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後的日本聯合艦隊的殘餘軍艦還能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嗎?

冬天我最帥1


沒問題,但是聯合艦隊倖存大型艦船大部分重傷,無法投入戰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聯合艦隊主力艦編制內還有4艘戰列艦,6艘航母,3艘重巡洋艦和8艘輕巡洋艦,此外還有41艘驅逐艦和59艘潛艇,總共約32萬噸。

1944年萊特灣大海戰前的長門號戰列艦,到1945年2月時,因為缺乏燃料,長門號戰列艦就停泊在橫須賀碼頭作為海岸防衛艦,該艦在1945年7月18日遭到美軍航母艦載機編隊的空襲,被命中2枚500磅炸彈,之後日本進行了偽裝,並加載更多壓艙水,讓其看上去似乎被“擊沉”,因而在日本投降是唯一保存完好的戰列艦。

(坐底的榛名)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伊勢級戰列艦伊勢號和日向號都是重創大破狀態,三艦在遭到美軍艦載機的猛烈空襲,為避免沉沒進行衝灘坐底,只能說還沒有沉。

(葛城號航母)航母方面日本主要是兩艘雲龍級艦隊航母,天城號和葛城號,兩艦停泊在吳港海軍基地內遭到多次空襲,同樣採取措施避免完全沉沒。其中葛城號狀態較好,戰後進行修復後用於運回海外日軍回國。其他都是輕型航母,包括日本第一艘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鳳翔號。

重巡洋艦中唯一比較完整的是高雄號,被英國蛙人部隊炸癱在新加坡港。戰爭結束後,民國海軍司令陳紹寬曾建議拿該艦作為賠償,但是常凱申以沒有足夠的重油支持該艦正常運行為理由拒絕。

從規模上來看,還是僅次於美國和英國,唯一可以比拼的是意大利海軍。因為意呆利海軍投降快,1943年的7月政變宣佈投降盟軍後,本身長期打醬油的意呆利海軍就立馬跑到英國那裡報到了。所以戰爭結束時名義上還擁有5艘戰列艦,2艘維內託級、2艘安德烈亞多利亞級、1艘加富爾伯爵級,外加還有8艘輕巡洋艦。但是意呆利海軍的戰艦當時都由盟國扣押,等待處理。兩艘VV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戰鬥力可以說是十分強大,唯一缺點是由意大利人操控

至於法國海軍,在經歷了拋石機行動(被英國皇家海軍打)和土倫港自沉兩次滅頂之災後,只剩下1艘航母(貝亞恩號)、2艘戰列艦(新銳的黎塞留號和老舊的洛林號)、2艘重巡洋艦和3艘輕巡洋艦。

黎姐是法蘭西最後的榮耀

什麼?你說蘇聯海軍?人家水兵正開著T-34坦克橫掃歐亞大陸呢。


五嶽掩赤城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當時日本海軍的實力僅次於英、美,是世界第三大艦隊,甚至日本海軍在二戰前期的航母力量還要優於美國海軍。

不過,自從美國參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由於日本國內資源匱乏,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優勢漸漸的轉為被動,大量艦艇被美國海軍所擊沉或重創!


到二戰結束時,日本海軍還殘留著大量的作戰艦艇!

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日本海軍的實力早已遍體鱗傷,軍艦、艦員、海軍飛行員等等損失嚴重。甚至大量軍艦面臨無燃料可用、或是被美國海軍重創而根本出不了海,所以在那時這些軍艦隻能窩在港口裡充當浮動炮臺,以此來進行所謂的最後海岸防禦。
雖然在太平洋的戰爭中,日本海軍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還是有許多能動的或是不能動遭到重創的殘留艦艇。

在二戰末期日本宣佈投降時,其海軍還擁有包括6艘航母、4艘戰列艦、三艘重型巡洋艦與8艘輕巡洋艦、41艘驅逐艦以及幾十艘潛艇,總計32萬噸。就單單從日本海軍殘留的這些軍艦數量上來看,在日本投降時確確實實可以排名在世界第三海軍的位置!
雖然在殘留的軍艦數量上,日本投降時其海軍在世界範圍內還是一直數一數二的艦隊。不過,如果要從作戰戰鬥力上來看,那可就非常令人汗顏。

