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所謂成功,不斷花錢囤積各種網課,這其實是一種焦慮症


為了所謂成功,不斷花錢囤積各種網課,這其實是一種焦慮症

《列子·天瑞篇》中記載了一個杞人憂天的故事。它講的是一個杞國人,他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後來在別人耐心的開導下,他才放下心來。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告訴我們,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成天無所事事,卻又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產生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其實,按照現代醫學的觀念,這個杞國人不過是生病了而已,他患上的是焦慮症。焦慮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或多或少有過焦慮的經歷。比如說:

  • 白天戰戰兢兢地努力工作掙錢,晚上努力學習,不敢鬆懈一分,唯恐被時代拋在身後。
  • 發了一個朋友圈/微博/頭條,不停地刷新,看有沒有人給自己點贊、評論或轉發。
  • 身體感覺不適,疑心自己患了某病,在網絡上搜索相關的症狀,然後進行自我診斷,越診斷越深信。
  • ……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都是現代版的杞人,為一些可能有根據,也可能無根據的猜想而擔憂焦慮。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焦慮是一種廣泛存在且微妙的情緒體驗,是我們自身心情鬱結的結果。只要我們學會調節、積極地面對壓力、淡化煩惱,自然就可以消除焦慮的不良情緒。

為了所謂成功,不斷花錢囤積各種網課,這其實是一種焦慮症

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專業研究生李莎、歐陽健舒二人合著的《焦慮心理學》,對現代人所產生的普遍性焦慮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並結合多名心理學家的治療經驗和大量臨床案例,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緩解焦慮的自救良方, 這些方法簡單、實用、有效,在幫助我們理解自身狀態的同時,能夠循序漸進地擺脫焦慮的困擾,重回寧靜。

《焦慮心理學》指出,焦慮往往讓我們無法看清自己的內心,瞭解真實的自我。因為我們的情緒與思維,都被焦慮牽扯住了。2016年,知識經濟開始火爆,快速發展了兩年。2017年下半年開始,網絡上就出現了針對以羅振宇為代表的知識經濟成功人士的批判,認為他們是在販賣焦慮。事實上,羅振宇之流,開發的各類知識快餐,對於我們獲取信息是有益的。只不過,我們因為懷著對成名,成就,事業等的焦慮,讓我們不顧一切地的向知識經濟湧去,以為只要付錢買了他們的產品,就可以獲得成功。當然,這裡面也有羅振宇之流的推波助瀾,他們也是為了自己能成功、賺錢。

為了所謂成功,不斷花錢囤積各種網課,這其實是一種焦慮症

當我們買了各種講座與專欄後,而自己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時,我們反過頭來才發現自己被割了韭菜。於是,一大波批判、指責也就水到渠成了。這其中,我們有一點沒有提及,那就是我們為什麼願意付費買單?

我靜下來思考,發現有兩個因素。一是我們內心對於成功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定義?是腰纏萬貫,夜夜笙歌為成功,還是粗茶淡飯,妻賢子孝為成功?在焦慮中,根本就容不下我們花心力去思考這個問題。二是即便我們退一步,內心認為腰纏萬貫,夜夜笙歌為成功,那我們距離成功,究竟是差了些什麼?我們也沒有靜下來去思考,只是和大眾一樣,今天這個流行,買!明天聽說那個有用,買!

對此,《焦慮心理學》認為我們首先需要學會為自己建立一個強大的心靈屏障,將外界的消極情緒,負面能量摒除在外,讓我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變得從容淡定。其次,我們要學會從淡定的生活態度中獲取能量。淡定的生活態度,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思進取,不拼搏。而是我們正視、接受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與自已的不足,甚至是焦慮。

為了所謂成功,不斷花錢囤積各種網課,這其實是一種焦慮症

焦慮是我們人類的正常情緒之一。我們很多人對待焦慮,習慣的方法是去控制它、消滅它。但這樣反而會加重焦慮感。因為當我們產生控制焦慮的想法、付之消滅焦慮的行動時,就意味著我們在同焦慮相抗爭,結果也就只能是泥足深陷,更加焦慮了。因此,當我們感到焦慮時,不如大方地承認它,接受它:我焦慮了,你想怎樣就怎樣吧。事實上,當我們一旦產生這種“消極”的念頭,我們的焦慮感就會開始下降,甚至消失。

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優秀,擁抱自己的不完美,讓我們不再被一些無謂的焦慮所困擾,活得輕鬆有趣,《焦慮心理學》可以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