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詩經》雖然是孕育詩歌文化的搖籃,但唐朝才是詩歌文化的巔峰時刻。從公元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的時間裡,從湧現出有名有姓的唐詩作者2500字,唐詩作品甚至達到了近50000首的驚人數量。

開放的唐朝多元的文化,為“唐詩”發展搭建了非常重要的平臺。“萬國來朝”的強大政治實力,和以唐朝為中心的“亞洲綜合經濟體”的建立,讓唐朝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此時的唐朝其實也是中國古代史的發展高峰。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這些具有歷史必然性的客觀因素,為唐代“詩、書、畫、樂”等方面的,高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重要歷史時期,在文藝和文化方面都湧現出了大量名家。

除了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唐詩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還有以書法聞名於世的顏真卿,以精湛畫技暢行於世的吳道子,還有古代音樂史中的開蒙人物李龜年。

這些名家不僅為唐朝的文化,以及藝術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也為後世人指明瞭“文藝”創作的方向。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在眾多文化流派中“唐詩”能夠異軍突起,既是唐朝人思想與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古代文化積累與傳承的必然。在歷史發展的洪流中有激流勇進的強者,就會有強者背後的推進者。

在“詩仙”、“詩聖”、“詩魔 ”的光輝形象背後,其實還有很多默默無聞地唐詩創作者。以詩聞名的唐朝詩人不計其數,詩紅人不紅的情況也不足為奇,但是能夠以“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而聞名的詩人,恐怕只有“吳中四士”之一的張若虛。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吳中四士”之一的張若虛

1.“吳中四士”之一“以文詞俊秀”於世

歷史上關於張若虛的生平記載並不是特別詳盡,只是根據一些史料推測,他可能出生於約647年卒於約公元730年。

也就是他的主要活動時間,大約在公元七世紀中期至公元八世紀前期。即唐高宗龍朔至玄宗開元初,他的壽命大概約為七十年左右。

從這個推測可以得知,張若虛是初唐時期的詩人。他曾與創作名詩《詠柳》的賀詩章,以及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等人,“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這說明張若虛雖然僅有兩首傳世詩歌,但卻能夠“孤篇橫絕”,足以彰顯其在唐朝詩壇上的重要地位。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據《全唐詩》記載因張若虛詩作,在初唐時期頗負盛名,所以在中宗神龍年間他曾與,當時的詩人賀知章、包融以及書法家張旭並稱“吳中四士”。“士”在唐朝是知識分子的通稱,他們是一群脫離生產勞動的讀書人。

這四位生活於初唐時期的名士,之所以被譽為“吳中四士”,除了與他們“籍地相鄰”,即出生地均在“吳中”地區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都是以詩歌、書、畫而聞名的唐代“大家”。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2.個人事蹟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

關於張若虛的個人事蹟,僅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張若虛是否有個人傳記不得而知,他之所以在歷史上留下的足跡並不深刻,可能與其被淹沒於浩瀚的唐朝文化史中有關係。因為無論是初唐還是盛、中、晚唐,文化名人簡直可以用煙波浩渺來形容。

所以“只聞其詩不聞其人”的現象,在唐朝歷史中其實並不顯見,據《全唐詩》記載生活於初唐時期的張若虛曾任兗州兵曹。

所謂“兵曹”指古代軍中掌管作戰部署的機構,而兵曹負責人的權限則是“軍人之認命,兵備、兵器、防禦”等。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初唐詩人張若虛不僅生平事蹟較少,即使是他所撰寫的詩歌,據《全唐詩》記載也僅有兩首。但這不能說明張若虛只創作過這兩首詩歌,而是因為諸多原因所致,導致他的詩歌作品並未被收錄或已經遺失。

在唐代的典籍或史書中,似乎都沒有查閱到張若虛詩集傳世。據考最早收錄其詩《春江花月夜》的集子,是宋代郭茂倩撰寫的《樂府詩集》卷四十七。

但是從初唐開始一直至元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詩,也沒有受到世人的重視和追捧。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筆者認為就這樣唐初詩人張若虛,以及他所創作的《春江花月夜》,在歷經近千年的“隱匿”之後,終於在明朝萬曆年間化繭成蝶。

最早提及張若虛及其詩作的是,生活於萬曆年間的胡應麟,他在其詩歌理論著作《詩藪》中,不僅收錄了這首詩歌,而且還對其進行了系統的評論。

張若虛與其“孤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也是初唐詩人張若虛,能夠躋身於唐朝著名詩人的關鍵要素。現代文學家、詩人聞一多先生,曾讚譽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全唐詩》中張若虛的詩雖然僅存二首,但《春江花月夜》一詩,則被譽為“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也就是說張若虛僅靠這一首詩,就已經成為了唐詩創作“大家”,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從明朝胡應麟在《詩藪》中,收錄《春江花月夜》一詩開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張若虛與其名作被不斷傳頌,尤其是詩歌中所表現的思想內涵,更是讓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1.“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創作的一首長篇古詩,這首詩在創作形式上完全符合初唐的詩歌風格。因為初唐時期的詩人,依然在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並且詩風上也多以“六朝綺麗靡豔”為主。

