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无线电通信:靠一部半电台起家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

在这里,有“一部半电台”

它的故事

还要从第一次反“围剿”战役说起……

红军无线电通信:靠一部半电台起家

毛泽东和朱德接见无线电人员场景油画

1930年的年终岁末,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缴获两件不同寻常的战利品,这就是红军历史上有名的“一部半电台”。

1930年12月30日,红军部队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岗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两个旅和一个师部,活捉师长张辉瓒。这次战役缴获了一部电台,原电台人员王诤、刘寅以及李仁忠、吴如生、韦文宫、刘盛炳、李家驹、李国梁等获得解放并加入了红军。当时因为红军战士不懂无线电台的用场,在缴获过程中把电台的发报机部分砸坏了,一部电台只剩下“半部”。

红军无线电通信:靠一部半电台起家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电台(模型)

事情反映到毛泽东那里,他立即指示,各部队打扫战场时必须十分重视装备和器材,对于不懂的东西不得自行拆毁,必须妥送总部。随后,红军在1月3日追歼国民党第五十四军谭道源部的战斗中,又缴获了一部完整的15瓦电台。两次缴获使红军有了“一部半电台”的器材装备(一部发报机、两部收讯机和两套电源)。因此有了“一部半电台”起家的说法。

红军无线电通信:靠一部半电台起家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

1931年1月,红军总部利用这“一部半”电台,在宁都小布的陈家土楼成立了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队长王诤,政委冯文彬,学员有胡立教、李赤华(女)、李建华(女)、曹丹辉、钟贞一、温亮彰、李立田、骆炳林、吴慕林、周淼、肖英、钟佩兰(女),共12人,都是当时从红军中挑选出来的优秀连指导员、青年科长或青年干事。2月,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正式开课。

红军无线电通信:靠一部半电台起家

王诤(左起)、王子纲、刘寅

短短的四个月紧张学习就要结束的时候,不愿善罢甘休的蒋介石又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5月,电台传出了敌军电台明码通报,敌师部电台说:“我们现在驻富田,明晨出发。”敌吉安台问:“到哪里去?”敌师部台答:“东固。”……很快,这份重要情报被抄下后,送到了红军总部,在无线电台的帮助下,第二次反“围剿”大获全胜。

红军无线电通信:靠一部半电台起家

报房旧址

红军从没有电台到拥有“一部半”简陋的电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无线电通信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1931年6月2日,红军实现了第一次无线电通报。9月下旬,实现了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第一次通报。11月7日,第一个文字新闻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无线电通信成为红军作战的主要指挥联络方式。

1932年初,随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红军缴获了大量敌人装备,其中包括多部无线电台。为此,中革军委决定:成立军委二局,专门执行无线电侦察任务。

中革军委二局成立后,在军委的领导下,在战争实践中多次破译国民党军队的多种版本的密码,为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基础。至中央红军长征前,二局已经基本具备了破译国民党军队各类密电的能力,成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对敌斗争的秘密武器。

军委二局的无线电技术侦察,使得长征中的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使得重新回到党的领导核心岗位上的毛泽东,能够耳聪目明,料事如神,指挥红军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伟大任务。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在陕北的一次会议上,曾高度评价、赞扬曾希圣和他领导的军委二局,说:没有二局,红军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红军无线电通信:靠一部半电台起家

毛泽东为无线电台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毛泽东称赞道:“无线电通信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有了无线电通信,部队就可以撒得开,收得拢了。”朱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预言得以实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线电通信事业,也正是有了这“一部半电台” 起家,才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强盛

红军无线电通信:靠一部半电台起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