由於在太平洋戰場上與美國展開幾年的廝殺,日本海軍部隊遭到大量殲滅、海軍士兵大量減員,而後來新增的兵源大多都是臨時徵召來的老弱病殘,許多航母的艦載機飛行員的命運也同樣如此。

所以說,在投降時的日本海軍,雖然還擁有著大量的作戰艦艇,但是在作戰能力方面已經稱不上是一隻完整的海軍部隊,對於當時歐美國家來說已毫無戰力可言!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沒意思,優秀的軍官和士官都死差不多了,還談什麼世界第四。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二戰後期日本海軍底層士兵以及海軍造船廠的員工都是初中生,這種人是最沒有用的。因為沒經過太多正規軍事訓練,沒有作戰經驗,沒有心理素質,也就是滿腦子效忠天皇陛下的精神原子彈。但是有什麼用呢,戰爭拼的是裝備,拼的是官兵軍事素質,這種人只配給陸軍當炮灰。

更何況戰爭後期,日本海軍只能躲在港口裡等著美軍的轟炸,許多戰艦都被炸的報廢,只能在港口坐沉。美國海軍的戰艦大搖大擺的去轟炸日本港口城市都不敢出海攔截,只能看著美軍炸完了吃著火鍋唱著歌,耀武揚威的離開。

而且,戰爭後期日本海軍可謂是有航母,但是沒有飛機,也沒有合格的飛行員,因為合格的飛行員早就被美軍收了人頭。航母只能當運輸艦用,而菜鳥飛行員則被當成炮灰,去執行一人一機換一艦的神風特攻。這樣的海軍還有什麼戰鬥力,只能在美軍的海空優勢面前被不斷的消耗、瓦解,最終走向滅亡。

戰後日本海軍大型戰艦隻有戰列艦長門和輕巡洋艦酒匂還有自航能力,因此被美國人拉到了比基尼環礁搞原子彈試驗。不過長毛也是好運到頭了,挺過了戰爭、連雪風都克不死的長門被歐根親王剋死了。
剩下的大型艦基本都被美軍炸的在港口坐沉,最後被美軍拆解。


剩下的小型艦船以及輔助船隻基本上都被戰勝國瓜分或拆解,還有部分在日本本土之外的艦船被就地鑿沉。
榛名
日向

伊勢天龍




所以,日本投降後其海軍可用的艦船可以用所剩無幾來形容,因為大部分大型戰艦要麼在海戰當中被美軍送進海底,要麼就是在港口被炸成廢鐵。即便是依然完好的戰艦也無法出海,只能窩在港口裡。

我覺得這挺好的,畢竟有句老話說得好,出來混早晚要還,因為抗戰時期中國海軍面對強敵損失了幾乎全部的戰艦,所以也該讓日本人體會戰艦傾覆、坐沉的滋味。下圖是被日軍重傷之後坐沉的平海號戰艦。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特別是海軍航空兵甚至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集中六艘航母、423架飛機奇襲美國珍珠港,幸虧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母不在港內,否則的話,二戰太平洋戰場美國反攻時間肯定會大大推遲。甚至美國失去了航母,珍珠港還有後來的日本聯合艦隊發動的中途島戰爭(目的就是引出美國航母並擊沉)還會不會存在都未可知。那日本人起初劃定的大東亞共榮圈形成就掃清了障礙。或許真能山本五十六當初設想的達到震懾住美國,令美國簽下城下之盟的預想。

回到正題,歷史不容假設。

二戰美日太平洋戰爭最終以美國的勝利而告終,日本被美國單獨佔領。美國人甚至將日本的投降儀式設在美國海軍密蘇里號巡洋艦上,以顯示在這場戰爭中美國海軍的巨大貢獻。

當兩顆原子彈分別投在了廣島、長崎,蘇聯出兵百萬攻入中國東北,並在日本當時佔據的南千島群島登陸,並伺機在北海道登陸。此刻日本才決定放棄抵抗、有條件(保留天皇、天皇不受審判)投降。日本天皇玉音放送,假惺惺地宣佈“朕將救臣民於水火之中,果斷結束戰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雖然因日本戰敗而放棄抵抗,但並未出現大規模鑿沉事件,乖乖地向美國佔領軍投降。

