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何不肯送太子到南京监国?因他有私心,却导致南明先天不足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和东北的清朝对明朝的统治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崇祯皇帝年少继位,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力挽狂澜,挽救大明江山,但是很可惜崇祯皇帝却是一个急功近利、刚愎自用之人,他在位十七年的时间里,更换了五十多位内阁大臣,关内外的武将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他诛杀,以致于到了崇祯末年,朝廷几乎没有可用之人了。在崇祯皇帝的折腾下,明朝也终于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崇祯为何不肯送太子到南京监国?因他有私心,却导致南明先天不足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称帝,建立了大顺政权,很快他便率领十余万大顺军东征北京,准备对明朝发动最后一击,一路之上,明朝的守将纷纷投降,明朝的北方政权土崩瓦解,李自成攻取北京已经成为不可挽回的事情。而关外,多尔衮率领清军虎视眈眈,一直关注着关内的形势,随时准备南下入关,趁中原混乱之时分一杯羹。在如此内忧外患之中,明朝灭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但是在明朝灭亡之前,仍然有一些有识之士希望崇祯皇帝能够做出一些举措来尽量拖延明朝的命数,或者保住江南半壁江山。当时,崇祯皇帝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炤和永王朱慈焕,大臣们便建议崇祯皇帝派遣太子到南京监国,同时将未成年的定王和永王就藩,分封到南方去。大臣们的想法是太子在南京监国,万一北京和崇祯皇帝有个三长两短,太子便可以在南京继续领导明朝,而定王和永王则作为太子的备份,以备不测。

崇祯为何不肯送太子到南京监国?因他有私心,却导致南明先天不足

可以说这些大臣们的建议是非常好的,毕竟北京基本已经守不住了,那么将太子和两位皇子送到南方去也无可厚非,而且对于朝廷来说也是有利的。但是崇祯皇帝却不这么认为,他对大臣们说道:“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先生早讲战守之策,此外不必再言。”其实崇祯皇帝内心的想法是让大臣们建议他本人南下,但是崇祯皇帝又是一个极其好面子之人,他肯定不愿意主动提出离开北京南逃,而大臣们也不知道崇祯皇帝内心究竟是个什么想法,于是便只提议让太子和皇子们南下以备不测。

其实,崇祯皇帝内心还有别的想法,他担心太子到了南京之后,在南京朝廷或者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唆使之下,做出唐肃宗取代唐玄宗的事情,将自己架空,崇祯皇帝对于权力还是有着相当大的控制欲,所以他也不太可能接受让太子到南京监国的建议,至于分封定王和永王,崇祯估计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个事情。

崇祯为何不肯送太子到南京监国?因他有私心,却导致南明先天不足

然而,事实却无情地打了崇祯皇帝的脸,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兵临北京城下,而明朝京师守军根本不是大顺军的对手,北京失守已经成了定局,崇祯皇帝和他的所有皇子都成了瓮中之鳖。三月十八日晚,崇祯皇帝才意识到之前错了,于是他将太子和两位皇子托付给太监,希望他们能够趁乱将皇子们送出城去,但是此时的京城已经被大顺军团团围住,凭几个太监怎么可能将皇子们送出去呢。于是,这些太监刚出宫门,便四散逃走,太子和两位皇子便流落街头,最后被进了城的大顺军俘虏。

崇祯为何不肯送太子到南京监国?因他有私心,却导致南明先天不足

而崇祯皇帝本人也于三月十九日凌晨在煤山自尽身亡,日后的历史也证明了崇祯皇帝没有将皇子们送到南方是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崇祯死后,明朝虽然还拥有着江南半壁江山,但是却群龙无首,没有一个直系继承人能够服众,于是便有了南明福王和潞王争立的局面,使得南明从一开始便陷入了宗室内斗之中,而这种力量的分化使得南明在日后面对清朝时显得更加孱弱,最终拥有半壁江山的南明也只苟延残喘了十八年便宣告失败

如果崇祯皇帝能够极早将太子或者两位皇子送到南方,在崇祯死后,他们作为继承人必定能够团结南明的残余力量,他们团结起来,依靠长江天险守住江南半壁江山也未可知,至少不可能输得如此之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