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覓渡,覓渡,渡何處


  作者通過去瞿秋白的紀念館來回憶紀念瞿秋白,整篇文章通過古今例子來說明瞿秋白放棄文學,投入到革命事業中,結果卻被左傾主義所誣陷,但依舊堅持革命,最後英勇就義的事情。瞿秋白才華出眾,在黃埔軍校講學時,座無虛席,包括後來的大作家丁玲都在其中,他的俄文水平也是最優秀的,魯迅曾說過如果瞿秋白沒有犧牲,《死魂靈》應當由他翻譯最為好。他內心最熱愛的是文學,可他沒有像梁實秋,一樣閉門著作,而是振臂一呼投入革命,挑起了統率全黨的重任,他參加共產國際會議,會見送中山,組織八七會議,決定武裝鬥爭。當他被捕後,曾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宋希濂向他行學生禮,用師生之情勸他投降時,他拒絕了,最後英勇就義。作者把他比作辛棄疾,辛棄疾和瞿秋白像極了,同樣的文采出眾,又有同樣的經歷。最後,作者用‘秋白不朽’來結尾,來表現他對瞿秋白的敬仰!

文字/檸檬精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