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西周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褒姒吗?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姬宫湦继位,即“周幽王”。周幽王好色,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有臣子在褒城寻得一姒姓女子,国色天香,于是将其进献给幽王。

幽王非常喜爱褒姒,立其为妃,十分宠爱她。褒姒虽然长的闭月羞花,但性格却冷若冰霜,不苟言笑,自从进宫以来从未笑过。周幽王想尽各种办法让褒姒笑,但却始终没有效果。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西周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褒姒吗?

周幽王

这时有个奸臣叫虢石父,为了讨好周幽王,给幽王献上一计, 曰:

“今数年以来,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后游玩俪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

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各路诸侯看见烽火燃起,以为镐京有变,纷纷带领军队前来救援。可当他们匆匆赶到骊山脚下时,却未见敌寇,只见幽王与褒姒在高台饮酒作乐,诸侯们这才发现自己被戏弄了。褒姒看见诸侯们手忙脚乱,一脸狼狈的样子,竟然微微一笑。周幽王大喜,之后又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们。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西周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褒姒吗?

后来犬戎进攻镐京,幽王点燃烽火求救,诸侯们以为这又是周幽王戏弄他们的把戏,不再相信了,于是无人支援,最终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历史上关于褒姒的记载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当中,仅“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八字描述,对于“烽火戏诸侯”事件只字未提。后来在《吕氏春秋》里有提到“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使用的是击鼓,而并非燃放烽火的方式。

而关于此事件的详细描述是直到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才出现,至此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历史早已无从考证。2012年,清华大学在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时发现,竹简上关于“烽火戏诸侯”的记述与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皆有所偏差。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西周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褒姒吗?

清华简《系年》

由此可见,西周的灭亡并不完全是因为褒姒,甚至“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极有可能是杜撰出来的,不具有真实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西周王朝的覆灭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西周建国多年,国力内耗十分严重

西周自建国始末一共历经12代君主,简称“周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宣幽终”,前前后后共存在了将近300余年。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灭商,建立了周朝。在武王,成王,康王时期,西周平定了“三监”和武庚叛乱,彻底稳固了周朝的统治,西周的发展逐渐进入兴盛时期。在周昭王,周穆王时代,是西周武力值最鼎盛的时候,穆王四处征战,开疆拓土,西周的国力空前盛况,达到顶峰。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西周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褒姒吗?

穆王征战

在周穆王死后,共王即位。为了解决穆王常年征战而造成的国库空虚问题,共王大量削减军队,减少军队开支,导致西周的军事力量变弱,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崛起,西周的顶峰时代已经过去,开始逐渐走起了下坡路。到了厉王执政时,诸侯和士大夫们已经积蓄了一定势力,于是不断扩张土地,发展人口,导致周王朝的领土被层层分封,天子难以控制和管辖。

周宣王即位之后(即周幽王的父亲),为了控制这种局面,遏制诸侯势力的发展,联合一些在当时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力的小国一起打压诸侯和士大夫们,西周的国力从而得到短暂的恢复。但是宣王晚年对外征战接连失败,国力耗损严重,诸侯们有的也不再进行朝贡了,也为后来西周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周幽王上位之后,西周地震,旱灾频繁发生,平民百姓经年颗粒无收,食不裹腹,艰难的生存着。而幽王不仅不开国库播粮济民,反而加重赋税,变本加厉剥削底层百姓

,民不聊生,强烈引起了国人怨愤,怨声载道,不满意周天子的统治,社会矛盾急速加剧,都成为了后来西周被灭的重要原因。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西周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褒姒吗?

“废嫡立庶”,西周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从夏禹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开始,就正式确定了“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方式,并且这种方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袭承了几千年。到了商朝末年,这种继承制度更加严格化,君王只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嫡长子,虽然当时还没出现具体的法律制度,但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殷商已经初具雏形。

周灭商而立后,西周的继承制度逐步完善,并且正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成为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法律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王位和财产只能由嫡妻长子来继承。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财产继承权而引起的祸乱,维护了王朝的稳定。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西周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褒姒吗?

除了统治阶层,民间百姓更是贯彻拥护和执行嫡长子继承制,人们深受该制度的熏陶和影响,甚至到现在还有部分中国传统家庭维持着“长兄如父”的理念,由家里的长子掌管着家里的一切。所以嫡长子继承在群众的脑海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周幽王由于过度宠爱褒姒,失去理性,废黜当时的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废嫡立庶,册封褒姒为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这种做法在当时看来是非常违背常理的,它罔顾了老祖宗的规矩,打破了封建世袭制度在群众脑海中的固有印象,不符合宗法,犯了继承制度的大忌,因此不被贵族和百姓所接受。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西周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褒姒吗?

君王亲小人,远贤臣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衰败,大多与佞臣脱不了干系。《东周列国志》写到,“纵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秦朝二世而亡,明朝宦官当道,诸多朝代因君主宠信小人,不听忠言而逐渐走向衰落。西周亦是如此。

周幽王上位后,整日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赵叔带多次向幽王进谏,幽王均不予采纳。自古忠言逆耳,幽王一怒之下,将赵叔带驱逐出了犒京。

这时另一位良臣褒响为赵叔带辩护求情,但是架不住奸臣虢石父在一旁煽风点火,说赵叔带对幽王不敬,不将幽王放在眼里。幽王听信了虢石父的谗言,不理会褒响的进谏,褒响心灰意冷,直言:“大周王朝要亡矣”!于是褒响锒铛入狱,这才有了后来褒响的儿子为了救出父亲,向幽王进献褒姒之事。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西周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褒姒吗?

虢石父此人善于逢迎,巧言令色,整日想尽各种办法讨得周幽王的欢心,深受周幽王的喜欢。周幽王任用虢石父为上卿,命他主持朝政,自己则每日酒池肉林,与美女作乐。虢石父贪财好利,给周幽王出了不少的馊主意。幽王听信他的谗言,残害忠良,变本加厉的剥削百姓,不断征税;幽王废除申后,废嫡立庶也是受了他的唆使。

自古为何开国皇帝多明君?是因为他们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勤政爱民,以人为镜,任人唯贤。而亡国之君任人唯奸,宠信佞臣,致使小人权倾朝野,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此乃西周灭亡之征兆也!


世人皆认为褒姒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可是一个小小的女子何来这么大本事颠覆一个有数百年根基的鼎盛王朝?将一切责任归咎于一名女子身上未免有点太过荒谬了。

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他的领导者息息相关,一个王朝的更新交替也绝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一个国家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繁荣昌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齐心协力共同去建设。

很庆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最后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国家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