惮的一个,因为他太厉害。

在项羽的眼中,刘邦是不值得做对手的弱者,项羽从来都瞧不起刘邦,如若不是这个自信,鸿门宴上项羽说破天也不会放走刘邦。也正因这个缘故,项羽是刘邦一生中最可怕的对手。

而韩信却是一个能消灭霸王的人,在楚汉风云变幻的这段历史中,韩信成为唯一一个可以和项羽扳手腕的存在,这注定继项羽之后,刘邦一定不会放松对韩信的提防。

韩信做楚王时最大的错误,就是犹豫,明知刘邦如此提防自己,还能犯私藏钟离昧这样的错误。

读楚汉历史我们发现,韩信只要手上有兵,能建立什么样的功勋便不可估量,如果封楚王时韩信起兵与刘邦对峙,虽然说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更多的可能会选择韩信。

然历史就是历史,无论成与败都已尘埃落定,韩信没有做个让刘邦放心的楚王,也没有做个起兵谋天下的楚王,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时,刘邦便出手了,摘了楚王,由王贬侯。


自此,韩信失去了自立的两次绝佳机会。

第三回,反长安。

韩信第三次自立的机会是从长安谋反,当然按照他之前与陈豨的计划,陈豨在代国起兵,他在长安做内应。从当时的时局来说,这是最糟糕的选择,但从内而外的谋划来说,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必败的选择,因为韩信依然有成功的可能,毕竟此时刘邦已带兵平叛,长安城属实能人不多。

可历史的精妙往往让人咂舌,就像刘邦无论如何凶险,都能从项羽手下溜走,而项羽永远不会逃跑,唯独在垓下逃过一回,还被一个农民指进泥滩地。

韩信的不幸就在于,刘邦有个可以和后世武则天旗鼓相当的皇后,吕雉。

吕雉的敏锐嗅觉,和利用萧何调动韩信的手法堪称一绝。

至此,韩信失去了翻盘的最终机会,“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哀叹也尘埃落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背水一战”的千古佳话也注定蒙上悲情色彩。

韩信迟缓的政治嗅觉

韩信在被刘邦拜将时,就分析过刘邦与项羽的区别,项羽“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而刘邦却被韩信贴上了“爱民”“和善”的标签。可他何曾想过,他没有萧何与刘邦那样的同城之交,没有樊哙与刘邦那样的姐妹之妻,没有张良与刘邦那样的相授之情,他对刘邦,除了功,剩下的全是被提防。

而韩信想起刘邦,时刻念及的是他拜将的知遇之恩,而从来不会想到刘邦也需要韩信这样一个能帮他出汉中、败霸王、定天下的人,细品发现,其实刘邦有几个信号很明确的在提醒韩信,只是他未察觉。

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第一回,赵地夺权。

韩信平了燕赵地区之后,刘邦搞了一次突袭,这次突袭让韩信手足无措,甚至韩信在梦中时刘邦早已来到军中,由于韩信拿下燕赵,手中的兵源实力和人数大大提升,刘邦对韩信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一部分随他南下,一部分留给韩信继续东进伐齐。

第二回,怒封齐王。

韩信拿下齐国后,给刘邦修书一封,书中称齐国刚定,民心不稳,可否封自己为假齐王,以安定齐国。刘邦见书大怒,可身边谋士即刻提醒,刘邦何许人也,随机假笑,并大度的封韩信齐王。

第三回,战后收印。

楚汉最终决战打的轰轰烈烈,最终刘邦获胜,项羽兵败身死。但我们不能忽略的两个细节:第一,这一仗完全由韩信指挥 ;第二,打败项羽后,刘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韩信手中收走兵符。

韩信的用兵天赋太强,强到让人感觉他像天神降临;但他的政治嗅觉太过于迟钝,迟钝到让人为他那拥有过人的军事才能而不能善终而深深惋惜。

结语

历史不容假设也不容易选择,无论如何,兵仙韩信没能善终。

纵观韩信峥嵘的一生,再看他的悲怆落幕,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到底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韩信无二的军事天赋让韩信在思考政治前途与命运抉择时往往处于不成熟状态,当天赐良机和谋士蒯通的指点同时降临在他面前时,他依然无动于衷的遵循“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交出了“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的拒绝严词,直到命运的厄难临近时,也许他才想起伍子胥、范蠡的前车之鉴,他才想起自己说过的“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的恐怖预言,而自己败项羽、项羽败刘邦、刘邦拿自己仿佛一个天然浑成的相克连环链。

历史的巨轮从来不会停歇,留给他的,只有一声叹息,和无尽的峥嵘回忆。

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说明

1.文中主要史料来自《史记》,部分来自网络搜索整合;

2.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说法不一,个人觉得还是谋反的成份大一些;

3.由于对韩信的惋惜,本文只代表崆峒书生个人观点,不针对任何人和事;

韩信之死:是“兔死狗烹”的魔咒,还是“物物相尅”的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