戰敗初期日本海軍規模仍然很龐大

按照日本帝國海軍興亡史,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擁有250多艘軍艦、上百萬噸,戰爭中又新建了30多萬噸。戰後還剩下168艘軍艦,包括航母如鳳翔(10000噸)、隼鷹(25000噸)、龍鳳(13000噸)、海鷹(17500噸),戰列艦如長門(33000噸)、伊勢(35000噸)、日向(35000噸)、榛名(32000噸),巡洋艦四艘如妙高、高雄均過萬噸等。只計算被炸沉、鑿沉的大型水面艦只(未計算潛艇)就有30萬噸左右。 更多的是140多艘中小型艦艇也有10多萬噸。

日本戰敗後,海軍總噸位尚存40餘萬噸。在當時這個數字應在美國之後,跟英國分列第二、第三位。放在當下,這個數字可以排在美國(300萬噸+)、中國(145萬噸+)、俄羅斯(110萬噸+)之後排第四或第五位。當今日本海上自衛隊總噸位仍排第四位(約50萬噸)。

戰敗後,被解除武裝的日本海軍中小軍艦的第一項任務:接各地日僑回國。

剩下140餘艘中小型軍艦及輔助船如驅逐艦、巡防艦及運輸艦等,先由盟軍將軍艦解除武裝,再由原日本海軍官兵負責完成將散落各處日軍及眷屬遣返日本的任務,遣送日俘的任務於1947年初結束。包括我們熟知的旅順百萬日僑大遣返。


完成撤僑使命的日本海軍軍艦的歸宿:美蘇英中四大戰勝國瓜分,方式是抓鬮。

四強均分日艦典禮於1947年6月28日在東京即盟軍總部禮堂舉行。被瓜分的日本艦艇共142艘、10幾萬噸,按照噸位平分為四份,四國抽籤決定。典禮由美國遠東海軍司令葛萊芬中將主持。由四國先抽定抽籤順位,中國抽得第二;再抽取均分艦份,中國抽得第二份軍艦,含驅逐艦7艘、護航艦4艘、巡防艦13艘、掃雷艇7艘及各型運輸艦3艘,合計34艘總噸位記3.5萬噸。

蘇聯抽中了142艘軍艦中的34艘,包括18艘海防艦、10艘輔助艦、6艘驅逐艦。

上海江南造船廠接收第一批日艦


中國抽中的34艘日本海軍軍艦共分三批到達中國,成為國民黨海軍的主力。此外,滯留在中國的約300餘艘炮艇、獵潛艇、巡邏艇亦被國府悉數收繳。有些軍艦後來起義成為人民海軍的一員。

日本海軍隱歧號-國民黨海軍固安艦-人民海軍長白艦


烏拉出品


樓上已經做過裝備方面的回答,我也不好去剽竊一遍其觀點,故換一角度,打敗日本的是美國,但是打死日本的是蘇聯,我認為投降後的日本艦隊,已經無法再排名前列了。


二戰初期的日本聯合艦隊可以說是雄獅百萬,稱霸太平洋。擁有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航空母艦等254艘,開戰後又陸續服役384艘,艦編總噸位高達193萬。雄姿英發,其中 12艘航母所搭載的2000多架艦載機,在戰爭初期面對美國海軍也當仁不讓。但礙於國力不足,中後期無法對艦編進行有效的維護和補充,逐漸在美國海軍面前顯出疲態。後在1945年4月7日,沖繩島一役中,大和號被擊沉,許多人認為那是日本軍國主義作戰精神的結束,卻根本無法自圓其說為什麼到8月15日日本才投降?


