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兵變”宇文化及縊殺隋煬帝的始末

前言


大業十四年(618)三月十一日,楊廣在江都被殺,享年五十歲。殺死他的正是他最為信任的也是帝國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驍果軍,史稱“江都兵變”。

江都兵變

大業十四年(618 年)三月十日,是隋朝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日子之一。這天天象異常,白天颳起大風,天色陰暗,白晝如同黃昏。當天晚上,元禮、裴虔通在皇宮殿閣值班,負責殿內安全,唐奉義負責城門安全,這幾個人都是造反團伙成員。三更時分,司馬德勘在東城集結士兵數萬人,燃起火把,跟城外部隊互相呼應。

楊廣在宮中看到了火光,而且聽到了外面的喧譁,問發生什麼事,裴乾通說:“草料庫失火,士兵正會同城外的人撲救。”當時宮內跟外界隔絕,楊廣就相信了。

城內已是一團亂,四處都有士兵行動。燕王楊倓(楊廣的孫子)發覺情勢不對,假稱生病,深夜要求進宮,被裴虔通等人逮捕囚禁。

三月十一日凌晨,司馬德勘把軍隊交給裴虔通,替換掉了宮城各門衛士。裴虔通率兵進入成象殿,殺掉非造反團成員獨孤盛將軍,下令關閉所有城門,只開東門,驅逐殿內所有禁衛軍軍士。軍士們發現情形不對,紛紛扔下武器逃走。

宮內已都換成了自己人,司馬德勘即率軍從玄武門進入宮城。楊廣聽到政變的消息,換了衣服逃到西閣。裴虔通跟元禮騎馬闖進永,問:“陛下在哪裡?”有宮女出來指了指西閣,校尉令狐行拔刀直進,衝到門外,楊廣隔著窗子問:“你是不是要殺我?”令狐行說:“不敢,只是打算請您西返。

“江都兵變”宇文化及縊殺隋煬帝的始末

楊廣走下閣樓,看到了裴虔通—— 這是他當晉王時候的老親信,沒想到如今成了敵人。楊廣很是訝異,問:“你難道不是我的故人嗎?有什麼怨恨,竟然要謀反?”裴虔通說:“臣不敢反,只是將士們想回家鄉,請您回京而已。”天亮之後,造反團派騎兵去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不知事情發展得怎樣,害怕得抖成一團,說不出話。有人來晉見,他也只是低著頭,不斷說“罪過”。等被接到宮城,司馬德勘把宇文化及引到金鑾殿,尊稱他為“丞相”。

西閣中,裴虔通對楊廣說:“文武百官都在金鑾殿,陛下必須親自出去慰勞。”說罷把自己所騎的馬拉過來請楊廣上馬,而楊廣聲稱馬鞍太破,不肯上,裴虔通找人換了一副新鞍新韁繩,楊廣才不得不跨上馬。

裴虔通一手拉韁,一手提刀,將楊廣帶出宮門。政變的軍士們大聲號叫,聲震大地。宇文化及看了恐懼,說:“把這東西弄出來幹什麼?還不帶回去下手?”政變軍再把楊廣拉回寢殿,準備殺掉。

人之將死,楊廣嘆息:“我有什麼罪?你們這樣待我。”軍士馬文舉說:“陛下背棄宗廟,不停地巡遊,對外不斷髮動戰爭,對內荒淫奢侈,讓全國的青年死在刀下,婦人孩子的屍體填滿溝谷,人民失業,盜賊遍地。寵信小人,粉飾太平,還不聽規勸。還好意思說沒罪?!”楊廣說:“對人民,我是辜負了。可對你們都不錯,你們榮華富貴,應有盡有,而且都到了頂點,為什麼還這樣做?今天的事,誰是首領?”司馬德勘說:“普天之下全都怨恨,豈止一個人?”

(PS:楊廣這句話問得有道理:這些人都是這個政權的既得利益者,世受朝恩,得到的好處無人能及,怎麼也會顛覆政權呢?他所不能明白的是,既得利益者也有受不了暴政的一天—— 既得利益要有穩定的社會才能得以享用,天下都被搞亂了,再大的利益還能爽幾天呢?誰不為未來操心啊!)

隋煬帝聽了眾人一席話,嚇得魂飛魄散,啞口無言。趙王楊杲年僅十三歲。隋煬帝平日對這個小兒子甚是疼愛。他這時正在隋煬帝身旁,見此情景,嚇得號啕大哭。裴虔通聽得煩了,隨手一刀將他殺死,鮮血濺了隋煬帝一身。隋煬帝自知難免一死,索性硬充好漢,對眾叛將說:“天子自有死法,不能加以鋒刃,取毒酒來吧!”眾叛將不許。隋煬帝無奈,只好解下自己的白色絲巾,交給叛將們。兩個叛將走上前來,將絲巾纏到他的脖子上,用力一絞。這個淫昏無道的暴君,頃刻間便魂歸西天了。隋氏宗室、外戚等,不論老幼,也全部被處死。

楊廣弒父殺兄,做了十四年皇帝,把繁榮強大的隋王朝,弄得支離破碎,終於土崩瓦解。在這裡,歷史好像開了一個玩笑。隋煬帝靠政變上臺,又在政變中被殺。而殺害他的宇文化及兄弟,又恰恰是幫助他弒父篡位的宇文述的兒子。


內容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