張若虛撰寫的《春江花月夜》,不僅是初唐詩史上的經典之作。且也是初唐以及盛唐時期,諸多詩人爭相模仿的佳作之一。

從這首詩歌的題目上來看,集“春、江、花、月、夜”五種事物於一體,不僅體現出了非常奇妙的藝術境界,同時也十分令人心馳神往。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詩歌的前四句不僅點出了創作主題,同時也表達出了詩人對眼前美景的驚歎。春天的江水“水波不興”,海上的明月和潮水一起上升。浩瀚的江水奔騰萬里,無論哪裡的江水都會有這種景象。

實際上張若虛在前四句詩歌中,詠精妙的筆法為廣大讀好者描繪出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這種開篇點題的撰詩手法,不僅十分新穎而且寓意也十分深刻。這其實也是這首詩能夠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關鍵原因。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全詩一共十八句,一共二百六十二個字,可謂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作為初唐時期的著名長篇詩歌,這首詩不僅是初唐詩壇上的翹楚,同時也為唐朝詩歌的發展,起到了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八句詩是《春江花月夜》的結尾之句,不僅緊扣主題同時也寫出了遊子的思鄉之情。

詩中的“落花、流水、殘月”,其實都是為了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潺潺流動的江水帶走的不僅是春天,而且也將詩人的青春帶走了。

“碣石”與“瀟湘”天各一方,不僅彰顯了距離上的遙遠,同時也體現出了詩人無以寄託的孤獨之感。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2.《春江花月夜》的文學價值和藝術特色

筆者認為《春江花月夜》雖然沿用了陳隋樂府舊題,但是在創作手法上卻特別新穎。可以說在初唐時期的詩壇上,絕對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價值。

詩人用飽含深情的18句詩歌,抒寫除了真摯動人的離愁別緒,同時還運用了富有人生哲理的文字,表達出了韶華易逝的人生感慨。

這首詩歌的語言清新優美,而且在韻律方面也有一定特色。雖然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但卻了沒有宮體詩的濃妝豔抹,讀者在閱讀完此詩之後會感受到,一種源於自然景觀中杜佑的清麗之感。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詩人張若虛,但應該讀過《春江花月夜》

3.張若虛與《春江花月夜》在明清時期破繭而出

《春江花月夜》最早收錄於《樂府詩集》之中,但是以《春江花月夜》為題的詩歌一共有七首。張若虛創作的同名詩歌只是其中一首。

直到明朝嘉靖年間,李攀龍在選編《古今詩刪》的時候,才正式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收錄其中。

在明朝萬曆年間所編纂的,《唐詩所》、《唐詩解》、《唐詩歸》三種選本,以及崇禎年間輯錄的《刪補唐詩脈箋釋會通評林》、《石倉歷代詩選》等,才讓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詩得到廣泛流傳。

到了清代時《唐詩》、《而庵說唐詩》、《御製全唐詩》,《重訂唐詩別裁》、《讀雪山房唐詩鈔》等古籍,都收錄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詩,很多古籍中甚至還附錄了有關此詩的評論。

筆者認為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一天,張若虛和他創作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能夠破繭而出,不僅體現出了古代重視文人以及文學作品的特性,同時也鑑證了張若虛,以及他創作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結 語

張若虛與他創作的《春江花月夜》,雖然歷經很多磨難但終究顯赫於詩壇。這不僅是中國詩壇上的一大盛事,同時也是整個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此詩一出就以“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的氣勢,在唐朝詩壇上獨佔鰲頭。

《宮體詩的自贖》一書中曾言,《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種過於主觀的評價雖然有一些誇張,但是也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張若虛在初唐詩壇上的地位,以及他的“孤篇”所具有的重要文學價值。

筆者認為在看待唐朝詩人以及“唐詩”之時,一定要以客觀的角度,並以歷史背景為依託,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出,詩人以及其詩歌的重要藝術價值。

很顯然張若虛和《春江花月夜》一詩,不僅完全經得起推敲,而且還以技壓群雄的氣勢,站在了唐朝詩壇的頂峰。

【參考文獻】

程千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

吳小如《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胡鵬《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禪宗美學精神》

袁行霈《如夢似幻的夜曲——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