這就不得不提蘇聯,蘇聯的打法顛覆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三觀。仗著軍事實力佔優,蘇聯俘虜了大批的日本士兵和軍官,並且對待這些“皇軍之花”卻絲毫沒有手軟。送出去的送到西伯利亞當苦力,留下來的戰俘被定期射殺,今天日子又到了,先殺幾個日本軍官,這是真正的殺人誅心!在日本投降的前一週,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


我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亮劍》,一個戰敗的日本軍官因為體力過差,被李雲龍拎出來的驕傲和落寞,日本的軍國主義也是一樣,他根本無法在蘇聯這個“惡魔”面前抬起頭,於是就投降了,那才是軍國主義的滅亡,既然鬥志已經全部被磨滅,無論裝備多好,他都無法再排名前列了。


另外,之所以在戰後日本經濟恢復迅猛,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剩下的日本人,都把心思放在怎麼吃飽飯上,真的軍國主義大多都死在戰場,活下來卻不能打仗的選擇了切腹。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安倍否認二戰罪行,如此地讓人無法接受,一旦日本人忘記當初戰爭的恐懼,軍國主義就將再次復活!

新號過優質,歡迎評論點贊和轉發,這對我非常重要,感謝。


前線觀察員


日本投降後殘存的主要艦隻及其狀態:。 殘存的日軍艦艇

戰列艦有長門號、榛名號(被重創)、伊勢號(重創)、日向號(重創)。

重巡洋艦有妙高號、青葉號(重創)、高雄號(重創)、利根號(重創)。

輕巡洋艦有酒匂號、北上號(重創)、大澱號(重創)。

航空母艦有鳳翔號、天城號(重創)、葛城號(中創)、龍鳳號(中創)、海鷹號(中創)、隼鷹號(中創)。未完工的有伊吹號、笠置號、阿蘇號、生駒號。

水上飛機母艦有神威號(重創)、能登呂號(重創)。

驅逐艦有41艘,其中有一艘被重創。還有10艘未完工的。

水雷艇有兩艘。

殘存的日軍艦艇

潛艇有伊號潛艇30艘、呂號潛艇7艘、波號20艘、海龍潛艇有224艘。未完工的有伊號7艘、波號30艘、特殊潛艇蛟龍約有115艘、海龍潛艇約207艘。

特務艦有36艘,其中4艘被重創,未完成的有6艘。

訓練巡洋艦有鹿島號。

(以上摘自軍備觀察)

從上文看單從噸位來說在2戰後日本還是排在世界第四!


PPKCZL


五嶽掩赤城

8月7日 · 優質軍事領域創作者

沒問題,但是聯合艦隊倖存大型艦船大部分重傷,無法投入戰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聯合艦隊主力艦編制內還有4艘戰列艦,6艘航母,3艘重巡洋艦和8艘輕巡洋艦,此外還有41艘驅逐艦和59艘潛艇,總共約32萬噸。

1944年萊特灣大海戰前的長門號戰列艦,到1945年2月時,因為缺乏燃料,長門號戰列艦就停泊在橫須賀碼頭作為海岸防衛艦,該艦在1945年7月18日遭到美軍航母艦載機編隊的空襲,被命中2枚500磅炸彈,之後日本進行了偽裝,並加載更多壓艙水,讓其看上去似乎被“擊沉”,因而在日本投降是唯一保存完好的戰列艦。

(坐底的榛名)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伊勢級戰列艦伊勢號和日向號都是重創大破狀態,三艦在遭到美軍艦載機的猛烈空襲,為避免沉沒進行衝灘坐底,只能說還沒有沉。

(葛城號航母)航母方面日本主要是兩艘雲龍級艦隊航母,天城號和葛城號,兩艦停泊在吳港海軍基地內遭到多次空襲,同樣採取措施避免完全沉沒。其中葛城號狀態較好,戰後進行修復後用於運回海外日軍回國。其他都是輕型航母,包括日本第一艘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鳳翔號。

