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接回滯留國外的國民、華僑、華裔嗎?理解配合才能共克時艱!

嚮往光明、溫暖、安全是人的天性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與本能,並非不能言說。當前,國外疫情氾濫,而國內卻已如劫後重生,滯留國外的同胞們,希望回來,完全可以理解為追求光明、溫暖與安全的天性使然。當然,這些人有相當大部分沒有與國內同胞共同奮鬥,如今似乎是來“摘桃子”,但他們也有相當部分提供了精神和物質幫助,同胞情誼不能忘記。

應該接回滯留國外的國民、華僑、華裔嗎?理解配合才能共克時艱!

滯留國外者真不少,天下父母心都一樣

用同情、同理心感受同胞的回國需求

據悉,導演陸川在微博發表了針對海外留學學子歸國的看法。他認為,政府應該派飛機把滯留海外的年輕學子們接回國,即使沒有條件,也應該出臺政策鼓勵航空公司增加航班接回孩子們。他的看法一經發表,立即引起熱議,贊成、反對、謾罵,各種觀點應有盡有。

應該接回滯留國外的國民、華僑、華裔嗎?理解配合才能共克時艱!

回國之路也艱難

我認為,疫情兇險,每個人所處環境和遇到的問題不一樣,立場觀點顯然會有不同。大量人員從疫情高發地回國,肯定會對國內防疫增加很大壓力,一些病例輸入不可避免,也許還會有人受累而犧牲。因此,擔心幾個月來全體國民的艱辛努力付之東流、反對接回國外人員的聲音不小,完全可以理解。然而,那些有家人特別是孩子們仍在國外受著疫情困擾的人,熱切希望能夠早一天接親人回國,就早一天安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這些孩子是我們的,這樣的想法難道就一定值得謾罵嗎?

危難之際的撤僑行動更顯大國擔當

2018年上映的《紅海行動》電影,以也門撤僑為背景,講述了蛟龍突擊隊成功解救全部人質安全返回的故事,讓人熱血沸騰,深為中國人而自豪;不拋棄、不放棄是《士兵突出》中的信念,為我國廣大民眾推崇;而在戰爭爆發等危急時刻撤僑也是大國政府的通常做法。因此,在這次國外疫情波及廣泛、日益蔓延的危急狀態下,我相信中國政府肯定認真思考著相應的方案,不可能置之不理。

應該接回滯留國外的國民、華僑、華裔嗎?理解配合才能共克時艱!

撤僑之際,從危險到安全,有些情感在昇華

只是,滯留國外的人員眾多,性質混雜,甄別困難,安置棘手,想在短期內做出妥善安排,難度空前!另外,這些滯留人員是否真正都處於危難之際,是否均必須回國(我國還在派支援隊伍外出)?在回國途中、在回國後的隔離安置過程中是否會多了傳染或傳播的機會?也需要家庭配合政府做好謹慎評估。

最大限度地保障全體國民安全

無論是身在國內或國外,只要是自己的國民,保障他們的安全,政府的確都有責任。如今,在國外的同胞與國內人數相比,比重很低;但從絕對數上看卻並不少,一時半會全部接回絕不可能。設身處地想想,在國內、在國外,訴求自然不一樣;在疫情兇險的特殊狀態下,更是衝突難免。如何平衡?既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不能衝動,也不可冷漠),也考驗著國民的心理承受能力。

應該接回滯留國外的國民、華僑、華裔嗎?理解配合才能共克時艱!

不斷增加的輸入病例壓力,政府和國人都在勉力承受

正如同那些為了挽救疫情中心病患而逆向前進的抗疫英雄一樣,我們身處國內安全地帶的同胞是否敢於為了挽救國外的同胞而冒一點風險?還有“靈魂拷問”:向什麼人奉獻?向某些人奉獻是否值得?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角度和答案。歡迎大家都提出可行性方案,積極表達自己的態度。我想,國家應該也會歡迎這些觀點的碰撞或意見的交流,並從中汲取凝鍊最佳方案以利施行。

應該接回滯留國外的國民、華僑、華裔嗎?理解配合才能共克時艱!

為誰辛苦為誰累,誰會真的對不起?

提供一點個人建議以供參考

1.個人層面:本人或家屬必須提出申請,表明理由,承諾費用分擔,落實監護職責,申明一定遵守隔離制度,保障回國後有正當的安置處所,不會增加國家負擔,不會干擾鄰人正常生活。

2.社會層面:允許商業公司營運支援,允許社會各界提供捐助,鼓勵公益組織協助相關安排(如秩序維護、消毒清潔、醫療照護、物資配送等)。

應該接回滯留國外的國民、華僑、華裔嗎?理解配合才能共克時艱!

防止疫情擴散,需要共同配合

3.國家層面:組織專家研判疫情形勢,發佈是否需要回國的建議;制定消毒隔離方案,審核申請與承諾,甄別人員類別(優先保護國家功臣等重點目標人群,優先照顧疫情期間為國內防疫奔走的同胞,優先安排失去監護的未成年人,已感染、疑似感染、密切接觸者分類處置,設立“吃肉罵娘”黑名單拒絕照護),安排轉運批次,組織轉運交通工具,落實隔離方案,監管方案執行,打擊懲罰擾亂秩序者。

應該接回滯留國外的國民、華僑、華裔嗎?理解配合才能共克時艱!

如此劣跡之人決不能再接回添亂

不吐不快的一些話

1.國家有責任,個人也有義務。特別如當前已上熱搜的某些人,意氣用事,肆意發洩,只認為國家和政府有責任,自己不必擔風險、擔責任,是國家欠你,還是鄰居欠你?你的理由何在?我希望他們自己能夠更主動些,少些抱怨,多出主意,承擔好自己應盡的義務,千萬別隻依賴別人來照顧你。

2.從國外回來,並不天然具有高人一等的特權。那些要求多多,高高在上,回來後又不注意隔離,引起國人反感,引起鄰居拒絕,肯定不利於政府下決心。如果還想回來要特權,只能害了自己,也連累很多滯留在外的同胞。如果不能理解國內同胞長時間以來的犧牲,真的只想來“摘桃子”,其後果自然是無人能夠接納空降的“老爺”,你就“哪兒涼快哪邊去”吧!

應該接回滯留國外的國民、華僑、華裔嗎?理解配合才能共克時艱!

個別人以為所有人都該慣著她,但卻害了許多人

有些話,說出來會輕鬆些。疫情期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大家心理負擔都重,相互理解,相互溫暖,共同平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