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應季的春季菜,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春筍、薺菜、馬蘭頭這些“老三篇”,還有一些“稀罕”食材可能並沒有走進大眾的視野,我吃過的也不多,今天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槐花

產地座標:雲南

每斤30元。除了有觀賞和藥用價值,也是餐桌上的美味,每年只上市一個月。每到春季,雲南的百花宴上必有此菜,炸、煮、燉、炒,各種做法。家常的做法有槐花炒蛋,吃起來滿嘴清香,清爽又不油膩。

洋蔥苗

產地座標:有洋蔥的地方就有洋蔥苗

每斤15元。以前很少有人吃,近幾年才開始流行。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嫩,用手輕輕一掐就斷成兩截,吃起來也不會有渣。春天來一道少油低脂的清爽炒雜蔬,味道一流!

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茴香根(球莖茴香)

產地座標: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湖南

和小茴香是同一種類植物,可以做成餡料放進包子裡面,也可以切成絲,用調料涼拌生吃,或者和各種其他食材一起炒。

白蘆筍

產地座標:法國、山東菏澤

蔡瀾的“死前必吃美食清單”裡就有法國白蘆筍。吃不上法國的,可以嚐嚐山東菏澤的。每年4月到6月是白蘆筍的盛產期,此時的白蘆筍膚白肥美,口感清脆,帶著獨有的甘甜和清香。最簡單的吃法是生吃。蔡瀾先生在他的《食材字典》中寫道:“只吃它最柔軟細嫩的尖端,點一點醬油,就那樣送進口,是天下美味之一。”美食家大董的吃法是,焯水去生,冰鎮後蘸梅子醬或者麻醬吃。

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黎蒿

產地座標:江西鄱陽湖

黎蒿以前是長在水邊的野菜,現在有人工種植的了。每年的春季是黎蒿最為鮮香脆嫩的時候,它的嫩莖略有藥味兒,清涼可口,涼拌或炒都是美味。

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慈菇

產地座標:越南  

這種慈菇外表呈紫色,口感很糯。餐廳裡有鹽焗和鐵板的做法。自己在家做,可以蒸,然後蘸著自己喜歡的醬汁吃。

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比利時生菜(比利時菊苣)

產地座標:地中海、亞洲中部和北非

很多高級西餐廳都喜歡用它,把葉片一片片插在冰上,做好造型,美美噠就上桌了。它的葉片特別水靈脆嫩,略帶苦味,還有淡淡的堅果香,被美食家們稱作“高雅而複雜的”味道。自己在家做,最簡單的吃法是拌沙拉。如果想提高菜的顏值,用比利時生菜隨便一擺,都能美得像一幅畫。

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黃金苗

產地座標:多地可種植

是一種豌豆豆芽,粗細只有普通黃豆芽的一半,長度卻是普通豆芽的3倍,很多火鍋店裡都有,非常受歡迎。黃金苗可以焯水涼拌,可以清炒,味道清香,口感脆嫩。

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奶油黃瓜

產地座標:比較罕見,我國有個別種植園區

乍一看以為是臺灣青棗,其實是一種黃瓜,但比普通的黃瓜要短小些,顏色淺綠,表面光潔,口感清甜爽脆,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奶油香味兒,所以叫奶油黃瓜。

珊瑚菌

產地座標:東北、華北,浙南麗水山區以及雲貴高原

珊瑚菌又名“掃帚菌”;該菌體形俊俏,色澤秀美。它味道獨特,香味濃郁,鮮甜爽囗,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營養價值很高,現在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菌類的吃飯很多種,上湯和清炒都是優選做法。

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天山雪米

產地座標:新疆

很多人以為它只是玉米大碴子而忽略了它,其實它比玉米更糯,口感柔軟細膩。通常的吃法是,先在水裡泡過,然後再蒸,最後再加甜豆、彩椒爆炒,既好看,又好吃。

香茅

產地座標:泰國

香茅草,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檸檬草,學生時期蔡依林的一首《檸檬草的味道》火遍大江南北。檸檬草在印度和馬來西亞已有很久的栽培歷史一般可作為醃菜的調料和做咖喱果子露,還有我們最常吃到的泰國菜冬陰功湯裡面也會放有香茅,那種香味非常令人難忘和不捨。

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紫胡蘿蔔

產地座標:雲南

其實胡蘿蔔一開始是紫色的,胡蘿蔔在人們的栽培過程中顏色出現了變異。仔細一研究,原來紫色才是最原始的胡蘿蔔顏色,早在公元前2000年,埃及王宮壁畫中就有像紫色胡蘿蔔的紫色植物。公元10世紀,紫色胡蘿蔔在印度中東以及歐洲廣泛種植。原產地為阿富汗一帶。16世紀後期,出現橙色和白色的蘿蔔,那是缺乏花青素的變異品種,後來得到了大力培植和推廣。真是增長見識了!

紫色胡蘿蔔含有原花青素,這種成分能緩解視力疲勞,還能增強血管彈性,防止膽固醇逐漸蓄積。看起來對在電腦屏幕前工作的互聯網人士特別適合。

紫色色素可以幫助人抑制血壓上升、改善肝功能、預防糖尿病等。

除了“老三篇”春季菜,這些罕見食材值得一試!


除此之外,還有意大利芹菜、越南糯米山藥、山東馬家溝芹菜等,以及九層塔、迷迭香、百里香、羅勒等香料,這裡都能買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