重巡洋艦中唯一比較完整的是高雄號,被英國蛙人部隊炸癱在新加坡港。戰爭結束後,民國海軍司令陳紹寬曾建議拿該艦作為賠償,但是常凱申以沒有足夠的重油支持該艦正常運行為理由拒絕。

從規模上來看,還是僅次於美國和英國,唯一可以比拼的是意大利海軍。因為意呆利海軍投降快,1943年的7月政變宣佈投降盟軍後,本身長期打醬油的意呆利海軍就立馬跑到英國那裡報到了。所以戰爭結束時名義上還擁有5艘戰列艦,2艘維內託級、2艘安德烈亞多利亞級、1艘加富爾伯爵級,外加還有8艘輕巡洋艦。但是意呆利海軍的戰艦當時都由盟國扣押,等待處理。

兩艘VV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戰鬥力可以說是十分強大,唯一缺點是由意大利人操控

至於法國海軍,在經歷了拋石機行動(被英國皇家海軍打)和土倫港自沉兩次滅頂之災後,只剩下1艘航母(貝亞恩號)、2艘戰列艦(新銳的黎塞留號和老舊的洛林號)、2艘重巡洋艦和3艘輕巡洋艦。


冬天我最帥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聯合艦隊主力艦編制內還有4艘戰列艦,6艘航母,3艘重巡洋艦和8艘輕巡洋艦,此外還有41艘驅逐艦和59艘潛艇,總共約32萬噸。

1944年萊特灣大海戰前的長門號戰列艦,到1945年2月時,因為缺乏燃料,長門號戰列艦就停泊在橫須賀碼頭作為海岸防衛艦,該艦在1945年7月18日遭到美軍航母艦載機編隊的空襲,被命中2枚500磅炸彈,之後日本進行了偽裝,並加載更多壓艙水,讓其看上去似乎被“擊沉”,因而在日本投降是唯一保存完好的戰列艦。

(坐底的榛名)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伊勢級戰列艦伊勢號和日向號都是重創大破狀態,三艦在遭到美軍艦載機的猛烈空襲,為避免沉沒進行衝灘坐底,只能說還沒有沉。

(葛城號航母)航母方面日本主要是兩艘雲龍級艦隊航母,天城號和葛城號,兩艦停泊在吳港海軍基地內遭到多次空襲,同樣採取措施避免完全沉沒。其中葛城號狀態較好,戰後進行修復後用於運回海外日軍回國。其他都是輕型航母,包括日本第一艘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鳳翔號。

重巡洋艦中唯一比較完整的是高雄號,被英國蛙人部隊炸癱在新加坡港。戰爭結束後,民國海軍司令陳紹寬曾建議拿該艦作為賠償,但是常凱申以沒有足夠的重油支持該艦正常運行為理由拒絕。

從規模上來看,還是僅次於美國和英國,唯一可以比拼的是意大利海軍。因為意呆利海軍投降快,1943年的7月政變宣佈投降盟軍後,本身長期打醬油的意呆利海軍就立馬跑到英國那裡報到了。所以戰爭結束時名義上還擁有5艘戰列艦,2艘維內託級、2艘安德烈亞多利亞級、1艘加富爾伯爵級,外加還有8艘輕巡洋艦。但是意呆利海軍的戰艦當時都由盟國扣押,等待處理。

兩艘VV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戰鬥力可以說是十分強大,唯一缺點是由意大利人操控

至於法國海軍,在經歷了拋石機行動(被英國皇家海軍打)和土倫港自沉兩次滅頂之災後,只剩下1艘航母(貝亞恩號)、2艘戰列艦(新銳的黎塞留號和老舊的洛林號)、2艘重巡洋艦和3艘輕巡洋艦。


十萬八4裡


北洋海軍,也叫北洋水師,是晚清時期由洋務派重金打造的一支新式艦隊。北洋艦隊總投資超過3000萬兩白銀,1888年成軍時,擁有主力艦25艘,其中性能先進、火力兇猛的鐵甲艦就有3艘,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海軍,世界排名第八,在國外甚至將北洋海軍排到了世界第四。但如此一支強大的海軍卻在1984年的甲午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打的狼狽不堪,幾乎全軍覆沒。那麼為什麼強大的北洋海軍打不過日本聯合艦隊?

