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幾個古代名人的另一面,會讓你大失所望

我們上學的時候,教科書上對於歷史名人的介紹,往往僅介紹他有成就,或者做的好的一面,但是對這個人物的其他方面往往避而不談,這就塑造出了很大高大全的形象。其實歷史人物也有普通人的弱點,我們現在就來說一些歷史名人的另一面。

孔子是萬世師表,但其後人非常令人不齒。

孔子是萬世師表,半部《論語》可治天下,歷來講氣節。孔家,歷代王朝都賜予起“衍聖公”這一公爵殊榮及大量田產,但孔子的後代們,卻非常令人不齒,一點氣節都沒有。

說說幾個古代名人的另一面,會讓你大失所望

孔府

1127年,金兵南下滅亡北宋,“靖康之恥”。衍聖公孔端友不和金兵合作,南下,成為孔氏南宗。但是孔端友的同父異母弟弟孔端操,卻主動投降金軍,開創孔氏北宗。後來的孔家,最正宗的就是率先投降的北宗。

蒙古、金、南宋三國並立時,天下竟然出現了三個衍聖公。投降蒙古的孔之全,還曾跟隨蒙古軍隊與南宋交戰,併為蒙古人戰死。1252年衍聖公孔元措去世,孔子家族後人拉開了一場“衍聖公”爭奪戰,爭相向忽必烈獻媚,忽必烈哈哈大笑:“爾等皆回,務要竭力苦讀,若果有才華,朕方能封官”。

1644年滿清順治剛打進北京,被明朝冊封的衍聖公孔胤植,就迫不及待獻上《初進表文》,大肆吹捧順治為“六宇共戴神君”,“八荒鹹歌聖帝”。這個孔家哪有老祖宗提倡的仁義氣節?據說日軍侵華時,蔣介石為了防止孔家歷次投降的丟人歷史重演,搶先一步把孔家一家全部接走,否則,呵呵 ....

蘇武和張騫,氣節的背後是對美人計來者不拒

蘇武牧羊,歷來被奉為氣節的典範。話說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把他放到今天貝加爾湖一帶牧羊,天寒地凍裡吃再多苦也不投降,堅持了十九年,直到最後漢朝把他接回去。這個故事被後人奉為堅貞不屈的典範。

說說幾個古代名人的另一面,會讓你大失所望

蘇武牧羊

但是,人們卻不知道蘇武的另一段歷史,匈奴對他用美人計。蘇武對美人計一點都不堅決,美人照收,還生了個兒子。而且,他回國時,連這邊老婆兒子都不要了,自己跑回漢朝,很不負責任。

蘇武在出使匈奴之前,生了一個兒子。在匈奴回到漢朝以後,這個兒子死了。於是,蘇武又讓人把匈奴那邊的兒子接了回來,傳宗接代,至於那個匈奴女人就不管了。

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但是張騫和蘇武犯了同樣的毛病,對敵人的美人計毫無抵抗力。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剛進入匈奴境內,就被匈奴騎士圍殺,張騫手下幾十個戰士全部戰士,唯獨張騫和他的翻譯不抵抗,活了下來。匈奴人抓到張騫之後待他不薄,還賞給他一個地位很高的匈奴女子。張騫跟蘇武沒什麼兩樣,也是照單全收,而且他和蘇武一樣也是沒良心的男人。

張騫在西域整整生活了9年,又想到逃跑,這個匈奴老婆還幫他逃跑。張騫跑掉後,一路往西走了很多國家。在回來的路上又被匈奴抓住了,這次匈奴可沒那麼客氣了,準備殺掉他,可是這位痴情的西域女子居然又幫他逃回了漢朝。

蔡倫,偉大發明背後的十足小人。

蔡倫發明造紙術,這可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啊。蔡倫發明造紙術是對中華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蔡倫卻是一個十足的小人,並開創中國近兩千年的太監干政的先河。

當時的竇皇后沒有兒子,害怕自己的權勢會消失。蔡倫在竇皇后的指使下,誣陷太子劉慶的母親宋貴人“挾邪媚道”,並逼她自殺,並將太子廢為清河王。為了徹底幫竇皇后消除威脅,蔡倫又陷害另一個皇子劉肇的母親梁貴人,強行將尚在襁褓之中的劉肇帶走,當成竇皇后的兒子,並讓皇帝立其為太子。

李紳,憫農背後是酷吏,人見人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說說幾個古代名人的另一面,會讓你大失所望

大家讀了這兩首詩,一定會覺得它們的作者李紳是個慈悲心腸,愛民如子的大好人,但事實的真相真的會讓你大跌眼鏡。

李紳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他為"叔叔"。李紳發跡之後,倒過來了,李元將為了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李紳還不高興。李元將乾脆稱自己為"孫子",李紳為“爺爺”,李紳才勉強接受。

在李紳擔任淮南節度使的時候,由於李紳為官酷暴,當地百姓實在受不了,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紳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這事不必報來。"呵呵,這話說的很有藝術。

李紳還極其奢侈,他喜歡吃雞舌頭,於是就變態達到一頓飯殺幾百只雞,後院殺的雞堆積如山。史載,李紳一頓飯基本花費在一百貫。這李紳可是真正的說一套做一套。

康有為,一塌糊塗的私人口碑

對於康有為這位戊戌變化的旗幟,其功過是非我不好評價,但他某些方面的品德真是極差。

首先是康有為經常有偷、騙等惡行。一次,康有為在陝西西安的臥龍寺參觀時,將寺中多卷珍貴的古版佛經裝到他的騾車上試圖盜走,後被人發現並追回。

康有為身上有一個大謊言,就是所謂的“衣帶詔“。此衣帶詔是光緒會見楊銳時寫給楊銳的,上面有“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妥速籌商“等語。後來康有為說,是他受此“衣帶詔“。他以為詔書上提到的人都已死去,死無對證。他想不到的是,楊銳被殺後,他的兒子楊慶昶趁扶柩回四川,縫到四川舉人黃尚毅的衣領中,帶回老家,後來又拿出來。皇帝的手書是鐵證,偽造不了。“衣帶詔“之事大白於天下。但是康有為卻逃到海外,以“衣帶詔“等事欺世而盜名,斂了很多財。

要是康有為斂了很多財拿去搞的他事業,別人也不好過分指責。但是康有為基本上是自己花天酒地了。康有為用這些錢在北歐國家瑞典買了一個島,在島上面大造園林,現在這個島還被稱為康有為島。

說說幾個古代名人的另一面,會讓你大失所望

康有為島

除了買地造房以外,康有為還大把花錢納小妾。在康有為落魄上海沒錢時,他也天天狎妓,卻無錢償嫖資。有次妓女知道了,一起到他所住客棧討債,康有為覺得很不好意思,就坐船往廣東逃。後來,有人寫詩諷之:“避債無臺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

1918年,康有為遊玩西湖,忽見一位妙齡女郎在浣紗,疑是西施再世。經打聽此女叫張光,年僅18歲,尚未婚配。康趕緊託人提親,張家見康已年逾花甲,婉言相拒。但在康的堅決要求和媒人盡力撮合之下,家境貧寒的張家最終點了頭。民國八年(1919年),康有為在上海舉行納妾婚禮,親朋好友盡皆道賀,唯獨妻妾兒女均不贊成這門親事,以集體缺席婚禮相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