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四百多年前的某個深夜,當這兩句從未見過的唐詩跳進詩學家胡應麟的眼眸時,這個明萬曆舉人鬍子一翹,一拍大腿,“唰”地一聲,就從躺椅上躍起,一個健步奔向書案的油燈下。他瞪大眼睛,再一次渾身顫抖地吟誦起來。 春,江,花,月,夜——天地之間五個最美意象霎時從故紙堆裡發出光芒,撲進了他的眼簾。

  這個年過半百的舉人當時正賦閒在家,沒事找事地編寫一部歷代詩選《詩藪》,意圖蒐羅有史以來的詩歌珍品。《詩藪》,《詩藪》,“藪”不就與“搜”同義嘛。

  “乖乖,這麼牛逼的一首詩,怎麼就被拋棄到歷史的黑屋子裡呢?這不是明珠暗投嗎?”胡應麟邊激動地來回踱步,邊喃喃自語,“要不是我在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看到了它,還不知道它要委屈多少年呢。”

  胡應麟激動驕傲得有理。因為正是從他編纂的《詩藪》開始,這首天才之作才被人發現,才開始被滾成了一個巨大的雪球,直至被推唐詩的巔峰。

  而此時離這首偉大唐詩的誕生,差不多已經過去了一千年十個世紀的時光,也就是說,被埋沒了千年!

  “好了,有了這首《春江花月夜》,我的《詩藪》可以完滿收官了。”心情平靜下來後,胡應麟恭敬地把那本刊載如此寶貝的《樂府詩集》供奉到書案上,叫上書童推開後花園的朱門,似乎真的發現此夜的月光確與往日不同,它那如金似火的光輝照在春花新葉上,正是千年之前張若虛叩問過的那輪青春的月亮。

  呵呵,有時候一個人沒事找事的行為,也可能導致改變歷史的重大事件。是不是想一想都很讓人抓狂?

  由於這部偉大的唐詩差點失傳,因而他的作者也差點被埋沒。甚至又幾百年過去了,我們的考據學家也只能大致地告訴你:詩人名叫張若虛,大約生活的初唐開元年間。開元盛世後,官場失意的詩人回到了家鄉揚州。一天春夜,他獨步長江之畔。至正逢百花盛開,明月高照,一江春水滾滾東去。渾蒙如初的大自然壯景觸動了詩人的萬千思緒,奔騰的詩情。

  彷彿有如神助,春,江,花,月,夜這五個美如少年的詩歌意象,花團錦簇地湧出天際,在詩人的筆下恣肆汪洋地噴發了出來。

  詩中那熱烈而飽滿的氣象,頓時讓天地通透,萬象清澈,也使初唐的詩壇大放異彩。

  後來,《春江花月夜》被讚譽為“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為唐詩開創了一個另類的題材和情感風貌,它那元氣淋漓的意象和多愁善感的激情,就像是青春的初唐,在夜深人靜時,和萬物生長的大自然談了一場戀愛。

  雖然這場戀愛的結果,使得初唐釋放了青春的荷爾蒙,但也使它那華麗的青春初嚐了感傷的滋味。

  因為這首詩的內容是表現人和自然的關係,探討的又是短暫與永恆的哲學命題,因而在它那華麗的青春外殼裡,註定會隱藏著終極的感傷。雖然,這感傷不是關於朝氣蓬勃的初唐時代的,而是關於人類、人生那超越時空、亙古未變的命運的。這也正是張若虛這個另類詩人的獨特價值。

  生活在七世紀初葉的張若虛,似乎對他同時代的詩人都在關注什麼,寫些什麼渾然不覺,他單槍匹馬地與唐朝詩人的大部隊背道而馳,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無影無形的時間,投向了遙不可及的星空。他從前人從未有過的角度探討宇宙的存在,又以永恆的宇宙為參照,來反觀人類的命運。

  他從自然的永恆、無限,聯想到人生的短促、無常,把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升到哲學高度,發出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樣的終極關懷式的慨嘆,既帶著無可奈何的傷感和迷惘的況味,又哀而不傷地表達了青春的夢幻和人生的絢爛。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他的愁苦是一種虛幻的愁苦,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

  由此,他向讀者展現了唐詩表現題材的另一面,也由此樹立了僅屬於他自己的獨特標誌。

  《春江花月夜》橫空出世後,它那特立獨行的詩歌姿態早已超越了詩歌的範疇。即使是對於它那人月關係不甚理解,甚至都沒有讀懂這首詩,也絲毫不影響無數的詩歌愛好者為它豎指點贊。

  從此以後,揚州的月亮就成了中國最著名的月亮。譬如姜夔的“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譬如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因為張若虛從詩歌的角度對中國 “天—人”觀念的哲學建構,實在有著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以至於,蘇東坡那首膾炙人口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明顯攜帶著從《春江花月夜》繼承過來的基因。正是因為如此,《春江花月夜》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就遠遠不是一首傑作那麼簡單。

  所以,清人王闓運《湘綺樓論唐詩》雲:“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所以聞一多先生也在《宮體詩的自贖》中點讚道:在神奇的永恆面前,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恐懼,只有憧憬,沒有悲傷……有限與無限,有情與無情——詩人與永恆猝然相遇……全詩猶如一次神秘而又親切的晤談,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昇華過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張若虛,他和他的大作,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差點被時光化為了虛無。好在,最終只是一場虛驚,他和他那《春江花月夜》的詩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並將永遠照耀著中國的詩空。

  《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 春 江 花 月 夜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