第一,北洋海軍成軍早,成軍後幾乎沒有添置什麼像樣的軍艦,一直裹足不前吃老本。朝廷不僅想方設法不給北洋海軍撥款,而且千方百計的從海軍衙門挪錢,慈禧修頤和園挪走600萬,過生日挪走600萬,而北洋海軍每年到手的經費只有200萬,都是李鴻章東挪西湊的。這200萬經費別說買船,連修船買煤都不夠,打起來的時候連炮彈都沒有,買煤只能買開平煤礦最差勁的劣等煤,使得北洋艦隊在甲午海戰中吃了大虧。而日本在長崎之辱後,全民瘋狂捐錢、瘋狂造船購艦,為湊錢日本明治天皇一天只吃一頓飯,皇妃連首飾和嫁妝都賣了。在日本人瘋狂的購艦浪潮下,日本軍艦越買越多、越買越好,不僅數量多而且性能先進,北洋水師的老古董根本打不過,僅航速和艦炮的射速就和日本艦隊沒法比,日本人可是專門針對北洋海軍買的船。在開戰前,李鴻章跟打了雞血一樣認為一戰可蕩平倭寇,李鴻章卻在《覆奏海軍統將折》的奏摺中就抱怨若干年沒買新船,已經落伍了,根本對付不了日本人,把光緒帝驚得目瞪口呆。可以說,當時的北洋艦隊已經全面落後於日本聯合艦隊,日本聯合艦隊對北洋艦隊的優勢已經形成了鮮明的代差,連撐場面的鐵甲艦除了抗揍都趕不上潮流了。

第二,日本人準備充足,而且是偷襲,打了滿清一個措手不及。大東溝海戰,日本幾乎是傾巢出動,上來就和北洋艦隊玩命。而北洋艦隊只去了一部分而且避戰自保不想打仗,南洋、廣東、和福建水師更是按兵不動。即使慈禧太后和光緒同樣是不願意打,他們恨不得讓日本把北洋艦隊打趴下,削弱李鴻章,如此一來戰爭結果可想而知。大東溝海戰後,北洋艦隊躲進威海衛再也不出來了,結果被日本奪了要塞,拿要塞的克虜伯巨炮把戰艦都給轟沉了。

第三,北洋水師貪汙腐化嚴重,弄虛作假,吃空餉的比比皆是,彈藥都敢倒來賣。1894年大閱海軍時,定、鎮兩艘鐵甲艦主炮的戰時用彈僅存三枚。很多艦長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娶妻納妾,買地買宅子,打仗的時候沒了銳氣,臨陣脫逃的比比皆是,這種素質的海軍就是再給兩艘鐵甲艦也打不贏。

第四,北洋水師戰術落後,水師提督丁汝昌本來就是陸軍軍官,根本不懂海戰,而懂海戰的洋教官都被他們排擠走了,因此甲午海戰開打後,北洋艦隊亂打一氣,不成章法,一些戰艦竟然不戰而逃,結果被日本人打的落花流水。其實也不怪水師不賣力,滿清權貴沉迷於享樂,還打壓北洋,誰願意給他們賣命。日本都到遼東了,慈禧太后竟然還在大張旗鼓的過六十大壽,還放出狠話,“今日令我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 滿清權貴都不把國家當他們自己的,誰還給他們賣命,打起仗來淮軍勇營跑的比誰都快。一句話,為滿清賣命不值。

第五,明治維新後,日本工業化水平超過了中國。日本不僅修船能力超過中國,造船能力也超過了中國。當時中日交戰,各國紛紛中立,中國有錢也買不到船,清政府沒辦法竟然跑去南美的智利去買船,最終因為智利要價太高而告吹,清政府因此成為國際笑柄。而日本的船則源源不斷,即使傷了也能很快修好,戰爭結果一目瞭然。






老農民123


完全具備了,不光是海軍,陸軍也是。因為波茨坦公告日本已經完全解除了武裝。所以什麼都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