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重视人才,为何徐庶愿意辅佐刘备,而不为曹操效力?



文|黑冰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除了诸葛亮外,徐庶徐元直也具经天纬地之才。徐庶辅佐刘备后,让本来狼狈不堪的刘备接连打了几次胜仗。后徐庶不得已被程昱和曹操利用其母亲,给诓到了曹营,但徐庶如同行尸,终身不设一谋。

而且在三分天下最关键的一役——赤壁之战中,整个曹营唯独徐庶看破了孙刘联军的苦肉计、诈降计、连环计,把庞统吓了一大跳,但徐庶感念刘备知遇之恩,并未点破,而是借故先溜了,致使曹操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后来对刘备至关重要的诸葛亮,也是徐庶直接推荐给刘备的。


同样重视人才,为何徐庶愿意辅佐刘备,而不为曹操效力?

同样的人才,在不同的阵营,老大也都想重用他,奈何境况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对待不同的人才,要用不同的方式才行。

刘备"仁德布于天下",名声较好,徐庶受其感召,主动来投。先以言语相试,见果然"仁德及人",便倾心归附。刘备"拜"徐庶为军师,凡事请教,言听计从,与曹军对战,连战皆捷。

曹操知道后,羡慕得不行,于是听从程昱之计,派人赚徐庶老母到许昌,希望徐母修书招降徐庶。不想曹操被徐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之类一阵痛骂,要不是被程昱劝住,早将徐母拉出去杀了。程昱用计赚取徐母笔迹,以徐母的名义写了一封信送给徐庶,说因为你协助刘备谋反,我被曹操赚到军中,孤苦伶仃,曹操还要对我用刑,总之苦不堪言,希望你赶紧来,要不然我恐怕活不了了。

徐庶是个大孝子,看信后泪如泉涌,五内俱焚,只得前往曹营。

曹操单一个"赚"字,就不够光明正大,何况后来被徐母臭骂之后,完全是用欺骗的手段诱使徐庶来附。我也不理解程昱怎么想的,这个人,很有头脑,其荐贤之高义,让人佩服。当曹操问"徐庶之才,比君如何"时,程昱答:"十倍于昱。"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如此大才,且是用计赚来就可以用的?


再看刘备,知道徐母被软禁的情况后,就好像自己的母亲遭难,大哭说:"子母乃天性之亲,还有什么说的?你去吧,不要担心我,等你和老夫人相见之后,说不定哪天我还能得到先生指教。"


同样重视人才,为何徐庶愿意辅佐刘备,而不为曹操效力?

孙乾悄悄的对刘备说:"徐庶在这里这么长时间,我们这里的情况他都知道,他去曹操那里,必然受到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危险了。如果你苦苦留他,他不能去,曹操必然将他的母亲杀了,这时候徐庶为了给母亲报仇,就会下大力气帮助我们对付曹操。"

刘备断然拒绝,说我即便是死,也不为此不仁不义之事。

刘备与徐庶分别的时候,比热恋中的情人还要缠绵难离。刘备先是请求徐庶,咱俩再聚一晚上,明天好好给你饯行。这一晚上,两个人心里面都很难受,面对好酒好肉,什么也吃不下,"相对而泣,坐以待旦。"

第二天,追出去大老远,送了又送。直到后来,含着眼泪,凝望徐庶远去。一片小树林阻挡了视线,刘备说,我一定要把这片树林全部砍了。别人问为什么?说因为它阻挡了我看元直(徐庶字元直)。分手时刘备说的那些话,更是叫人感动。说我福缘太浅,不能与先生相聚,没有办法。你走了以后,干脆以后我也退隐山林算了,什么都不想干了。你去那边,好好的干,希望你将来成就一番功名。你这一去,天各一方,也不知道哪天才能相见!


同样重视人才,为何徐庶愿意辅佐刘备,而不为曹操效力?

刘备的言行,谁见了不感动的稀里哗啦?因此徐庶当即表示,我是因为母亲的缘故不得已才去曹操那里,以后即便是曹操再怎么逼我,也"终身不设一谋"。走了一段,又赶回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且不顾忧心如焚,还专门绕道去诸葛亮家里推荐刘备。

鬼谷子曰: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

意思是智者通达礼数、明白事理,不可用伪诈去欺骗,可以把道理摆出来给他听,可以让他建功立业。显然,曹操程昱对徐庶使用的路数不对徐庶的胃口。

所以,对于徐庶这样的智谋之士,是不能骗他来效力的,要以刘备那样的方式,以诚待之,才能让其心甘情愿的出谋划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