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壓倒全唐的存在?

《春江花月夜》似乎是每個高中生必修的課文,估計每個老師在介紹這篇文章的時候,說的都說這首詩,是孤篇壓倒全唐的存在。

為什麼說《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壓倒全唐的存在?

那時候的我們,懵懵懂懂,也懶得去深究這背後的原因,只知道老師說什麼就記什麼,能夠應付考試就行了。直到畢業之後,開始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再次接觸到這首詩時,腦海裡突然冒出當年背過的一句話,“孤篇壓倒全唐”。

在那個繁華盛世,有著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這樣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難道就沒有一首詩能夠與之媲美嗎?“孤篇壓倒全唐”的讚美是否過譽?

為什麼說《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壓倒全唐的存在?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時代,不管是詩人還是詩歌,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可以用空前絕後來概括。

但究其根源,“孤篇壓倒全唐”這個讚美的提出,我們甚至找不到誰是第一個做出這樣讚美的人。這句話最早是什麼提出來的,好像也查無來源。

那世人到底為什麼說《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壓倒全唐的存在呢?

為什麼說《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壓倒全唐的存在?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為什麼說《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壓倒全唐的存在?

“上下千年、縱橫萬里,再難找出這樣一首觸及宇宙、生命本質的詩來。正是因為有這種對生命本質的觸及,所以’人生代代無窮已’的感悟,才完美契合了大唐的精神、盛唐的氣象。”所以,在《春江花月夜》中能讓人看出盛唐時代的氣勢。

並且在這首詩能讓後人有多層次的理解和探索,理越辯越明。這首古詩超越個體意義上的離別愁恨情感的抒發,進而從更高層次詩意的觀照人生,也使得其內涵更為豐富,所以有人認為孤篇壓全唐。

除此之外,《春江花月夜》還是一首宮體詩。有人說,關於人生的永恆意義或是宇宙與渺小這類的思想的詩歌,其實還有很多,有屈原的《天問》,也有蘇軾泛舟的《赤壁賦》。

為什麼說《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壓倒全唐的存在?

但是,張若虛把宇宙與永恆這樣的觀念意識引入到“宮體詩”中,這是獨一無二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也因此,聞一多先生也曾經評價過《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或許,就是這樣種種的讚美,才有了後來“孤篇壓倒全唐”的說法,關於這樣的說法,你們認為準確嗎?大家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給我們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