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出自于大自然,无论是野生、生态自然生长,或是人工栽培,茶叶都会附带有生长环境的大自然气息。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生态环境,生长的茶叶,品质自然会好一些。
《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很显然的,烂石中生长的茶树,比黄土地生长的茶树好。向阳的石崖,有林荫遮阳的茶树,品质好,尤其是自然生长出紫色的叶芽,品质更为上乘。然而,背阴的山谷中生长的茶树,不宜饮用。
根据“茶与阴阳”的想法,可以扩展一下思维。背阴的山谷,土壤太厚,土壤含水量较大,则阴性较强;向阳的烂石山崖,阳性较强。而太阳光如果直射时间太久,未免阳性过强,所以又要有林荫遮挡。
以下有三个茶树生长环境的照片,大家可以参考对照:
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孕育出好的茶树。好的茶树,生长出的叶芽,是制作好茶叶的根基所在。
制好的茶叶,始终会附着有生长环境的信息。无论经过多少的人工雕琢,茶叶之根基不变。我们喝茶,品茶,对好茶的追求,是需要以自身敏锐的眼、耳、鼻、舌、口、心、意七感,去捕捉到茶带来的那一份大自然气息,从而得到喝茶之趣味。我想,这个也是所谓“茶韵”不可或缺的一个信息。
今天所说的,不在于茶树的生长。大家喝茶也好,品茶也好,都需要对茶叶选购、冲泡、品饮、感受四个阶段。怎样辨识一个好茶,当然要从这几个方面详细道来。
好茶的特征,总结八句诗,诗文及解释如下:
识茶歌
干茶青黛色,青翠显白毫。
整洁散碎少,隐隐泛宝光。
茶汤清又亮,色如九成金。
离天高一尺,香清纯三分。
生态好一点,茶叶挺三分。
苦涩不留口,回甘生津久。
腹中不阴寒,胸背热气腾。
举杯两相忘,茶中有三清。
1、 干茶青黛色,青翠显白毫。干茶颜色,不宜过于翠绿。过于翠绿则加工深度不够,阴性较大,体弱之人不宜饮用。
2、整洁散碎少,隐隐泛宝光。干茶条索整洁,碎末要少。碎末多,则表示茶的叶片过于薄弱。工艺程度较好的茶叶,观察干茶,能见到隐隐的光泽。干茶过于油亮,大多会有添加,或是有油,或是香精、糖等,甚至会有加蜡,这个就极其不好了。
3、 茶汤清又亮,色如九成金。茶汤金黄,如24K黄金色,清澈透亮,是好茶茶汤的表现。如果是绿茶,茶汤不宜弱于14K金色。茶汤色偏青,则工艺程度不够,阴性较大。而对于一些陈放较久的白茶、生普、黑茶类,茶汤则会偏红。色泽会有差异性,但茶汤的清澈和透亮,是好茶必须具备的。
3、 离天高一尺,香清纯三分。海拔越高,茶香越清纯。海拔越低,茶香则沉乱。在品饮茶汤的时候,好的茶香,是向上的,香气有通到鼻孔、后脑、甚至头顶的感觉。而海拔低的,较为阴山谷地的茶香,则有通过咽喉,向下行走的感觉。这是品茶很久的经验,大家借鉴。
3、 生态好一点,茶叶挺三分。自然生态较好的茶树,通常叶芽的生长会较为缓慢一点。差异性在于叶脉的纤维质韧性。生态好的茶叶,叶脉韧性足,泡开时候,叶片有弹性,比较舒展、挺立。而过度施肥的茶叶,叶脉韧性较差,容易软塌
6、苦涩不留口,回甘生津久。“不苦不涩不是茶”,民间都有此说法。但苦与涩,始终不是茶之本味,饮茶的人,也不是一味的追求苦与涩,而是希望得到苦涩之后,口内回甘生津的愉悦感。苦涩再强,都需要褪去。越好的茶,苦涩越低,即便苦涩较大,也能以极短的时间消褪。苦涩消褪的时间越快,茶越好。回甘生津持续的时间越长,茶越好。
7、腹中不阴寒,胸背热气腾。好茶,一定是阴阳较为平衡的,阴性大的茶,饮用之后,肠胃会有较强的饥饿感、胃寒感。而好茶暖胃,饮用之后,肠胃温暖,胸背发热出汗。“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这个,是卢仝第四碗茶的境界,是所谓的好茶条件之一,暂且未到第七碗茶的境界。
8、举杯两相忘,茶中有三清。品茶至深,世事皆淡。俗世万般愁,化作一杯无。心中有茶,别无杂念。茶,好看与不好看?便宜或昂贵?这些都不是茶的本质,品茶要用心,发现茶的内在美。好茶无非三清:清香、清润、清甜。有此“三清”,足矣!
閱讀更多 廣東溫和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